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王明,你来说一下这话是什么意思?”
“学过的东西要经常拿来温习,不是会感到很快乐吗?有朋友从远方而来,不是很高兴的事吗?”
“人不知而不愠、、、、、、”
“先生,学生忘记了。”
王明喃喃的低声,想破了脑袋,也不知何意,低着头不言语。
沈夫子满脸不悦,“李小宝,你来说说。”
“不因别人不了解自己生气,不也是君子吗?”李小宝成竹在胸,脱口而出。
“这《论语》的《学而第一》的文章,老夫昨日才讲过,这么快就把学的知识,给老夫还回来了?”
“王明,把《学而第一》抄写十遍,明天带来要检查。”
课间,“为什么都是一样听课,你都记住了,而我只能记住一部分?”
“我先天性记忆力比较好,这是还在娘胎里,基因早就决定好的。 ”
“谁说的?基因是什么?”王明不服,这岂不是说,未来的几年,自己要一直活在对方的阴影下?
“我阿姐说的,至于基因是什么,她说就是告诉我了,我也不懂。不过她也说过,记忆也可以靠后天锻炼。”
“你说真的?”王明也不急着抄书了,毛笔带起的墨汁差点晕坏了他的字。
郑重的请求道:“帮我问问咱姐呗,像我这种没你聪明的人,很是需要。”
古代学习的经史子集,真的是一本一本的背下来,可见记忆力在其中发挥的作用。
“阿姐可就我这一个弟弟。”语气带着嫌弃,空气里泛着酸味。
“你是不是嫌弃我笨,你小子?我是你在外失散的三哥。”
“你想占我便宜。”李小宝就去挠王明的胳肢窝。
“好好,不叫哥哥,你叫声学长也可以。”
“王学长,夫子罚你抄写的文章,你写多少遍了?”
“哎呀,都怪你打扰我抄书,我要告诉夫子。”
“你告状试试,看夫子会相信谁。”
“还能相信谁,自然相信你了?你可是夫子的眼珠子。”
“算你有自知之明。”结束打闹,王明又接着惨兮兮的接着抄写。
李小宝也在抄《论语》,与王明被夫子罚写不一样,他是主动抄写。
买印刷的书籍价格贵,再者夫子也鼓励学生抄书。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抄书有利于背诵,抄的书还能作为学习的教材。
相比于两人的欢快,李大贵无人问津。“都是小屁孩。”
他大哥10岁进了县学,是附近几个村里最出息的读书人,他才是夫子的得意门生。
李小宝算个什么,才开蒙没多久的小孩子,说什么都为时尚早,读上10年书再说吧。
午饭时间,王明和李小宝两人抱着碗,躲在树荫下,边吃边看地上的蚂蚁。
“你看它们是不是在搬家?”王明惊叹。
密密麻麻的蚂蚁,来来回回的奔走于两个巢穴,有些背着不知名的东西,有些穿梭其中。
“天要下雨了。”
李小宝一点不稀奇,李小苗曾经跟他科普过,下雨之前,蚂蚁会放弃低矮的巢穴,在大雨来之前,把巢穴中的食物运到处于高地的巢穴中。
“你怎么知道?”
“我就是知道。”李小宝容不得别人质疑。
王明望着依旧艳阳高照的天气,怀疑的问。
“也是你阿姐说的?”
“嗯哼。”
最初他也是不信,可第二天真的下起了大雨,也就是造成周水村被淹的那场大雨。
明天要是真下雨,那就不用上学堂,夫子需要检查的文章,他还有一整天的时间来写。他默默的祈祷,李小宝的话能够成真。
“宿主,夜间11点有大雨。”
我去!这才动工第一天,正在挖地基沟,这就要下雨?
那工人干的活算不算白干?今日看来不宜动工。
这坑爹的天气。
“这不才下过的大雨,怎么还有大雨?”
“那是因为持续的水汽、强劲的气流不停上升运动和大气层结构发生不稳定情况时、、、、、、”
李小苗前世地理学的不好,一听这些,平时挺好用的脑子,瞬间变得迟钝起来。
每个字都知道,就是这些字拼成长长的句子,她就晕了。
“停!”
系统应声闭嘴。
盖房子这事,李小苗不是很懂,于是去找李德厚。
“村长,夜里有大雨,你看接下来怎么办?”
“这雨下的真不是时候,等到地基打好再下就不用怕了。”
谁说不是呢。
“让村人都停了吧,把已经挖好的地基盖好,防止进水。”
果然到了夜间,雨“哗哗”下个不停。
一场雨不仅打乱了施工的计划,也打乱了李小苗看书的计划。
平时她跟李小宝一起点油灯看话本子,如今租来的书全部看完了。
她想每次能多租几本书,但是需要按照书价交不少的押金。
张氏不许她多交押金,李大路虽每日会进出县城,每次给小妹找书,他都觉得麻烦。
不胜其烦,严格规定,每四日才会帮她去一次书铺。
“书荒”的李小苗只好在系统里看《养猪指南》。
猪舍在建中,养猪还会远吗?
不学习科学养猪,如何能靠它发家致富?
不停给自己洗脑,我爱猪,我爱养猪。
“猪崽剪尾巴,减少尾巴摆动产生的能量消耗,增肥省料是其一。”
“其二剪尾巴减少猪互咬带来的感染。”
“其三能改善肉的品质。”
李小苗越看越觉得,会养猪也是个稀奇的事。
于是看起书来,兴趣上头。
“未阉的公猪,具有较重的膻味,阉过的公猪,肉质鲜嫩,没有异味。”
古人说“书中自有颜如玉,”果然诚不欺我。
“这么容易就被我找到答案了。”
可知道容易,做起来就难了。她还没意识到,整个大唐,兽医也主要骟马,根本就没有骟过猪的兽医。
雨下的大,但是天没亮就停了。
王明一夜醒来,终是高兴太早,发现还是要去学堂,还剩下一些文章没抄,不得不一早爬起来奋笔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