廿八这日,天气晴朗,温暖而惬意。
王家外马车一辆接着一辆,从马车上下来一位又一位衣着繁复不俗的夫人或小姐。
王夫人发出请帖时考虑周全,为了避免落人口舌,不光给王从正的同僚发了请帖,就连京城外的与王家交好的,都派人送去请帖。
王家宅邸并不算小,只是主人家行事低调,并不常出现在人前。
甚至有些经过的百姓见到此光景,不经感叹这是何许富贵人家,竟是来了如此多的人。
除了各家小姐来,还有与王从正的六个儿子交好的年轻贵公子。
等李毓灵与吴氏一起从马车上下来时,门童已是忙的不可开交。
几乎是一进大门就有面容端庄得体的婢女迎了上来,将李家女眷往后院引。
后院开了一湖,湖心亭挂了纱幔,可以走长桥去往,也可游湖,若两者都不喜欢,也可在湖边树阴下聊天说地,或坐或走,风光皆无限好。
李毓灵跟着她二叔母往后院走,一路往前走,就能大致看到排列整齐行走的婢女,上面端着什么,见到客人训练有素地停下脚步行礼,一路走来,皆是如此,没有一位婢女态度不恭,举止散漫,也没有一处地方布置不妥当,皆是又喜庆又迎合了各位的喜好。
将喜好相同的贵女安排在一起,话题相似,既聊得来,又不失活跃。
李毓灵今日传了鹅黄色的衣裙,配上淡粉色的衬裙,裙摆在一抹亮色的裙面下摆荡开,步步生莲。
她的妆面是由蜜竹画的,发髻也是由蜜竹挽的。蜜竹手巧,而且也熟知京城现下时兴的发髻。
晨起时她问李毓灵可否要化上一面桃花妆。每年京城贵女春日出游最喜欢化的就是桃花妆,妆面清透粉嫩,与桃花相映衬,人比桃花娇丽。
李毓灵拒绝,只说画个寻常的素面妆容即可,她今日是客人,鹅黄色的衣裙在今日的天色下尤为显眼,再画个显眼的妆容,相比会让主家不快。
主家若是大度,也会有小人撺掇,李毓灵并不想一上来就树敌。
不知吴氏送来的鹅黄色衣裳,是有意而为还是她思虑过多。
李毓灵除了衣裳亮眼,其余皆是低调,既没有新颖的妆面发髻,也没有浓郁新奇好闻的香薰味道,她像是一朵空谷幽兰,一到湖边柳荫下坐下就不再动,沉浸在自己的小小空谷里。
但她的容貌不化妆时就已出众,如今只是略施粉黛,与衣裙有些不衬,但也显得独树一帜。
李毓灵坐下后,立马就有婢女为她斟茶。
女客这儿的茶水皆是花茶,另配蜂蜜,牛乳。
李毓灵拿起茶盏放到嘴边没有急着喝,先嗅了嗅,她茶盏中是菊花茶。
“姐姐你要不要与我们一起去玩?”
李毓灵闻声抬头,她看不清人,但声音倒是记住了:是李家在府内住着的姑奶奶的独女。
也就是她姑姑的女儿,庄娴儿。
庄娴儿是李晚的独女,李晚又是老太君的独女,每年都会来京城住小半年,一般是去岁夏末到太傅府,年后初春启程,但今年似乎并不是这样,李毓灵听枣冬说,老太君思念女儿,今年怕是不会让姑奶奶走了。
李毓灵想起昨天晚上府内众人齐聚一堂时庄娴儿的反应,她的声音很奇怪,是尖细与无力同时存在的,听着与旁人的很不一样。
她的言行举止与声音皆是让李毓灵记忆深刻。
此刻庄娴儿说出这番话,好心只有三成,七成是客套话。
吴氏今日出门来只带了二女,一个是李毓灵,代表大房来,也是向京城其他人知道太傅府大房不止李琨和一子,还有个一直养在家庙里的李毓灵;第二女就是姑奶奶的女儿,娴儿姑娘。
带李毓灵是老太爷与老太君的意思,吴氏不好推脱,而庄娴儿则是到了要议亲的年纪,要出来多走动走动,让其他夫人多对庄娴儿有眼缘。
吴氏想起自己的女儿,心里头却是提不起精神,她的注意力都放在了自己儿子与怎么与姑奶奶和三房夺权上,心思一分散,留给自己女儿的也就没多少了。
吴氏有自己要去交际的圈子,把二女领到地,留下几句不走心的叮嘱就带着婢女离开了。
庄娴儿也不愿意跟这个突然来到府里,对与她争夺外祖父母宠爱的“表姐”没有什么好感。
“你去罢。”李毓灵说道,她笑眼弯弯,冷不丁展露的笑脸让她本是冷若冰霜的脸被阳光照融,灿烂得晃人眼。
庄娴儿一下子被她的脸吸引去了目光,晃神了一瞬,但很快恢复过来,心里嫉妒地想:有什么了不起,王轶最讨厌别人抢她风头,今日穿了这么件显眼的衣裙,肯定被她讨厌。
到时候,还不是得来寻求她?
庄娴儿自信地想:李毓灵初来乍到,从前都是在家庙里,说好听点是修身养性,避灾积福,难听点就是从乡下来的,没见过世面,王家虽说不显山不漏水,但到底是正五品官员,她们这些贵女行事作风最是规矩板正。
但她虽嘲笑李毓灵,心里也不愿意李毓灵出丑,她议亲在即,府内姐妹名声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若是可能,庄娴儿自然不介意在关键时刻拉李毓灵一把,这样既彰显她的温柔贴心,又可以展示她学习规矩尽善尽美,再借李毓灵衬托自己的高雅。
简直是一举三得。庄娴儿很满意,但前提是,她得有一个机会。
是故她要离开李毓灵,让她自己独自面对,显出她的慌乱与无措,犯一些不足挂齿但又会被别人腹诽的错。
只是庄娴儿没想到,李毓灵竟然会答应地如此快,且她的脸上没有一丝对自己离开的慌乱与依赖。
为什么?
庄娴儿有些不懂。
她刚来京城时赴宴出过糗,就是因为她二叔母的女儿将她随意丢下,害的她行事规矩与京城规矩不同,遭人耻笑。
回去后她苦练礼仪,就是为了争回一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