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意难平是什么呢?
山有扶苏,隰有荷华,是对扶苏最好的赞美,
他是始皇帝嬴政的长子,是世人口中温润如玉的谦谦君子!
在朝堂之上,他是勇于直谏的重臣!
为反对焚书坑炉,顶撞父亲!
被发配边疆监军蒙恬,
协助蒙恬,修筑长城!
抵御匈奴!劝课农桑!
心怀天下苍生,手握三十万精锐,
却因一道假诏自缢身亡!
他说:父而赐子死,尚安复请!
父亲要儿死,儿又怎敢不死呢?
若他不死,秦朝或许不至于二世而亡!
很久以后,诏令的真相揭开,一切真相大白,
而他至死也不知道,
严厉的父亲,其实为他感到骄傲……】
大秦,正在伏案批阅竹简的嬴政,
听到天幕中所言,嬴政头一回失了态,双手微颤!
匆匆赶来的公子扶苏深深俯首在地,心中满是悲痛、惶恐、不敢发一言,
大秦,竟亡了!是他的过错!
父亲怕是对自己很失望吧……
“扶苏,……朕怎会要杀你?”
嬴政身着玄衣纁裳,望着自己这个长子,难以置信问出那个问题!
大秦二世而亡!寄予厚望的长子自缢而死!
犹如利刃刺在了这位横扫六国的陛下身上,
一时竟开始怀疑到底是自己做错了什么吗?
父亲在问自己为何如此?扶苏苦笑,
他在赶来请罪的路上想过了这个问题,若自己当真收到父亲的诏书,
其中所说让自己自裁,自己……会相信的!
毕竟,子不类父,他一直都在让父皇失望啊……
“陛下以为儿臣不堪大用……那时儿臣许是……许是不愿再让您失望……
听到回答,嬴政手中竹简恍然落下,却没想到是这个答案……
不想再多言,嬴政毅然转身,再也未回头,只留下了一句!
“扶苏,你终究还是令朕……失望了!”
跪伏在地上的扶苏,掩面而涕!
听着父亲的脚步声离自己越来越远,最后再也听不见,
他知道父亲怕是对自己失望至极!
他在心中喃喃,对不起,父亲!
只是,父亲,那诏书是真是假又如何?
若为真,父要儿死,儿又怎敢不死?
若为假,我若起兵,大秦又生兵戈,
儿不愿让大秦又生战乱,不愿让百姓再受苦难,不愿兄弟相残,
不若以我一人性命,换大秦盛世永安!
朝中多良臣,大秦多兵马,
无论是哪个弟弟继位,有忠臣扶持,
有父亲的余威在,也能让大秦代代相传,
儿不悔!
毕竟,这是您一生最为挚爱的大秦!
只愿大秦国泰永安,万世太平!
【假如李世民穿成扶苏!】
【二凤:睁开眼,这是哪?
脖子怎么有一把剑!我在做什么?
快速扔掉!差点见血!
没有观音婢安慰的一天,不开心!】
【蒙恬劝道:公子切勿冲动啊!
陛下居外,未立太子,使臣将三十万众守边,公子为监,此天下重任也。
今一使者来,即自杀,安知其非诈?请复请,复请而后死,未暮也。】
【二凤:我谁?公子?朕以前确实有个称号是太原公子!
不对,等等,意识到了不对,
我公子?有三十万兵马?
使臣让我自杀?他脑子没问题吧?
恍然,此公子非彼公子?我=扶苏?】
【二凤内心狂心:咳咳,我再确认一下哈,
我是扶苏,你是蒙恬,我爹死了,我是家中长子,
很有威望很得民心,还有三十万精锐?】
【得到蒙恬肯定回复后,
二凤:嘴角的笑意已经压制不住!我嘞个顶级配置!
别说这是假的,就是真的,朕也让他变成伪诏!
那可是三十万!朕没下过的诏书,自然是伪诏!
整顿兵马,发兵咸阳!
攻打Yes,自尽No,横扫咸阳gogogo!
顺风局!soeasy!】
蒙恬:公子?
二凤:这不是巧了吗!你猜猜我上辈子封什么王?
当年我是秦王,如今当个秦皇也不是不行!
还有个弟弟叫胡亥吧,等着,哥最擅长处理兄弟关系!
专业对口了这不是!
还说什么呢,把朕的龙袍给朕穿上!
朕决定,再揍破阵乐!】
【第二日,蒙恬看着做先锋的李世民,大眼迷惑!
二凤:没打过这么富裕的仗,说实在一下子还真有点不太习惯!
朕要这些古人见识一下什么叫战术上的降维打击!】
【李世民带着大军快马加鞭,直奔咸阳宫!
蒙恬问:如何处理胡亥?
二凤:朕自有一套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的标准!
这业务我一回生二回熟!
没有人比朕更会处理兄弟关系!
对待兄弟我可是专业的!
无他,唯手熟尔!】
【一路打到咸阳宫,胡亥大惊,两人见面。
胡亥:咱……咱爹不是让你自杀?
二凤:什么,让我带兵回家?
胡亥:不是,咱爹让我当皇帝!
二凤:还让我杀我弟?
兄弟吗?朕没有这东西!
收拾收拾准备升咖了!
胡亥:呜呜呜,我还有机会吗?
二凤:有的兄弟,不过是下辈子!】
【李世民顺利登基,先给六国残余来了个大清扫!
后又将匈奴打的屁滚尿流!顺带封了几个大秦舞王!
蒙恬:陛下,这辈子我还能带兵打仗吗?
李世民:包的!东瀛给你了!】
【励精图治三十年后,李世民猛然想起,
坏了,朕的大唐!!!】
【而在大唐,
李渊:世民,你出去住吧!
扶苏版李世民:拿出剑,流下泪,眼神决绝!
李渊:别别别,你当太子吧,只要别死!】
此时的太宗皇帝陛下看到此哑然失笑,望着长孙皇后眉眼上挑,得意洋洋,神气十足!
“若朕为扶苏,定要创下一番比始皇还要大的基业!”
“二哥定能做到!到时必是万邦来贺,四夷无不称臣!”
太宗陛下对这位大秦长公子扶苏为人摇头,仁慈有余,谋决不足!
若是始皇帝知晓他这位长子,落得如此结局,也不知是何种心情!
还是朕的承乾更胜一筹,
监国处理军政皆为出色,处理事务得心应手,颇能听断,
扶苏不如承乾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