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皇宫内张灯结彩、热闹非凡,一场盛大的除夕家宴正在如火如荼地举行着。
与此同时,在现代社会里,朱吾能一家人围坐在餐桌旁,开心地享用着年夜饭。
朱吾能的父亲有三个兄弟姐妹,分别是大哥、大姐和小妹。
大哥和大姐在各自的领域都发展得相当出色,只有小妹逊色一些。
爷爷奶奶刚开始是跟朱吾能的大伯一家共同生活。
在朱吾能的心中,奶奶是个非常慈祥善良的老人,对他这个孙子更是疼爱有加,可以说是关怀备至。
而他的大妈同样也是个心地善良之人,对待朱吾能甚至比对待自己的亲生儿子还要好。
小时候,父母刚刚开始创业,整日忙碌奔波,根本无暇照顾年幼的朱吾能,因此,那段时间里,朱吾能几乎都是跟随着大妈一起度过的。
久而久之,在小小的朱吾能心里,大妈俨然成为了他最亲近的人,有时候他甚至会错把大妈当成自己的妈妈。
然而,就是这样两位对朱吾能都极好的女性,彼此之间的关系却并不那么和谐融洽。
直到朱吾能 8 岁那年,爷爷奶奶决定搬来与他们一同居住,这才使得家庭中的氛围变得有些微妙起来。
每年过年几家人都一起过,以前都是来朱吾能家过,后来每家请一年,四兄妹轮流坐庄。
原本按照惯例来说,今年应该轮到小姑家请客了。
但朱吾能想着自己今年赚了不少钱,便想趁着过年这个机会好好地犒劳一下家人。
他早早地就在市里最好的酒店,预订了两桌丰盛无比的年夜饭。
不仅如此,他还精心挑选购买了各式各样精美的礼物,给各家各户的每一个人。
自从成功地与朱棣、朱高炽达成合作,并承接了他们众多的订单之后,朱吾能自然而然地首先就考虑到了自家人。
毕竟血浓于水嘛!
他的大伯和大姑家恰好都是开办工厂的,既然现在有这么好的商机摆在眼前,那当然得优先照顾自家亲戚啦。
朱吾能大伯家经营的是一家规模颇大的服装厂。
大伯的服装厂一直保持着正常的运作模式,工人们每天只需工作 8 个小时即可,只有在遇到需要赶制紧急订单或者生产任务繁重的情况时,才会安排适当的加班。
但令人无奈的是,近两年来由于整个市场大环境不太景气,大伯的服装厂也受到了不小的冲击。
许多时候,厂里甚至根本没有足够的活儿可干,以至于不得不频繁地给工人们放长假。
幸运的是,朱吾能居然和六百年前的大明皇孙有了交集,还让他认识了大明的皇帝朱棣,太子朱高炽。
自从接到了朱高炽源源不断的订单之后,朱吾能大伯也很有魄力,果断地做出决策——新开设了两条先进的生产线,并且大规模地招募了一批新员工。
工人分为三个班次轮流作业,从而确保了机器能够全天 24 小时不停地运转,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量。
大姑家经营着一家五金厂,曾经主要将产品远销海外,然而近几年由于市场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厂里的生意逐渐变得冷清起来,订单数量大幅减少。
和朱高炽做生意后,朱吾能让大姑为自己生产一些小型五金制品以及各式各样的工具。
大姑欣然应允,并借此机会扩大了工厂的规模,也赚得盆满钵满。
朱吾能的小姑于 1981 年呱呱坠地,他爷爷奶奶则一直以务农为生。
在实行土地承包政策之前,全家人的生活异常艰难,常常食不果腹,饥肠辘辘更是家常便饭。
与朱吾能的父亲、大伯还有大姑不同,小姑可谓是家中最为幸运的孩子,几乎没有经历过太多苦难。
并且,在朱吾能父亲那一辈人中,小姑还是整个家族里唯一考上大学的天之骄女。
无论是爷爷奶奶还是大伯等人,对小姑都宠爱有加,这也使得小姑从小养成任性的性格。
在上大学期间,小姑结识了一个来自贵州的男子。
此人在一家发廊打工,仅有初中学历,但口才却相当不错,能言善道。
很快,小姑就被他的花言巧语所吸引,两人迅速坠入爱河。
得知此事后,朱吾能的爷爷奶奶坚决不同意女儿远嫁到贵州去,极力反对这段恋情。
尚未完成大学学业的小姑,被爱情冲昏了头脑,竟然舍弃了自己的学业,毅然决然地跟着男子奔赴贵州。
此后与家中再次取得联系时,小姑已然成为了两个孩子的母亲。
朱吾能的小姑父出身于贵州苗族,他家兄弟姐妹众多,家庭经济状况颇为拮据。
起初,小姑或许对未来充满憧憬,然而现实的残酷却逐渐让她感到力不从心。
生活中的种种艰辛困苦,使得小姑最终难以承受,带着一对儿女以及丈夫回到了浙江老家。
尽管爷爷奶奶对于这个不听话、任性妄为的女儿气愤不已,但血浓于水,他们终究无法眼睁睁地看着女儿一家人受苦受难。
起初,小姑夫妻俩在大伯的工厂里工作。
本以为能够就此安定下来,过上安稳的日子。
但好景不长,没过多久,小姑夫妇便嫌弃起这份工作的薪资过低。
随后,他们转而去到了朱吾能父亲开设的工厂,可结果依旧不尽如人意,同样未能长久坚持下去。
他们又将希望寄托在了大姑家的工厂上,满心期待着情况会有所好转,只可惜事与愿违,在大姑家的厂里,也没做多长时间,便再度离职。
这么多年来,朱吾能的爷爷奶奶以及他的父母、大伯还有大姑,一直以来对小姑一家可谓是尽心尽力地帮扶。
不仅慷慨解囊,帮他们购置了房子,而且各家都出了钱,支持他们自己做一番事业。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小姑夫妇二人对于亲人们的恩情,非但没有丝毫的感激之情,反倒是心生埋怨与责怪。
他们总是抱怨哥哥姐姐们做得不够多、不够好,甚至觉得大家并没有竭尽全力地去帮助他们。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两口子说话变得越发尖酸刻薄起来,那话语就像一根根锐利的刺一般扎向朱吾能的父母、大伯和大姑的心窝,使得这一大家人感到无比的伤心难过。
尽管内心深处承受着这般委屈,但考虑到家中年迈的爷爷奶奶,朱吾能的家人大多数还是选择了隐忍和宽容,表面上维系着那份看似和睦的关系,只为不让老人为此忧心忡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