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萧起身洗漱,颜若曦已经在院子里等着了,见他出来,一蹦一跳地迎上来。
院子里的早饭已经摆好,颜若彤正在添粥,林嫂子抱着琼琼,坐在一旁。
吃完饭,王婶子就来敲门,身后跟着妮妮,两人都换了劳作的装束。
“林萧哥,走啦走啦,田埂上人都满了,就等你了!”王婶子脸上是藏不住的喜气。
妮妮跟在后面,看到林萧,脸颊微红,低头小声叫了句“林萧哥”。
几人结伴而行,路上已经有不少村民朝着田地走去。
远远看到林大山在路口,手里拿着一根木棍,腰板挺得笔直,正在大声指挥来往的人流。
“左边放镰刀!右边放竹篓!快点,都麻利点!”林大山喊得面红耳赤,神情十分得意。
见到林萧走来,林大山立刻换上一副谄媚的笑脸,小跑过来:“林萧哥!您来啦!我已经把工具都准备好了,保证今天收割顺利!”
林萧点点头,对这个墙头草的表现早已习以为常。
林萧的目光越过林大山,投向远方的田野,眼前的景象确实壮观。
广袤的田野上,黄澄澄的麦浪随风起伏,一望无际;
远处的水稻田翠绿如玉,稻穗弯腰低头,沉甸甸的压弯了秸秆;
菜地里,成片的白菜青翠欲滴,圆滚滚的萝卜半露在土壤外,红白相间;
豆田里,豆荚饱满,密密麻麻挂在藤上。
数千名村民已经聚集在田边,人声鼎沸。
孙明德、张富安、王建他们也脱了操练时的劲装,换上农夫打扮,拿着镰刀站在队伍前列,正跟相熟的村民说笑着。
“萧哥来了!”孙明德第一个发现林萧,高声喊道。
人群立刻安静下来,自动分开一条通道。
李德全满面红光,快步迎上:“林萧哥,就等您发话了!这可是咱们青山村的大日子!”
林萧笑了笑:“是大家伙儿的日子。辛苦大家了。”
李德全乐呵呵地领着林萧来到一处临时搭建的高台上。
林萧站在台上,环顾四周。阳光下,上万名村民手持农具,脸上洋溢着喜悦与期待,目光都聚焦在他身上。
这一刻,他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豪情。
乡亲们!”林萧的声音清晰地传遍田野,“地里的庄稼都熟透了!等着咱们收回家!我不多说,就一句——”
他猛地举起手中的镰刀,指向那片金黄,“开割!”
“噢——!”震天的欢呼声猛然爆发,如同点燃了引线。
如潮水般,村民们涌向田地,挥起镰刀,弯下腰身。
颜若曦和颜若彤也挽起袖子,动作麻利。
“夫君你看!我这捆比姐姐的大!”颜若曦割满一抱麦子,献宝似的举到林萧面前,小脸上沾了些泥土,更显娇俏。
林萧笑着揉揉她的脑袋:“嗯,若曦最能干。”
颜若彤在旁边抿嘴一笑,手下动作更快了。
妮妮也不甘示弱,干得分外卖力,动作敏捷得让人眼花缭乱。她时不时偷瞄林萧一眼,脸上泛起红晕。
“妮妮,别光顾着看,小心割到手!”王婶子在一旁叮嘱,眼睛里却盛满了骄傲。
太阳渐渐爬高,田野上劳作的人群如同蚂蚁般密集而有序。林萧走过每一块田地,鼓励村民们,亲自动手帮忙。
“萧哥,您说咱们今年的收成能有多少啊?”张富安一边割麦子一边问道。
“肯定比上次多得多。”林萧拍拍他的肩膀,心里有数,“这次的种子是特殊品种,产量翻倍。”
张富安眼睛放光:“那敢情好!”
正午时分,几个大锅饭被运到了田间。村民们轮流吃饭,又马不停蹄地回到收割中。
连续几天,青山村的人们都沉浸在收获的喜悦中。每天从日出到日落,田野上的忙碌景象都没有停歇。
终于,在第五天傍晚,最后一批粮食被运回了打谷场。
打谷场上,几十个大秤架已经准备妥当。村民们排成长队,将收获的粮食一袋一袋地过秤。
李德全拿着算盘,在一旁认真记录着每一袋粮食的重量。随着数字的累加,他的脸上的笑容越来越灿烂。
“林萧哥,您来看看这个数!”李德全兴奋地招手,“小麦,平均亩产一千二百斤!比上次还多了三成!水稻也是,亩产一千五百斤!蔬菜的产量更是翻了一番!总共算下来,这次收获的粮食足足有十五万石!”
这个数字一出,现场顿时一片哗然。
“十五万石?”一个老农民颤抖着嘴唇,眼泪止不住地流下来,“我种了一辈子地,从没见过这样的丰收!我爷爷告诉我,他爷爷的爷爷也没见过!这是神迹啊!”
“是啊,十五万石!”林大山立即接话,声音洪亮得几乎要破音,“这都是我妹夫林萧的功劳!没有他,哪来的好种子?哪来的灌溉技术?是他带领我们青山村走向富裕!”
刚说完,林大山就偷偷瞅了林萧一眼,见他没反对,心中更是得意。
村民们被这个数字震撼到了,一时间,欢呼声此起彼伏。
“林大人万岁!”不知是谁带头喊了一声。
“林大人万岁!”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呼喊的队伍。
面对潮水般的欢呼,林萧心中百感交集。这一切,不过是自己空间里的灵泉水浇灌的结果,算不得什么本事。
但看着村民们脸上洋溢的笑容,他却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满足。
“十五万石粮食!”李德全激动得手舞足蹈,“有了这些粮食,别说养活两万人,就是再来两万,也无忧了!”
林萧并未被这样的称赞冲昏头脑,他知道,面对可能到来的风暴,这些粮食,只是抵御风险的第一道防线而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