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如烟眼见自己精心策划的诋毁之计未能得逞,反而促使墨晓萱与叶宇轩关系更进一步,内心的嫉恨如汹涌的潮水,几乎将她彻底淹没。
她在房内来回踱步,眼神中闪烁着疯狂与决绝,心中盘算着更为阴毒的计划。
“小姐,您别气坏了身子。那墨晓萱如此狡猾,咱们再想别的法子整治她便是。”心腹丫鬟在一旁小心翼翼地劝道。
柳如烟猛地停下脚步,眼中闪过一丝狠厉:“别的法子?这次我定要让她永无翻身之日!”她咬牙切齿地说道,随后招来几个平日里豢养的爪牙,在他们耳边低语了一番,几人连连点头,领命而去。
与此同时,墨晓萱在国公府内,并未因成功化解与镇远侯夫人的误会而放松警惕。她深知柳如烟不会善罢甘休,必定还会使出其他手段。因此,她一面继续提升自己,一面留意着柳如烟的动向。
这日,墨晓萱收到叶宇轩的邀约,邀请她参加一场京城文人雅士的雅集。此次雅集不仅有众多文人墨客汇聚一堂,还会有一些朝中官员参与,是一个极为难得的社交场合。墨晓萱精心准备,挑选了一套素雅而不失庄重的服饰,带着小桃欣然前往。
雅集设在一座风景秀丽的园林之中,园内亭台楼阁错落有致,湖水碧波荡漾,岸边垂柳依依,景色美不胜收。墨晓萱踏入园林,立刻感受到一股浓郁的文化氛围。众人或是在亭中吟诗作画,或是在湖边抚琴对弈,一片悠然自得之态。
叶宇轩看到墨晓萱到来,脸上立刻浮现出欣喜的笑容,快步迎了上去:“墨姑娘,你来了,今日你真是光彩照人。”
墨晓萱微微脸红,轻声说道:“叶公子过奖了,能受邀参加此次雅集,晓萱倍感荣幸。”
两人正说着,一位身着官服的中年男子走了过来。叶宇轩连忙介绍道:“墨姑娘,这位是翰林院的王大人,王大人在文学方面造诣极深,着有不少佳作。”
墨晓萱赶忙行礼:“王大人,久仰大名,今日得见,实乃晓萱之幸。”
王大人打量了墨晓萱一番,微笑着说道:“墨姑娘客气了,早就听闻墨姑娘才情出众,今日倒要好好领教一番。”
众人来到一处亭中,开始吟诗联句。墨晓萱才思敏捷,所对诗句工整巧妙,意境深远,引得众人纷纷称赞。王大人对墨晓萱更是刮目相看,说道:“墨姑娘年纪轻轻,竟有如此才华,实在难得。”
然而,就在这时,意外突然发生。一群官兵如凶神恶煞般闯入园林,为首的将领大声喝道:“谁是墨晓萱?有人举报你与敌国探子勾结,意图危害朝廷,跟我们走一趟!”
此言一出,众人皆惊。墨晓萱更是又惊又怒,她镇定地说道:“这位将军,定是有人恶意陷害,我墨晓萱从未做过此等大逆不道之事。”
叶宇轩也站了出来,说道:“将军,墨姑娘向来品行端正,定是误会,还望将军明察。”
将领冷哼一声:“有人证物证,容不得她狡辩。带走!”说罢,便要上前拿人。
墨晓萱心中明白,这必定是柳如烟所为。她看着叶宇轩,眼神坚定地说道:“叶公子,你放心,我定会证明自己的清白。”随后,她从容地跟着官兵离去。
叶宇轩心急如焚,立刻四处奔走,想要为墨晓萱洗刷冤屈。他先是找到镇远侯,将事情的来龙去脉告知。镇远侯听后,眉头紧皱,说道:“此事非同小可,我会立刻派人去查。你也别急,咱们定要还墨姑娘一个清白。”
与此同时,墨晓萱被带到了官府。堂上,官员一脸严肃地看着她,说道:“墨晓萱,有人举报你与敌国探子往来密切,书信为证,你还有何话说?”
墨晓萱看着那所谓的“书信”,心中冷笑,这字迹明显是伪造的,但她知道此刻不能慌乱。她冷静地说道:“大人,这书信乃是伪造的,有人蓄意陷害于我。还望大人明察秋毫,莫要冤枉了好人。”
官员微微皱眉,说道:“仅凭你一面之词,难以服众。若你不能证明这书信是伪造的,本官只能依法处置。”
墨晓萱深吸一口气,她想起147曾说过,系统空间中有鉴定笔迹的工具。于是,她在心中默默呼唤147。147很快回应:“宿主,我这就为你提供鉴定工具,你只需将书信放在指定位置,便能鉴定出真伪。”
墨晓萱按照147的指示,在众人疑惑的目光下,将书信放入一个看似普通的盒子中。片刻后,盒子发出光芒,显示出书信上的字迹并非墨晓萱所写,而是经过特殊手法模仿的。
官员见状,脸色一变,意识到此事另有隐情。就在这时,叶宇轩带着镇远侯的手令赶到,要求官府彻查此事,还墨晓萱清白。
官府不敢怠慢,立刻展开调查。经过一番追查,终于发现一切都是柳如烟指使所为。原来,她买通了几个无赖,让他们假扮敌国探子与墨晓萱“书信往来”,企图以此罪名置墨晓萱于死地。
真相大白,柳如烟被带到官府。她看到墨晓萱安然无恙,眼中满是不甘与怨恨。官员怒喝道:“柳如烟,你竟敢伪造证据,诬陷他人,该当何罪!”
柳如烟瘫倒在地,面如死灰,她知道自己这次彻底失败了。墨晓萱看着她,眼中没有丝毫怜悯,说道:“柳如烟,这一切都是你咎由自取。若你能放下嫉妒之心,也不至于走到这一步。”
最终,柳如烟受到了应有的惩罚,而墨晓萱的清白得以昭雪。经过这场风波,墨晓萱在京城的名声不仅没有受损,反而因她的从容应对和聪慧机智,赢得了更多人的赞赏与敬佩。她与叶宇轩的感情也在这场磨难中愈发深厚,如同经过烈火淬炼的真金,愈发坚韧。
柳如烟因陷害墨晓萱一事败露,遭受了严厉惩处,吏部侍郎府也因此蒙羞,在京城的声誉一落千丈。而墨晓萱则凭借自身的智慧与勇气,成功洗刷冤屈,名声大噪,成为京城众多公子小姐们口中的传奇人物。
然而,墨晓萱并未因这突如其来的赞誉而迷失自我。她深知,在这繁华却又复杂的京城,一时的风光并不代表永远的安稳。她与叶宇轩的感情虽然在磨难中愈发深厚,但想要真正修成正果,嫁入镇远侯府,还有诸多考验等待着她。
经过此次事件,镇远侯夫人对墨晓萱的印象彻底改观,从最初听信谗言的怀疑,到如今对她的欣赏与认可。但作为侯府当家主母,她对儿媳的考量不仅仅局限于才情与品行,家族利益、社交能力等诸多因素,都是她权衡的关键。
一日,镇远侯夫人派人邀请墨晓萱到侯府一叙。墨晓萱接到消息后,精心准备,带着得体的礼物,怀着忐忑又期待的心情来到侯府。
在侯府的花厅中,镇远侯夫人见到墨晓萱,脸上露出了和蔼的笑容:“墨姑娘,今日请你来,是想与你聊聊家常。”
墨晓萱恭敬地行礼后,轻声说道:“夫人客气了,晓萱能得夫人召见,倍感荣幸。”
镇远侯夫人上下打量着墨晓萱,眼中满是审视与思索,片刻后说道:“墨姑娘,经过这段时间的了解,我知道你是个聪慧且有主见的孩子。但你也明白,侯府不同于一般人家,将来若是你与轩儿真有那缘分,身上的担子可不轻。”
墨晓萱心中明白镇远侯夫人话中的深意,她微微点头,坚定地说道:“夫人,晓萱明白。晓萱虽出身国公府,但深知自身尚有许多不足。若有幸能成为侯府一员,定会努力学习,不负夫人与侯府的期望。”
镇远侯夫人微微一笑,对墨晓萱的回答颇为满意:“嗯,你能有这份心便好。侯府时常会有一些应酬,与朝中各位官员夫人也多有往来。这其中的门道和规矩,你还需好好琢磨。”
说着,镇远侯夫人便向墨晓萱传授起侯府的各种礼仪规矩,以及在京城社交圈中的为人处世之道。墨晓萱听得认真,不时点头,将每一个要点都牢记于心。
此后,墨晓萱为了能更好地融入侯府,开始频繁参与镇远侯府举办的各种宴会和社交活动。在这些场合中,她不仅要应对众多京城贵妇们的审视与试探,还要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周旋。
一次侯府举办的赏花宴上,众多京城名门闺秀齐聚一堂。其中有一位礼部尚书家的千金,向来心高气傲,见墨晓萱如今在侯府备受关注,心中难免嫉妒。
“墨姑娘,听闻你在诗词上颇有造诣,今日这满园春色,不知墨姑娘可有兴致赋诗一首?”礼部尚书千金看似友好地提议道,眼中却藏着一丝挑衅。
墨晓萱微微一笑,并未拒绝。她环顾四周,略作思索后,开口吟道:“侯府繁花映日开,嫣红姹紫韵盈怀。清风拂过香盈袖,愿伴春光入梦来。”诗句既赞美了侯府的美景,又巧妙地表达了自己对侯府的向往与敬意。
众人听后,纷纷称赞。那位千金虽心中不服,但也不得不佩服墨晓萱的才情。
然而,在社交场合中,并非所有的挑战都能用才情化解。有时,一些贵妇们会旁敲侧击地打听国公府的私事,或是对墨晓萱的出身表示质疑。每当此时,墨晓萱都会巧妙应对,既不泄露国公府的机密,又能维护自己的尊严。
随着时间的推移,墨晓萱在侯府的社交圈子中逐渐站稳脚跟,与各位贵妇和千金们的关系也越发融洽。镇远侯夫人看在眼里,喜在心头,对墨晓萱与叶宇轩的婚事,也渐渐有了默许之意。
但就在墨晓萱以为一切都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时,新的危机却悄然降临。
叶宇轩在一次随父出征中,不幸遭遇敌军埋伏,生死未卜的消息传回京城,整个镇远侯府陷入了一片悲痛与慌乱之中。
墨晓萱得知此消息后,心急如焚,她不顾众人的劝阻,毅然决定前往侯府,与镇远侯府一同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