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禁城的太和殿内,庄严肃穆。
朱允熥端坐在龙椅之上,身着明黄色的龙袍,袍上绣着金色的蛟龙,在阳光的映照下闪耀着威严的光芒。
他的眼神深邃而锐利,扫视着殿下的大臣们。
此时,朝堂上气氛略显凝重,众人正在商讨处置帖木儿国王的事宜。
“诸位爱卿,如今帖木儿国王已被押解至京城,朕今日召大家前来,便是要商议如何处置此人。”
朱允熥的声音低沉而有力,在大殿中回荡。
杨荣率先出列,他身着紫色官服,头戴乌纱帽,神情恭敬而沉稳。
“陛下,帖木儿国王曾妄图侵犯我大明疆土,罪不可赦。依臣之见,当以极刑处置,以彰显我大明之威严,让周边诸国不敢再有觊觎之心。”
杨荣言辞恳切,眼神中透露出坚定。
他心中想着,只有严惩帖木儿国王,才能让那些对大明心怀不轨的势力有所忌惮,维护国家的尊严和安全。
杨溥也站了出来,他面容清瘦,眼神中透着睿智。
“杨大人所言虽有道理,但如今我大明新占帖木儿帝国之地,局势尚未稳定。若将其国王处死,恐会引起当地民众的不满和反抗,不利于我朝对该地的治理。”
杨溥一边说着,一边微微摇头,他深知治理新占领土需要谨慎行事,不能因一时之快而引发不必要的麻烦。
杨士奇捋了捋胡须,缓缓说道。
“杨溥大人所言极是。臣以为,可先将帖木儿国王软禁起来,一方面向天下昭示我大明的宽宏大量,另一方面也可利用他来稳定帖木儿旧地的局势。待时机成熟,再做进一步的处置。”
此言一出,朝堂上顿时议论纷纷。一些大臣认为应该严惩帖木儿国王,以报之前的侵犯之仇。
而另一些大臣则支持杨士奇的观点,认为应从长远考虑,以稳定为重。
朱允熥坐在龙椅上,静静地听着大臣们的争论,心中也在权衡利弊。
他深知,处置帖木儿国王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刑罚问题,还关系到大明在国际上的声誉以及对新占领土的统治。
他的目光在大臣们身上扫视着,试图从他们的表情和言辞中找到最佳的解决方案。
“陛下,臣以为杨士奇大人的建议更为妥当。如今我大明刚刚取得胜利,当以安抚民心、稳定局势为首要任务。”
“将帖木儿国王软禁起来,既能显示我朝的仁德,又能起到一定的威慑作用。”
一位老臣站出来说道。他的声音有些沙哑,但却充满了诚恳。
朱允熥点了点头,说道。
“朕也认为杨士奇所言有理。先将帖木儿国王软禁起来,安排专人看管,密切关注他的动向。至于后续如何处置,待朕再做思量。”
大臣们纷纷跪地,齐声道:“陛下圣明!”
处置帖木儿国王的事情暂时告一段落,朱允熥的目光又转向了另一个重要的议题。
“诸位爱卿,如今我大明虽在陆地上取得了辉煌的战绩,但海上力量也不可忽视。”
“朕希望能在现有的火器基础上,发展更加强大的舰队,以保卫我大明的海疆。”
杨荣听了,眼中闪过一丝兴奋。“陛下英明!如今海上贸易日益繁荣,拥有一支强大的舰队不仅能保护我朝的商船,还能彰显我大明的国威。”
“臣等先前组建的研究学院,在金属材料方面有了很好的进展,这些成果或许能用于发明新的武器和打造更坚固的舰队。”
朱允熥来了兴趣,身体微微前倾,问道:“哦?详细说说,这研究学院在金属材料上有何进展?”
杨荣向前走了两步,说道:“陛下,研究学院经过不懈努力,研发出了一种新型的合金材料。”
“这种合金质地坚硬,韧性十足,比以往的金属材料更适合用于制造武器和舰船。用它打造的火炮,射程更远、威力更大。”
“用它建造的舰船,更加坚固耐用,能抵御更大的风浪和敌人的攻击。”
杨溥接着说道:“而且,这种合金材料的制造工艺相对简单,成本也较低,适合大规模生产。若能将其应用于舰队的建设,我大明的海上力量必将得到极大的提升。”
朱允熥听了,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好!这是个重大的突破。有了这样的材料,朕打造强大舰队的心愿便更有希望实现了。”
“不过,要将其应用到实际的舰队建设中,还需要解决哪些问题呢?”
杨士奇思考了片刻,说道:“陛下,首先要解决的是生产规模的问题。虽然这种合金材料的制造工艺相对简单,但要满足舰队建设的需求,还需要扩大生产规模。”
“其次,要对现有的舰船和武器进行改进和升级,使其能够适配这种新型材料。此外,还需要培养一批掌握新型武器和舰船操作技术的人才。”
大臣们纷纷点头,表示认同杨士奇的观点。大家开始围绕这些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陛下,臣以为可以在各地设立专门的工厂,负责生产这种新型合金材料。同时,派遣技术人员到各地指导生产,确保产品的质量。”
一位工部大臣说道。他的眼神中透露出对这项工作的热情和决心。
“臣建议从军队中选拔一批优秀的士兵,进行专门的培训,让他们掌握新型武器和舰船的操作技术。”
一位兵部大臣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朱允熥认真地听着大臣们的建议,不时地点头表示赞同。
“诸位爱卿所言极是。此事就交由你们共同商议,制定出详细的计划。朕希望能尽快看到我大明拥有一支强大的舰队,驰骋于大海之上。”
随着讨论的深入,大臣们也意识到了一些潜在的技术难题。
“陛下,虽然这种新型合金材料质地优良,但在加工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
比如,如何确保合金的均匀性,以及如何进行精细的加工和成型,这些都需要进一步研究。”
一位工匠出身的大臣忧心忡忡地说道。
他曾经参与过许多武器和舰船的制造,深知其中的技术难度。
杨荣点了点头,说道:“确实如此。不过,研究学院已经在这方面进行了一些尝试。我们可以组织更多的工匠和技术人员,共同攻克这些难题。”
朱允熥说道:“不错。可以派遣使者到海外,与其他国家进行技术交流,学习他们的先进工艺。另外,对于那些在技术研发上有突出贡献的人员,朕会给予重赏。”
“陛下圣明!有了陛下的支持,我们一定能克服这些困难。”
大臣们齐声说道。
这时,一位年轻的大臣站了出来,他眼神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陛下,臣有一个想法。我们可以在研究学院设立一个专门的实验室,集中力量研究合金的加工工艺。”
“同时,还可以举办技术竞赛,鼓励民间的工匠和技术人员参与,说不定能从中获得一些意想不到的解决方案。”
朱允熥听了,眼前一亮。“此计甚好!就按你所说的办。朕相信,只要我们集思广益,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
除了技术问题,人才培养也是一个关键因素。
“陛下,要打造强大的舰队,不仅需要先进的武器和舰船,还需要一批高素质的人才。我们应该加强对海军人才的培养。”
杨溥说道。
朱允熥说道:“朕也有此想法。可以在京城设立海军学院,聘请国内外的专家学者任教,培养海军将领、技术人员和船员。”
“同时,也可以从民间选拔有潜力的人才,给予他们学习和发展的机会。”
大臣们纷纷表示赞同。接着,大家又开始讨论舰队的战略规划。
“陛下,我们的舰队应该以保卫海疆为首要任务,同时也要积极开展海上贸易和外交活动。可以在沿海地区设立港口,加强与海外国家的交流与合作。”
一位礼部大臣说道。
“臣认为,我们的舰队还应该具备一定的远程作战能力,以便在必要时能够维护我大明在海外的利益。” 一位兵部将领说道。
朱允熥认真地听取了大臣们的意见,说道:“诸位爱卿所言都有道理。舰队的发展需要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
“朕希望你们能够制定出一个全面、长远的战略规划,确保我大明的海上力量不断壮大。”
“陛下,臣以为我们可以将舰队分为几个不同的编队,分别负责不同的任务。比如,设立巡逻编队,负责沿海地区的巡逻和警戒。”
“设立作战编队,随时准备应对海上的威胁;设立贸易护航编队,保护我朝的商船安全。”
一位经验丰富的海军将领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朱允熥点了点头,说道:“此建议甚妙。你们可以根据这个思路,进一步细化战略规划。同时,要注重各编队之间的协同作战能力,提高舰队的整体战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