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王铁提出的关于轮式战车的改装,从图纸画出来的那一刻就开始了。
最容易完成的是基础款的改装,还是和之前装甲加强营使用的那款轮式步战车一样,只加装了12.7毫米口径重机枪,不过和之前的相比,整车高度有所下降。
这次改装的基础款步战车整车高度下降了12公分,减少高度省出来的重量也没有浪费,全部变成装甲的厚度,前装甲增加5毫米厚度,两侧装甲增加了2毫米厚度,也可以有效的提高战车的防护能力,后方的空间依然可以一次运送一个步兵班的兵力。
加强款的20毫米防空机枪和30毫米速射炮的,直接减掉了后发放的运兵空间,缩减了战车长度。整车改为车载人员数4人的纯战斗车辆,后方的空间用来存放弹药,全车装甲都得到加厚,还配备了一挺通用机枪作为对付步兵的主武器。
这样的改装在增强火力和装甲厚度的同时还能保证战车的机动性。
前三款轮式步战车的改装都挺顺利,可唯独是加装57毫米炮的这款战车却是如同拦路虎一样,让整个汽修厂的工人和技术人员都麻头,一时之间根本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咱们现在面临的困难有些多啊!”
办公室里,林海川抽着烟看着王铁和刘主任,眉头紧皱,双眼发红,看样子就知道这是熬夜很长时间。
“具体问题说说看,咱们一个一个排除!”王铁此刻也是一脸疲惫,因为前三款战车改出来后,王铁就开始带着人对加装20毫米防空机枪和30毫米速射炮的两款战车进行测试,毕竟武器口径大了,涉及到的后座力和车体强度都要进行测试。
毕竟大口径武器牵扯到的后坐力问题不能不重视,如果装甲焊接不合格,在作战时高频率的射击产生的后坐力致使车身不断晃动,会不会造成焊接不合格的装甲变形,车体结构能不能承受住高强度的战斗。
为了检验这些,王铁直接让装甲连连长洪力带队,来了一个排的战士对这两款步战车进行测试,王铁更是亲自跟着,就为能尽可能的优化一下。
好在是这两款步战车改装的都还不错,动力和重量也都合适,防护装甲在面对重火力时也都能做到有效防护。
“现在咱们面临的问题主要有两个,一个是重量问题,一个是后坐力的问题。”林海川揉了揉自己那发酸的眼睛,喝了一口浓茶,满是疲惫的说道。
说到重量问题,主要还是57毫米战防炮本身的问题。主款战防炮战斗全重1250公斤,虽然改成的坦克炮后不需要前面的防护钢板和后面的炮锄,可自身重量依然较重,装在6乘6的军用卡车地盘上,整个战车剩余的余量就不多了。
“重量上,我觉得还是先缩短整车长度,将整个车辆的地盘进行改进,让前后轮胎的间距变小。”王铁抽着烟,脑海中不停的回想着后世那些轮式突击炮的外形和结构。
不过后世的轮式突击炮车多是大口径火炮,并且整车重量也重,发动机马力十足。
而小鬼子的94式卡车重量轻,载重小,想要改装成轮式突击炮车,就必须作出合理的取舍。
“另外,关于炮塔的设计,我们要尽可能的缩小,炮塔高度降低,炮塔以多面形焊接,炮塔整体向后移动......”
王铁说着,碾灭手中的烟头,拿着笔纸开始重新画图,一款类似于ptL02轮式突击炮的轮式装甲车在王铁的笔下跃然纸上。
“如果是这样的话,重量却是能减轻一部分,可以有更多的余量来放置炮弹!”刘主任看着纸上的这款重新画出来的轮式装甲车,眼神中透露着藏不住的喜欢。
“这战车看着真漂亮,一看就知道有战斗力!”刘主任忍不住轻轻摸了摸纸上的图,直接就把颜值就是战斗力给整出来了。
“这个想法不错,也确实可行!”林海川仔细看了看图纸,认真的点了点头。
“那另一个问题呢?57毫米的坦克炮后坐力可不算小啊!”林海川一提到这款坦克炮的后坐力,头就不由自主的疼。
这款57毫米的坦克炮是从57毫米的反坦克炮上改进而来的,同样适用的是57毫米炮弹,有穿甲弹和高爆弹两种,后坐力最巅峰时能够达到4360公斤,可整个装甲车才多重,全装下来也就6100公斤的样子,这一炮下去整个战车都要被后坐力冲击的往后退。
遇到激烈的战况,这样的情形还打个屁啊!直接就废了!
王铁不停的挠着头,对于后座力这个难题他一时半会也没有什么好的办法,可也不能眼睁睁的看着这款轮式突击炮车就这么搁置了。
王铁目光有些呆滞的看着自己刚刚画的那款轮式突击炮车的图纸,一时间大脑放空,不停的在里面翻阅自己前世的记忆,直到王铁的目光再次聚焦,看到自己画的图纸上,那根细长的炮管。
“对啊!我怎么把这个忘了......”王铁顿时想到了该如何减少火炮的后坐力。
只见他拿起铅笔在图纸原来的炮口处画上了一个左右各有两个空洞的新炮口。“就是这个,炮口制退器!”
“炮口制退器?”林海川看着王铁画的这个东西,有些不明所以的问道,“这有什么作用?”
“肯定是降低后座力的!”王铁兴奋的说道。“我来给你们详细讲讲......”
炮口制退器是火炮系统中用于降低后坐力的关键装置,其工作原理与结构设计直接影响火炮的稳定性、机动性和战场适应性,能有效的减少后坐力。不过炮口制退器也有缺点,会增加噪音和火光,暴露位置。
炮口制退器主要有两种类型,冲击式和反冲式,冲击式的工作原理是利用大腔室让气体膨胀,冲击反射面产生向前的冲量,而反冲式则是通过侧孔让气体高速向后喷出,产生反作用力。
然后,结构方面,冲击式有较大的腔室和侧孔,反冲式则腔室较小,侧孔多排。
两者最本质的区别还是在核心工作原理上。
冲击式制退器又叫开腔式制退器,运用气动力学作用,弹丸出膛后,高压火药燃气进入直径较大的腔室,迅速膨胀加速。气流撞击前反射挡板后改变方向,通过大面积侧孔排出,形成向前的冲量。此过程可抵消约40-60%的后坐力。
这种的腔室通常≥2倍炮口口径。
还有一种多腔室优化结构,采用双室或多室结构时,第二腔室进一步回收剩余燃气能量。双腔设计还可以使制退效率提升15%。
再来说反作用式制退器,它是利用二次膨胀效应,腔室直径较小,一般是小于等于1.3倍炮口口径,燃气保持高压状态。通过多排倾斜侧孔或扩张喷管式导流,燃气二次膨胀后高速向后喷射,产生与后坐方向相反的推力。此类结构常见于滑膛炮,可避免尾翼弹与制退器碰撞。
当然了,还有一种混合作用模式的炮口制退器。结合冲击与反冲原理,例如在腔室中设置分散的圆形侧孔,既利用反射挡板的冲击力,又通过侧孔二次膨胀优化能量分配,在轻量化与效率间取得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