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 年 8 月 10 号,伦敦碗内热闹得如同沸腾的海洋,场馆里座无虚席。
那热烈的氛围,和百米决战那晚相比,丝毫不落下风。
观众们个个激动不已,满心期待着男子 200 米速度大对决开场。
苏跃与谢振业、苏丙天、张培明等人坐在观众席,眼睛紧紧盯着赛场,专注地等待比赛开始。
几个参加接力赛的成员,除了余驮,都来到现场。
他们一是想学习顶尖选手的比赛技巧,二是想多熟悉奥运会这种高强度赛事的氛围。
和百米决战时一样,为了这场备受瞩目的 200 米决赛,其他比赛都暂时停了下来。
观众们的目光齐刷刷投向两百米起点处的弯道,眼神里满是热切。
八名参赛选手已在弯道各就各位,神情专注,仿佛即将投身一场激烈的战斗。
广播里,主持人激情四溢的开场白在整个场馆回荡。
此刻,华国国内虽然决赛中没有华国选手,但依旧有无数观众守在电视机前,迫不及待地等着比赛开始。
解说员还是大家熟悉的杨震,他那充满激情的声音通过电波传进千家万户:“观众朋友们,伦敦奥运会男子 200 米,由博尔特领衔的速度盛宴即将震撼开启。”
“此时我猜想观众朋友们和我一样,十分好奇,今晚伦敦博尔特能不能再次创造世界纪录?”
“让我们一同关注这场精彩的比赛。”
“今天的伦敦碗又一次成为全球瞩目的中心,全世界的目光都聚焦于此。”
“世界纪录是博尔特在 2010 年柏林创造的 19 秒 19 ,奥运会纪录则是他在华国鸟巢创造的 19 秒 30 。”
“参加男子 200 米决赛的八位选手,其中三位来自牙买加,牙买加“短跑王国”的美誉果然名不虚传。”
“此外,还有来自非洲、欧洲以及南美洲的运动员,这个项目充分体现了田径运动在全球的广泛参与和蓬勃发展。”
苏跃虽然听不到杨震的解说,但他能听到现场英文解说。
有些地方他听得不太明白,但对这八名选手,他大体都有所了解。
广播开始逐个介绍参赛选手。
“第二道是来自法国的克里斯托夫·莱马特雷。他在 2011 年大邱田径世锦赛上,拿到了 200 米铜牌。他还是第一个百米跑进 10 秒的白人选手,个人百米最好成绩是 9 秒 92 。”
“第三道是厄瓜多尔选手亚历克斯·奎诺泽,前段时间他打破了厄瓜多尔全国记录,最好成绩为 20秒28 。”
“第四道是牙买加的尤罕·布雷克 ,大邱世锦赛的百米冠军,前几天奥运会男子百米比赛拿了铜牌,今年他两次击败师兄博尔特,实力不容小觑。”
“第五道荷兰选手丘拉尼·马尔蒂纳,08 年奥运会男子 200 米第四名,个人最好成绩 20秒17 。”
“第六道是美丽国选手华莱士·斯皮尔蒙,2005 年世界田径锦标赛男子 200 米亚军,2006 年美丽国室外田径赛 200 米冠军,2009 年世锦赛 200 米季军,大赛经验丰富。”
“第七道是牙买加的尤塞恩·博尔特,三项世界纪录保持者,08 年、09 年、11 年,一届奥运会、两届世锦赛 200 米冠军。几天前,他在男子 100 米项目卫冕失败,今天肯定渴望在 200 米赛场上证明自己……”
听到这儿,苏跃看到博尔特又做了个祈祷动作,眼神里满是谨慎。
苏跃忍不住在心里嘟囔:“博尔特这是被自己影响了啊,还真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啊!”
同时,苏跃真切感受到压力,心里想:“下次碰到博尔特可咋办?他肯定盯上我了,想一雪前耻呢。”
解说还在继续:“第八道是牙买加小将沃伦·威尔。他在今年牙买加全国选拔赛 200m 项目中获得第三,还击败了阿萨法.鲍威尔,潜力巨大。”
“第九道是年仅 19 岁的南非小将阿纳索·乔瓦布那。他今年创造了个人最好成绩 20秒27 。”
参赛选手介绍完,苏跃紧紧盯着博尔特,希望从博尔特比赛过程中学到有用的技巧和经验。
旁边的布雷克,也看了一眼师兄博尔特,眼中闪着兴奋与期待。
显然,他特别渴望和师兄在赛场上一较高下,甚至梦想着从师兄手里夺得那枚象征最高荣誉的金牌。
“on your marks!”(各就各位!)
裁判那响亮的声音,清晰地在伦敦碗上空传开。
八位顶尖选手闻声,纷纷迅速蹲下,身体前倾,就像即将离弦的箭,蓄势待发。
“get ready!”(预备!)
刹那间,选手们的肌肉瞬间紧绷起来,全身的力量仿佛在这一刻凝聚成一股无形的张力,就连周围的空气,似乎也因他们高度的专注而凝固,让人感到一丝紧张的压抑。
苏跃此时也紧张起来,紧捏拳头,似乎做好了随时冲刺的准备。
“砰!”发令枪响,那声音犹如一道惊雷,瞬间划破长空,比赛就此正式拉开激烈的帷幕。
博尔特的起跑反应中规中矩,并不是特别快。
但在起跑的瞬间,他的身姿便展现出惊人的爆发力,腿部肌肉好似钢缆一般,有力地蹬踏着地面。
每一次发力都仿佛要将地面踏穿。
尤罕·布雷克也丝毫不肯落后,紧紧跟在博尔特身后。
他目光坚定得如同燃烧的火焰,死死盯着前方的师兄,眼神中透露出一股执着,时刻准备寻找机会实现超越。
博尔特凭借着精湛的弯道技术,身体倾斜的角度恰到好处,每一步都踏得精准而稳健,仿佛与跑道融为一体。
他就这样稳稳地将领先优势进一步扩大。
布雷克在弯道处的表现同样可圈可点,他努力调整着自己的节奏,尽可能保持与博尔特的距离,同时敏锐地捕捉着每一个时机,为即将到来的冲刺做准备。
华莱士·斯皮尔蒙、丘拉尼·马尔蒂纳等选手也都在全力追赶。
他们之间的差距微小得几乎难以察觉,竞争的激烈程度可见一斑。
观众们的目光在几位领先选手之间快速切换。
呐喊声、助威声如汹涌的潮水,一阵高过一阵,此起彼伏。
整个伦敦碗仿佛变成了一片热情沸腾的海洋,每一个角落都充斥着热烈的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