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刘备的允诺,哪怕是孙权,心中也泛出一丝感激。
然而孙权心里明白,有王霸之志者,当知忍辱负重。
虽暂屈霜刃,犹藏锋于鞘,终方能腾龙于渊。
岂可为妇人之仁?
同时,他也长出了一口气。
当初,鲁肃苦谏,让其亲往荆州,诚心嫁妹,苦求刘备,以示盟好之诚。
他一开始说什么也不去,只怕刘备暗置刀斧手,置其于死地。
鲁肃陈利弊、明是非,百般劝慰,终使其心定决下。
今见刘备有此表态,知鲁肃所言不假,刘备真未暗置刀斧手。
又暗忖玄德公怀妇人之仁,非成大事者流。
然而今天,他面对刘备,不敢再示半点狂傲,唯谨执谦下之礼。
“皇叔,权别无他法矣!”
孙权长叹一声,便将自己的计划说与刘备。
“如今我终得归吴,然因无奈不得救母而归,江东皆以我为大不孝之人。可皇叔,你平心而论,我……我又能有什么办法?”
刘备将自己代入到孙权的角色,也的确觉得这局面非常难办。
他抚髯叹息,表示理解。
“坦率而言,自江北而归,我几次欲自绝于天下,还吴主位于绍弟,而后到那九泉之下,向文举先生说明吾之凄苦。
却为群臣所阻,乃曰:母舍命乃为救我,我却弃江东百姓于不顾,弃命自绝,岂亦非不孝也?”
刘备点点头:“是啊,忠孝难全之境,最是磨人心性。吴侯既承令堂以生赴死之恩,自当忍辱负重,待来日功业有成,方不负慈母舍身相救之恩。”
“吾母幸蒙公救,恩同再造。太史慈误会我有害侄之举。竟令家慈衔恨于我……”
说罢,孙权委屈得已泣不成声,似不能再言。
“皇叔……”
鲁肃见此,只能上前补充道:“目下唯有一策可解此局,然非刘皇叔相助不可。”
刘备慨然应道:“子敬请说,备既已应之,绝无推脱之理。”
鲁肃缓缓言道:“以某之见,莫若使国太宣示,此北行之计从头至尾皆出国太筹谋。若然,则吴侯于江东之名誉压力必骤减,国太亦将被赞为智勇双全之烈女,而皇叔之恩德,更会在江东传扬。”
刘备心中微动。
子敬此策虽属无奈,却委实可解江东危局,极大的缓解孙权的名誉压力。
念及孔明前番叮嘱,无论孙权所求何事都要应承下来。
“吴侯与子敬既有此求,备必竭力而助!”
然而,刘备亦有疑惑:“然国太素性刚严,威德素着,怕是未必肯听刘备之言啊!”
其实,刘备自信凭他对江东的恩情,若苦言相劝,国太必当应允。
然挟江东大功以迫国太就范,又实非刘备心中所望。
故而,没把话说死。
“皇叔说的没错,国太素性刚严。然这世上还是有二人可劝得国太相助,其一乃是皇叔,其二乃是香香小姐。若将香香小姐嫁与皇叔……”
刘备赶忙阻止:“哎呀,子敬怎又说起此事?”
“此别无他计啊!”
鲁肃长叹,孙权接着感慨道:“我被逼之下,纳曹公之女。虽处闲宫,然虑祸及舍弟孙朗,未敢轻废。然此女犹存,终为孙刘盟好之疾梗,是以欲嫁妹以安皇叔之心,亦安吾心。皇叔若不允,吾唯有返江东,手刃新妇,以明志节……”
“哎呀,此万万不可!”
刘备摆手劝道:“吴侯何苦加害无辜妇人?吾弟翼德,亦纳夏侯氏从女为室,今随吾屯驻荆州,伉俪甚笃,亦不妨其与曹氏为敌……”
这时,诸葛亮可能觉得主公的话没说到点子上,拱手补充道:
“可我家主公已有妻室,怎可再娶?若纳为妾室,又恐有辱吴侯令妹千金之尊!”
刘备赶忙点头:“正是,正是!”
孙权亦赶忙表态:“无妨,无妨!
皇叔身份尊崇,今又总领荆交二州,天下群雄,除曹操之外,唯皇叔势力最盛。纵吾妹为皇叔之侧室,乃为她之幸也。”
“这……”
刘备面色绯红,似还有为难。
但他亦明白,如今孙刘联盟,理论上他对孙家有大恩,而孙氏于其多有负累。
无论是孔融之死,还是江夏换母,亦或是放走曹操,孙氏皆欠其情。
嫁妹亦是有联姻偿债之意。
倘若孙氏之礼俱拒不收,孙氏必难安心,反于联盟不利。
这时,却见诸葛亮朝他使了一番眼色,让其应承。
刘备见此,只得抱拳道:“然婚姻大事,当禀明尊长,以合礼法。须得知会国太同意,方得作数,国太若不许,备断不敢擅专。”
刘备虽名为纳妾,亦知孙氏之尊贵。
不可为平常之妾,至少当为平妻贵妾,和甘氏同尊。
正常婚事该有的程式自一样都不得缺。
鲁肃见刘备同意,高兴的拱手道:“皇叔既明礼度,又恤吴侯苦衷,真乃仁德之主!某必亲见国太,请其应此婚礼,而后再做他议。”
商量妥当,鲁肃急入长沙。
又命诸葛瑾去见吴国太,通明此事。
按说,吴国太视孙尚香为掌上明珠,若非出于社稷安危之大计,断不许其屈身为妾。
然若配与刘皇叔,则又另当别论。
关键是刘备于江东之恩实在是太大了。
吴国太又念及自身亦出吴郡望族,及笄后,便随姊适孙坚为妾室,彼时孙坚三旬过半。
今皇叔虽年过不惑,亦身体康健,有龙凤之姿、天日之表,举手投足自有王者之风,乃当世之英雄也!
坦率而言,刘备皇室的身份可比孙权尊贵不少,当今权势亦比当初孙坚之势强上太多。
香香为刘备之妾,亦如当年自己,也不算委屈于她。
另外,这似乎也是能让香香离开江东的绝佳理由。
吴国太思索了两日后,当即允诺,可将香香嫁于皇叔。
诸葛瑾大喜,赶忙回江陵报讯。
鲁肃闻言,慨然道:“皇叔,今万事俱备,皇叔可移步我江东,做应聘之礼,便择吉期完婚,以成百年之好!”
不用鲁肃提醒,诸葛亮这边早已将聘礼准备妥当。
“主公,迎娶孙氏,非寻常纳妾,当六礼周全。子敬所言不错,主公理当去江东一趟,容亮与主公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