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村里,墨晓萱独自带着孩子,一边操持医馆,一边等待沈砚清的消息,日子过得忙碌又艰难。
就在她分身乏术之时,许久未见的弟弟墨小宝回到了村子。
墨小宝刚进家门,就看到姐姐在医馆里忙得不可开交,怀中还抱着哭闹的孩子。他眼眶一红,快步上前接过孩子,心疼地说:“姐,我回来啦,以后有我帮你!”墨晓萱看着眼前已经长大懂事的弟弟,眼眶湿润,心中满是欣慰。
自那以后,墨小宝便成了墨晓萱的得力帮手。白天,他在医馆帮忙招呼患者、抓药熬药,还会逗弄小外甥,让墨晓萱能安心看病。遇到一些难缠的病症,姐弟俩便一起研究医书,探讨治疗方案。晚上,墨小宝主动承担起照顾孩子的任务,让墨晓萱能多休息一会儿。
闲暇时,墨小宝会陪着墨晓萱坐在院子里,听她讲述和沈砚清相识相知的点点滴滴。看着姐姐眼中对沈砚清的思念,墨小宝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帮姐姐度过这个难关。
这天,墨小宝在医馆整理药材时,听到几个村民在议论沈砚清家里的事。原来,沈砚清为了偿还债务,变卖了家中不少值钱的物件,还四处寻找生意伙伴,希望能重新振兴家族产业。可有些人却在背后说风凉话,质疑沈砚清的能力。墨小宝听后,气得满脸通红,冲出去和那些人理论:“我姐夫那么有本事,他一定能解决问题,你们别在这儿瞎议论!”
回到医馆,墨小宝把听到的话告诉了墨晓萱。墨晓萱微微皱眉,眼中闪过一丝担忧,但很快又恢复了坚定:“小宝,别理那些人,我相信砚清。”为了给沈砚清更多支持,墨晓萱决定把医馆这几个月的收入都寄给沈砚清,虽然数目不多,但也是她的一份心意。
在等待的日子里,墨晓萱和墨小宝每天都会带着孩子到村口张望,期盼着沈砚清的身影出现。孩子似乎也感受到了母亲的思念,每次到村口都会兴奋地手舞足蹈,嘴里咿咿呀呀,仿佛在呼唤着父亲。
终于,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村口出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沈砚清拖着疲惫的身体,一步步朝着家的方向走来。墨晓萱一眼就认出了他,激动地扔下手中的东西,朝着沈砚清飞奔过去。两人紧紧相拥,泪水夺眶而出。墨小宝也抱着孩子跑了过来,一家人终于团聚 。
沈砚清归来,小院里满是劫后重逢的喜悦。墨晓萱紧紧依偎在他怀里,泪水止不住地流,数月的思念与担忧在这一刻都化作了深情的拥抱。墨小宝抱着孩子,看着久别重逢的二人,眼眶也微微泛红,嘴角却挂着笑意,温馨的氛围弥漫在整个院子里。
当晚,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沈砚清细细讲述着这段时间的经历。为了偿还债务,他四处奔波,拜访了许多曾经的生意伙伴,遭遇过无数次的闭门羹和冷嘲热讽,但他从未放弃。终于,在一位故交的帮助下,他找到了新的商机,成功扭转了局面,不仅还清了债务,还让家族生意有了重新崛起的希望。
墨晓萱心疼地抚摸着沈砚清脸上的疲惫,轻声说:“回来就好,以后我们再也不分开了。”沈砚清握住她的手,用力地点点头,看向一旁逗弄孩子的墨小宝,感激地说:“小宝,这次多亏了你照顾晓萱和孩子,不然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办。”墨小宝挠挠头,笑着说:“姐夫,一家人不说两家话,以后有什么事,我们一起扛!”
经过这场风波,沈砚清和墨晓萱更加珍惜彼此,也对未来的生活有了新的规划。他们决定将医馆进一步扩大,不仅要服务好青山村的村民,还要帮助更多周边的百姓。墨小宝也决定留下来,和他们一起经营医馆,学习医术。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沈砚清和墨晓萱开始着手筹备医馆的扩建事宜。他们四处寻找合适的场地,精心挑选建筑材料,还拜访了许多有名的医者,邀请他们来医馆坐诊交流。墨小宝则跟着沈砚清学习药材的辨认和药理知识,每天天不亮就跟着沈砚清上山采药,回来后又认真整理记录。
孩子在一家人的悉心照料下,也茁壮成长,学会了走路和叫爸爸妈妈。每当他奶声奶气地呼唤时,都会给这个忙碌的家庭带来无尽的欢乐。医馆的扩建工程在大家的努力下顺利进行着,很快,一座崭新的医馆拔地而起,宽敞明亮的诊室、整齐有序的药房,还有专门为患者设置的休息区。
新医馆开业那天,村里张灯结彩,热闹非凡。周边村庄的百姓纷纷赶来祝贺,一时间,医馆前人山人海。沈砚清、墨晓萱和墨小宝站在医馆门口,迎接每一位前来的患者,他们的脸上洋溢着自信和喜悦,眼神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在这个充满希望的新起点上,他们将带着对医学的热爱和对彼此的关爱,踏上新的征程,书写属于他们的温暖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