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晨光初破晓,天边泛起温柔的蓝紫色,国子监开学之日到来,这座古老的建筑在晨曦中更显庄重与肃穆。
大门缓缓开启,两旁站立着身着儒衫的教官与侍者,他们神情庄重,手持礼仪之器,迎接每一位新生的到来。
街道上,身着各式儒衫的青年才俊,或骑马,或步行,或手持书卷,或背负行囊,脸上洋溢着对知识的渴望与对未来的憧憬,络绎不绝地向着国子监汇聚。
他们的脸上洋溢着兴奋与紧张交织的神情,偶尔相互交谈,声音中透露出对即将开始的学习生活的期待。
步入国子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座巍峨的牌坊,上书“国子监”三个大字,苍劲有力,仿佛在诉说着千年的学术传承。
穿过牌坊,是一片广阔的庭院,绿树成荫,花香袭人,几座古朴的殿堂错落有致地分布其间,显得格外宁静而庄严。
伴随着一声清脆的钟鸣,开学典礼正式开始。
学子们纷纷聚拢,面向祭坛,行三跪九叩之礼,以示对先贤圣哲的尊崇及对学问的敬畏。
祭礼完成之后,国子监祭酒,这位学识渊博、德高望重的长者,身着华丽的官服,头戴峨冠,缓步踏上高台。
他手持象牙笏板,气度不凡,目光温和而深邃,仿佛能洞察每一位学子的心灵。四周,乐声悠扬,古朴的编钟与丝竹之音交织,为这场典礼增添了几分庄重与雅致。
国子监祭酒站在高台之上,以庄重而深沉之语态,向诸生发表开学训辞:
“诸位贤生,今日乃国子监新学开启之时,吾等汇聚于此,皆怀求知之志,共赴学问之海。
国子监,乃国家育才之圣地,自古以来,英才辈出,皆因勤勉向学,矢志不渝。
吾望诸生,能珍惜此等良机,勿负韶华。
学问之道,无他,唯在用心。
愿尔等勤勉不辍,日夜兼程,以求真知灼见,为将来治国平天下奠定坚实基础。
但学问非只求于书本,而修身立德,更为根本。
吾望诸生,在求学之余,亦能注重德行修养,以礼义廉耻为立身之本,以忠孝节义为处世之道。
记住,学问非为功名,而为修身养性,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最后,吾愿与诸生共勉,以学问为舟,以德行为帆,共同驶向那光明璀璨之未来。
愿吾国子监,永续辉煌,为天下士子之楷模,为国家社稷之基石。”
言毕,祭酒轻轻举起手中的笏板,向天空一揖,仿佛是在向天地大道、历代先贤致敬,也是对在场所有学子寄予厚望。
见状,台下,学子们纷纷效仿,行礼拜谢,诸生不由得肃然起敬,心中暗自发誓,定要勤勉向学,不负师恩,不负韶华。
随后,学子们按照各位师长的指示,在一面告示墙上找到各自的学级,陆陆续续分别走进了不同的讲堂。
李苍缘也在告示墙上找到自己的学级时,心中不禁泛起一丝涟漪。
他的目光掠过密密麻麻的名字,最终定格在“元级”二字上,这让他感到既新奇又有些许不同。
元级,这个名称在众多学级中显得尤为独特,仿佛蕴含着某种不同寻常的意义。
李苍缘心中不由得暗自思量,为何自己会被分配到这样一个与众不同的学级呢?
李苍缘环顾四周,注意到其他学生在找到自己的学级后,或兴奋、或平静地离开,似乎并没有人对元级产生特别的关注。
这让李苍缘更加疑惑,他在四周转悠了半天,但是,并没有找到元级的讲堂。李苍缘带着一丝忐忑与好奇,缓步走向正忙碌整理着文件的师长。
他礼貌地清了清嗓子,轻声问道:“这位师长,您好!
可以打扰您一下吗?
我是新入学的李苍缘,在告示墙上找到了自己的学级是元级,但找不到讲堂的具体位置,能否请您指点一二?”
这位师长闻言,抬头望向李苍缘,眼中闪过一丝温和的光芒。
他放下手中的笔,站起身来,嘴角勾勒出一抹和煦的笑容:“哦,是李学子呀,欢迎加入我们国子监。
元级讲堂比较特别,不在常规的殿堂内,位置也比较偏僻,还是我带你去吧。”
说着,师长便迈开了步伐,李苍缘紧随其后,心中涌起一股暖流。
师长边走边为他介绍着沿途的风景和国子监的历史,每一步都充满了对新学子的关怀与期待。
穿过几条幽静的林荫小道,绕过一座古朴的藏书阁,师长终于在一座建筑风格比较独特的殿堂前停下了脚步。
他指了指那扇雕花木门,笑道:“这里就是元级殿堂了,以后你学习的地方。
里面有你的同窗,也有你的导师,希望你们能共同进步,成就一番事业。”
李苍缘望着那扇门,心中充满了感激与憧憬。
他向师长深深鞠了一躬,感激地说:“多谢师长的指引,我会珍惜在国子监学习的机会,定不负师长的期望。”
这位师长满意地点了点头,拍了拍李苍缘的肩膀,鼓励道:“去吧,李学子。”
在师长的目送下,李苍缘迈进了元级讲堂的大门。
一进元级讲堂,李苍缘缓缓地环视一圈,然而,映入眼帘的景象却让他的脸色瞬间凝固,嘴角微微张开,满是错愕与惊讶。
他的眼神中闪烁着不解与疑惑,就像是一个迷路的孩子,突然发现自己置身于一个完全陌生的世界。
整个元级讲堂里,不过寥寥二十几人,也没有人交谈,非常安静,显得十分空旷。
李苍缘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站在讲台上国子监祭酒,他正一脸温和笑着朝李苍缘摆摆手,示意他赶紧入座。
而在祭酒身旁站着四位老者,其中一位却是李苍缘多日未见黄教习。
黄教习在这群老者中显得有些不修边幅,衣衫略显凌乱,发丝间或夹杂着几缕未加梳理的乱发。
黄教习也笑着看向李苍缘,笑容中带着几分猥琐,嘴角上扬时透出一种玩世不恭的意味,眼角微微下垂,双眼却闪烁着戏谑的光芒,看得李苍缘嘴角微微抽动,心中莫名有些慌张。
紧接着,李苍缘将视线转向讲台前方,那里端坐着他的同窗们,四周环绕着众多陌生的面孔。
在这片人海之中,他的目光穿梭,忽然捕捉到了三个熟悉的面孔,心中不禁泛起一阵涟漪。
其中两位同窗的出现,虽然在他的意料之中,但真的遇见了,还是有些感觉不真实。
这两位都是他的兄长,一个是大伯李良的次子李修齐,和他一样,有着纯元之体,然而,与之不同的是,他的哥哥承载着家族的血脉,被视为家族中的瑰宝与骄傲。
他也看见了李苍缘,或许只是出于礼貌,一脸冷漠地微微颔首,眼神之中透露着些许厌恶。
另一个则是二伯李二万的大公子李富国,他虽然天资并不出众,甚至在许多方面显得颇为平庸,然而,得益于二伯无尽的宠爱与倾尽那富可敌国的万贯家财的支持,和他自幼怀揣着对修炼的炽热渴望。
在二伯的鼎力相助下,他不仅克服了天资的局限,更在修炼的道路上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令人有点刮目相看。
他也瞅见了李苍缘,一脸不屑地撇撇嘴,直接将脸扭到一边,根本就不想搭理李苍缘。
而那第三位,则是意想不到的惊喜,让他的心中充满了惊讶与感慨。
她就是那天带着自己逛国子监的那个小女孩,她的发丝被简单地束成双丫髻,几缕碎发随风轻舞,为她平添了几分灵动之气。
小女孩的手指不自觉地绕着衣带,眼神四处溜达,似乎在寻找着乐趣的目标,那份活泼与好奇,让人忍不住心生喜爱,她虽然看起来年纪尚幼,眉宇间却已透露出几分机灵与狡黠。
在她看见了李苍缘后,那双乌黑发亮的眼眸里,突然闪烁出好似能洞察一切又略带顽皮的光芒,嘴角也轻轻上扬,勾勒出一抹坏笑,那笑容既纯真无邪,又带着点让人捉摸不透的小心思,仿佛在思考下一刻要对李苍缘做什么恶作剧。
她向李苍缘招了招手,拍了拍身旁的凳子,示意李苍缘坐到她身旁。
李苍缘有意地再次环视四周,寻找着其他的空座位,心里暗自盘算着。
毕竟,这才是他与那位小姑娘的第二次见面,如果贸然坐在一起,难免会让人误会,显得过于亲密,这并非他所愿。
于是,他决定保持适当的距离,以免给对方或自己带来不必要的困扰。
小姑娘见李苍缘并未依她所愿,共坐一席,小脸蛋儿瞬间绷得紧紧的,仿佛能挂上一串小灯笼。
她那双明亮的眼睛里闪过一丝不悦,小嘴微微嘟起,活像一颗即将熟透的樱桃。整个人就像一只被惹恼了的小松鼠,气鼓鼓的模样既可爱又让人忍俊不禁。
下一刻,小姑娘毫不犹豫地站起身,小巧的鼻翼因气愤而微微翕动,仿佛下一刻就要呼出炽热的火焰。
她快步走到李苍缘身旁,伸出小手一把抓住他的衣袖,连拉带拽,丝毫不顾及周围的目光。
李苍缘被她这突如其来的举动弄得不知所措,一时之间没回过神,只能任由身体不由自主地被她牵引着,脚步踉跄地跟了过去。
小姑娘将他按在自己身旁的座位上,双眼紧盯着他,仿佛在说:“看你还敢不敢不和我坐在一起!”
周围的众人的脸上瞬间布满了难以置信的神色,仿佛同时被一股无形的力量震撼得说不出话来,目光齐刷刷地聚焦在了小姑娘身上。
小姑娘原本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里,不经意间抬头,却意外地捕捉到了这一片愕然与惊讶交织的眼神。
她的眼神中先是闪过一丝疑惑,随即,那小巧的脸蛋上渐渐泛起了羞涩的红晕,如同晨曦中初绽的桃花,既娇羞又可爱。
她在慌忙之中回到了原先的座位,急忙把脸转向一旁,一只手轻轻托起下巴,另一只手则紧紧拽住了身旁李苍缘的衣袖,仿佛想用李苍缘的身躯为自己筑起一道屏障,以此挡住众人的视线。
“咳咳。”一声沉稳的咳嗽声,在寂静中突兀地响起,如同晨曦穿透薄雾,瞬间将众人的目光拉回到了祭酒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