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溥接着说:“陛下,成立学院培养人才确是良策。但师资从何而来,学生如何选拔,课程怎样设置,这些都需细细考量。”
杨士奇也点头道:“不仅如此,学院的经费来源也是一大问题。若没有充足的资金支持,学院难以长久维持。”
朱允熥微微皱眉,陷入沉思。他知道这些问题确实棘手,但他决心已定,说道:“师资方面,可从民间招募技艺精湛的工匠、学者,也可从军中选拔精通武器制造和船舰驾驶的人才。”
“学生选拔,可面向全国,不论出身,只要有兴趣、有天赋者皆可报名。至于经费,朕会从国库中拨出一部分,再鼓励富商捐资。”
杨荣眼睛一亮,说道:“陛下考虑周全。如此一来,师资和学生的问题可初步解决。只是这课程设置,还需进一步探讨。”
朱允熥站起身来,在殿内踱步,说道:“课程可分为理论和实践两部分。理论方面,教授天文、地理、数学、物理等知识,让学生有扎实的基础。”
“实践方面,让学生参与武器制造和船舰建造的过程,积累实际经验。”
杨溥点头称赞:“陛下此计甚妙。有了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培养出的人才定能堪当大任。”
杨士奇又提出:“陛下,学院的管理也至关重要。需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确保教学秩序和学生的学习质量。”
朱允熥微笑着说:“爱卿所言极是。朕会安排专人负责学院的管理,制定详细的规章制度。你们再帮朕想想,还有哪些方面需要注意。”
四人围坐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语,不断完善着学院的规划。不知不觉,天色渐暗,殿内点起了蜡烛,烛光摇曳,映照着他们专注的面容。
回到寝宫,朱允熥躺在床上,却辗转反侧,难以入眠。
他的脑海中不断浮现着与三位大臣商议的内容,思考着学院成立后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
“这学院的成立,关系到我大明的未来。一定要确保万无一失。”
朱允熥自言自语道。
他起身走到窗前,望着窗外的明月,心中暗暗发誓:“朕定要让这学院培养出一批优秀的人才,让我大明的武器和船舰领先于天下。”
此时,皇后走了过来,关切地说:“陛下,夜深了,早些休息吧。您为国家大事操劳,也要保重身体。”
朱允熥转过身,握住皇后的手,说道:“朕深知责任重大。这武器和船舰的发展,是我大明的重中之重。朕不能有丝毫懈怠。”
皇后温柔地说:“陛下心怀天下,臣妾敬佩。但也要注意劳逸结合。相信有陛下的英明决策和大臣们的辅佐,此事定能成功。”
朱允熥点了点头,回到床上,在皇后的安抚下,渐渐进入了梦乡。
第二天早朝,朱允熥再次提出成立学院发展武器和船舰之事。
“昨日朕与杨荣、杨溥、杨士奇三位爱卿商议了此事,已有了初步的规划。今日与诸位爱卿再做讨论,望大家畅所欲言。” 朱允熥说道。
一位大臣站出,说道:“陛下,成立学院培养人才是好事,但这其中涉及诸多方面,恐会引起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比如民间工匠和学者进入学院,可能会带来一些不同的思想,影响社会稳定。”
杨荣立刻反驳道:“这位大人所言差矣。如今时代在变,我们不能固步自封。民间有许多有才华的人,他们的加入能为学院带来新的活力。”
“而且,学院有严格的管理,不会出现影响社会稳定的情况。”
另一位大臣又说:“陛下,这经费问题始终是个难题。国库虽有积蓄,但也需用于其他方面。若大量投入到学院,恐会影响国家的正常运转。”
杨士奇说道:“大人不必担忧。陛下已考虑到经费问题,会从国库拨出一部分,同时鼓励富商捐资。”
“而且,学院培养出的人才,日后能为国家创造更多的价值,这是一项长远的投资。”
大臣们你一言我一语,争论得十分激烈。朱允熥静静地听着,不时点头思考。
“诸位爱卿,朕明白大家的担忧。但这武器和船舰的发展刻不容缓。成立学院是为了我大明的长远利益。我们不能因为眼前的困难而放弃。”
朱允熥大声说道。
殿内渐渐安静下来,大臣们都看着朱允熥。
“陛下圣明,臣等愿全力支持此事。” 一些大臣率先表态。
接着,越来越多的大臣表示赞同。最终,在朱允熥的坚持和大臣们的商议下,做出决议:成立专门的学院,发展武器和船舰。”
“由杨荣、杨溥、杨士奇三人负责学院的筹备工作,制定详细的方案。
决议做出后,杨荣、杨溥、杨士奇三人立刻投入到学院的筹备工作中。
他们首先在京城中寻找合适的场地,经过一番考察,选定了一处宽敞的宅院作为学院的临时校址。
“此处位置适中,环境安静,适合办学。” 杨荣说道。
杨溥点头道:“只是这宅院还需进行一番修缮,才能满足教学和生活的需求。”
杨士奇说:“此事交给我来安排。我会找工匠尽快修缮,确保学院能早日开学。”
接下来,他们开始着手招募师资。三人发布了招募公告,吸引了许多民间工匠、学者和军中人才前来报名。
“这位工匠擅长制造火器,技艺精湛,可聘为火器制造课程的教师。” 杨荣看着一份报名资料说道。
杨溥说:“这位学者精通天文地理,可教授天文地理课程。”
经过严格的筛选,他们确定了一批优秀的师资队伍。
在学生选拔方面,他们也制定了详细的规则。各地学子纷纷报名,经过考试和面试,选拔出了第一批学生。
“这些学生都很有潜力,只要好好培养,定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杨士奇欣慰地说。
学院的课程设置也在不断完善。他们根据朱允熥的建议,制定了详细的课程表,安排了理论课和实践课。
“这理论课和实践课的结合,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 杨溥说道。
随着各项工作的有序推进,学院的雏形渐渐显现。朱允熥不时前来视察,对筹备工作表示满意。
“爱卿们辛苦了。看到学院有这样的进展,朕很欣慰。希望你们继续努力,让学院早日开学。” 朱允熥说道。
“陛下放心,臣等定当竭尽全力,不辜负陛下的期望。” 三人齐声说道。
金陵城,依旧是那番繁华盛景。秦淮河畔,画舫穿梭,丝竹声声;夫子庙前,人来人往,书声琅琅。然而,在城市的一角,一座崭新的建筑却散发着别样的威严与庄重 —— 金陵军事学院。
学院的大门高大雄伟,由巨大的青石砌成,门额上刻着 “金陵军事学院” 几个金色大字,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大门两侧,两名身着铠甲的卫兵昂首挺立,眼神坚定而锐利,仿佛在守护着这一方神圣的土地。
徐辉祖身着一袭深蓝色的长袍,袍上绣着银色的云纹图案,头戴黑色的方巾,迈着沉稳而有力的步伐走进学院。他面容刚毅,线条硬朗的脸上带着岁月的痕迹,眼神中透露出一股威严和自信。作为学院的院长,他深知自己肩负着重大的责任。
学院内,教学楼整齐排列,白墙黑瓦,飞檐斗拱,尽显古朴典雅。训练场开阔平坦,地面铺着坚实的石板,各种兵器和训练器械整齐地摆放着。宿舍区安静祥和,绿树成荫,偶尔传来学员们的欢声笑语。
“院长,学院的各项设施都已准备就绪,就等学员们回来了。” 一名学院的工作人员匆匆赶来,向徐辉祖汇报。
徐辉祖点了点头,目光扫视着学院的每一处角落,说道:“此次派往南洋群岛的学员,都是学院的第一批精英。他们在那里经历了入学考核的最后一项,想必都有了很大的收获。我们要做好迎接他们的准备,让他们感受到学院的温暖和关怀。”
“是,院长。我们已经安排好了欢迎仪式,学院里张灯结彩,就等学员们归来了。” 工作人员说道。
徐辉祖满意地点了点头,说道:“很好。不过,我们不能只注重表面的形式,更要关注学员们的学习和成长。等他们回来后,要根据他们在南洋群岛的表现,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
“院长考虑得周全,我这就去安排。” 工作人员领命而去。
徐辉祖走到学院的训练场,看着整齐排列的兵器和训练器械,心中充满了期待。他想象着学员们回来后,在这里刻苦训练的场景,相信他们一定会成为优秀的军事人才,为大明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此时,在遥远的南洋群岛,阳光炽热地照耀着这片美丽而又充满挑战的土地。湛蓝的天空中,白云朵朵,仿佛是般漂浮在天际。大海一望无际,波涛汹涌,海浪拍打着岸边的礁石,发出阵阵轰鸣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