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绍祖辽东人士,乃是世袭军护,有着祖传的五品将军职位。
而且这孙家与贾家乃是世交,孙绍祖的祖上乃是初代荣国公的亲卫出身,所以才借助贾家的人脉关系,长久以来一直在辽东担任要职。
只是孙绍祖显然不满足于此,如今的贾家可不是之前逐渐没落的贾家。
贾探春成为太子妃,贾环,贾琮,贾芸等人都被封为伯爵。
就算是以往不起眼的贾琏,现如今也是男爵加上兵部左侍郎。
这种情况下想攀附贾家的人不知道有多少呢。
孙绍祖便是其中之一,而他有着别人所没有的优势,那就是他与贾赦的关系很好。
这些年来贾赦在辽东的生意,就有他的帮助。
当然此人看着粗鄙凶悍,可却十分聪明,他以前没有参与到走私的事情里面,所以没有被贾赦等人连累。
孙绍祖清楚的知道贾赦乃是一个十分贪婪的人,且如今失去了爵位之后,不管是手中的钱财还是府内的地位,定然都会受到极大的影响。
所以孙绍祖就想用钱财巴结贾赦,求娶贾迎春。
他的目标当然是攀附上贾家,贾迎春的弟弟贾琮可是新晋伯爵,如果迎娶贾迎春的话,借助这个小舅子的人脉关系,给自己换一个实权官职应当问题不大。
总而言之贾赦想要钱,孙绍祖想得到贾家的人脉关系,双方一拍即合,孙绍祖掏出十万两就这么决定了贾迎春的婚事。
孙家可不是林家那种四代列侯之家,十万两已经是很多年的积累了。
对于贾赦来说,钱才是最重要的。
失去爵位之后,贾赦自然过得没有以前那么潇洒了。
虽然银钱什么还是不缺,但绝对不像是以前那么自由,至少荣国府的库房钥匙他是不可能染指了。
这让奢靡了一辈子的贾赦如何能忍耐?
因此在孙绍祖拿出十万两想迎娶贾迎春的时候,贾赦没有丝毫犹豫就直接答应了。
........
“不好了不好了,二姐姐,大老爷为你定下了婚事!”
贾惜春迈着小短腿跑到了贾迎春所在的院子,满脸着急的喊道。
“啊?”
贾迎春一愣,虽然不意外自己的婚事,毕竟她的年龄也不小了,但这个婚事是贾赦定下来的多少让她有些意外。
因为她知道贾赦从来不会管这些事情,他怎么会操心自己的婚事呢?
“可知道是何人吗?”
贾迎春紧张的问道,不知道为何她心中十分抗拒,不由得想起了赵镇。
贾惜春还是一个孩子,自然不知道具体的情况。
而此时的荣禧堂内,贾母也在询问贾赦这桩婚事。
“母亲,那孙家本来就是我贾家的门生,而孙绍祖孔武有力,在辽东多次立下功劳。”
“有着世袭五品武将官职,今后若是立下功劳的话,就算是登上三品大员之位应当也不难。”
“迎春还是庶女,嫁过去就可以成为当家大奶奶,这绝对是一桩好婚事。”
说实话,就贾赦说出来的这番话,其实这桩婚事表面上上看还是不错的。
因为迎春的身份确实就是一个庶女,当然因为如今贾探春嫁给了赵镇,迎春作为探春的姐姐,身份地位不可同日而语。
更何况贾琮乃是迎春的亲弟弟,他可是伯爵之身。
不过不管如何,反正就目前来说贾母等人看来,这绝对是一桩好婚事了。
甚至王夫人心中还有一些嫉妒呢,她此时忧心的便是元春以及贾宝玉的婚事。
元春虽然得了乡君封号,可毕竟宫中多年如今年龄已经大了,所以迄今为止一直都没有说亲的。
而王夫人心高气傲,不愿意让自己的女儿低嫁,这也就导致元春现在还未说亲。
在王夫人看来,这孙绍祖的条件算是不错了。
虽然比不上神京城的一流人家,但好歹也算是辽东豪门,嫁过去就是当家大奶奶,绝对的好婚事。
贾母是知道孙家的,因为孙绍祖的爷爷甚至给贾代善做过亲卫,曾祖也是给初代荣国公做过亲卫的,所以说孙家绝对铁荣国府一脉。
迎春嫁到孙家,也算是一个不错的去处。
最终贾母并未拒绝这桩婚事,贾赦这个父亲以及贾母这个祖母点头之后,那迎春这桩婚事就算是定下来了。
振勇伯府,贾琮得知这消息的时候猛然站起身。
“姐姐的婚事定下了?”
虽然还未交换婚书,但双方已经开始走流程了,口头上也已经对这桩婚事进行了约定。
贾琮有些着急,他知道姐姐的心意,定然是想进入东宫的。
如今居然提前被定下了婚事,恐怕此时姐姐已经着急坏了吧?
这不是最关键的,关键是这孙绍祖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恐怕都没搞清楚,如何能够随意将婚事定下呢?
时间紧迫,贾琮也没有什么情报组织,他咬了咬牙直接对着门外喊道。
“来人!”
他决定去一趟东宫,请赵镇出马查一下这孙绍祖到底是何许人也。
.......
不多时东宫内,贾琮见到了赵镇,作为当朝伯爵想见一面赵镇的话难度不大。
见到赵镇的时候贾琮赶紧道。
“殿下,我姐姐被定下了一桩婚事,而那婚约对象便是孙绍祖,我前来是想请殿下帮忙调查一下,那孙绍祖到底是什么人,人品可还过关?”
也就是显圣军出来的人,才可以对赵镇这般随意。
换做正常臣子的话,可不敢因为这些事情来麻烦赵镇。
“孙绍祖?”
赵镇挑眉,换做其他人的话他或许还要让绣衣卫去调查一下,但如果是孙绍祖的话,那就完全不需要了。
“孤知道此人,他在绣衣卫的黑名单内,本来是想等明年大扫除的时候顺道将其拿下的。”
孙绍祖虽然没有走私,也没有犯下国罪,但本人欺男霸女作恶多端,早就在绣衣卫的监控当中。
只是今年之前绣衣卫都是乾元帝掌控,乾元帝出于帝王平衡不会轻易动朝臣。
可赵镇不同,掌权绣衣卫之后赵镇第一想法就是弄死那些作恶多端的官员。
孙绍祖只是其中的小虾米,如果不是原着中他有名有姓,赵镇都不会记住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