走出两仪殿,眼前展现出一片广阔的皇宫广场。
这一次,他赢了。
上一世曾让他陷入绝境的李恪,这一次却被轻易击败。
盛怒之下的皇帝几乎想要立即处决李恪;尽管李承乾极力劝说,但最终还是导致李恪几乎被软禁起来。
尽管不是真正的囚禁,然而紫云阁这样的地方,谁进去都会受到不小的折磨。
深呼吸一口冷空气,即便不知具体原委,显然李恪要在那待上一阵子了。
可这是为了什么呢?
李恪何以突然惹怒皇帝?
当接近太极门时,李承乾不禁皱起了眉头。
这一切发生得太快,突如其来。
最后时刻,李恪被拖走之前提到“手中有证据”,会是什么样的证据呢?
终于,表情恢复平静。
今日事件起始于李恪遭受袭击。
在长安城内,皇帝亲生的王子被袭击?简直是匪夷所思。
刹那间,一个念头闪现脑海。
原来李恪曾经在长安多次遇到刺杀企图。
上一世也有类似情形发生过一次,当时是李承乾亲自下令安排的行动。
但从现在的情况分析,实际上动手的人属于皇帝一方。
在这种情况下,占据绝对优势地位的李承乾没有必要采取此类极端手段对付李恪。
尤其现在他的行为举止更是光明磊落,常主动借助皇帝的力量完成任务。
因此,当李恪指责对方暗害自己时,皇帝才表现出极度不满的态度。
兄弟相残是他最为忌讳的行为之一。
尽管他曾亲自参与过类似的斗争,但对于这种事情却是极其反感。
特别是知道事实上没有发生过所谓谋害的情况下更加生气。
于是乎,谜底揭开的同时也引发了新的疑问。
是谁策划了这次针对李恪的袭击并且建议他说出那些话呢?
摇头感叹其天真。
难道不清楚周围密布着许多皇帝布置的眼线吗?
出了承天门,李承乾的脸色变得更加严肃。
这个凶手真实存在,那么他是谁?
是不是昨天...
瞳孔微扩,现在他已经明白了事情的真相。
……
雪已止。
雍州府衙之内,李承乾身着黑底金丝蟒袍,面色严峻地端坐于厅堂之上。
左右两侧,左首站着雍州长史候君集、雍州司马曲靖、雍州司法参军杜宣等人。
右首则站着左千牛卫将军常何、左金吾卫中郎将苏培元、太子千牛卫率贺兰楚石、大理寺少卿胡演、大理寺正戴至德及大理寺丞张乾等。
李承乾望向众人,询问道:“诸位对于吴王遇袭之事有何看法?都查到了些什么?”
“启禀殿下。”
首先响应的是雍州司马曲靖。
“殿下,我等已在吴王府周围彻底搜查,包括长安与万年两县以及金吾卫,然而并未发现刺客的丝毫线索。”
李恪向皇宫指控自己派人刺杀一事,显然未曾告知苏勖与柴五洲二人。
若他们知情,绝对不会允许这种荒谬之举发生。
这两人不容忽视,尤其是柴五洲,在其中扮演了何种角色至今尚不明朗。
作为柴绍与平阳公主次子,同时也是右屯卫将军柴哲威之弟和巴陵公主夫君的身份,柴五洲在后世灭掉李恪的事件中也受到牵连。高阳公主与巴陵公主因谋反被赐死。
高阳公主死不足惜,那么巴陵呢?
这一家人确实有问题!
此时,苏勖和柴五洲同时走入堂中,并行礼称:“臣拜见太子殿下。”
在场官员的目光皆带着审视之意盯着两人。
尽管太子宣称吴王府必定发生了刺杀事件,但实际上他也承认了此事可能存在虚假。
李恪虽是亲王,可以指鹿为马,但对于雍州府及大理寺、金吾卫这些断案高手而言,没有留下任何线索的刺杀皇族大案早已让他们生疑。
只是碍于这是吴王所述,真相才未被推翻。
见到苏勖和柴五洲,众人投以复杂的眼神,既有审视为重,又有隐藏其后的不满情绪指向这两位。
李承乾示意免礼,说:“无需多礼。”
“谢殿下恩典。”二人再次行礼。
随后,太子看向他们问:“吴王府内部排查如何?为何让刺客能够轻易靠近?有没有发现什么漏洞?”
“殿下明鉴。”柴五洲回道,“岁末之际,王府守卫或许有些松懈,给了恶徒可乘之机。”
“这说明此人对王府十分了解。”李承乾若有所思地说。
“殿下所说极是。”柴五洲低头轻叹,表示不解这起突发事件。
接着李承乾转而询问雍州司法参军杜宣:“依目前状况,应如何搜寻此人?”
杜宣即刻站出汇报:“启禀殿下,我已下令长安万年二县城尉调动坊正及不良进行调查,但由于缺乏凶手样貌,进展甚微。”
“请苏司马、柴参军协助。”李承乾转头看向二人,两人立即拱手:“听令!”
“我们需要得到凶手的肖像,哪怕是背影也行。希望二位带领杜参军及各方画家前往吴王府搜集目击者描述。”太子眼神微眯,显得格外认真。
之前,苏勖和柴五洲曾以需要皇帝旨意为由禁止外人进入勘查。
他们怎么也没想到最终查案之人竟是太子。
最初听到消息时,两人第一反应也是太子背后指使。
但很快便打消了这个念头。
一来二人皆明了,如今太子在储君之争中处于绝对优势,断不会采取这种对自己毫无益处的举动。
二来,宫外的东宫人手稀少,根本无法完成刺杀后再顺利脱身。
“是!”苏勖与柴五洲立刻拱手应命。
“去吧。”李承乾微一抬手示意。
“遵命!”
“曲司马和戴卿也一同前往。”李承乾抬头看向雍州司马曲靖和大理寺正戴至德,二人迅速行礼站出,随后跟随苏勖、柴五洲以及杜宣一同离去。
曲靖身为侯君集的副官,而戴至德不仅是大理寺正,还是东宫的心腹,他们二人若不全力以赴,则是对太子极大的不敬……
待几人离开后,李承乾平淡地说:“其他无关之人,暂且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