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王有难,臣必以身代之!肥义完美地践行了古代臣子的忠恕之道,他不顾自身安危,请求主君赵何,由自己代替主君先行赴主父宫拜见主父,如果一切正常,再通知主君前往。临行前,肥义命令禁卫扈从加强赵何寝宫之戒备,为防不测,多准备几批次的传令使者及快马,如果一旦发生叛乱,各批次传令者向不同方向同时出发突围,第一时间通知公子成与李兑前往沙丘宫带兵勤王。
不难理解,身为赵国正统的赵王赵何,身边的勇武义烈之人肯定不会少,更何况自古“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在这样的大环境下熏陶成长的赵国男儿,把荣誉和献身看的尤其之重,那是一个时代人生价值观的集中体现!
这个时候着重提一下,代替赵何前往主父宫,为什么必须是相国肥义!这里,就要看肥义的身份了:肥义,在成为赵何的相国兼王师之前,是主父赵雍的忠实追随者,和赵雍亦师亦友,关系相当好。如果此次持符节召见赵何的真是主父本人的话,肥义的价值和作用就体现出来了——只有他有资格代替赵王赵何先行前去!因为肥义可以从中斡旋,从而让身为名义上赵国首领的赵何和实际上的首领赵雍,他们父子两人不至于产生隔阂和猜忌。
“作为父亲叫不动儿子,作为主父叫不动赵王”,这个事情一个处理不好,其后果将会十分严重!主政的赵王赵何和主军事的主父赵雍虽为父子,更为君臣!所谓先君臣后父子,赵国多次的王权更迭发生的骨肉相残惨剧是赵人心中永远的痛,作为相国的肥义是最清楚不过了。
大义当前,当仁不让。肥义进入主父宫后,果然不出所料,马上就觉察出了气氛异常。主父召见,不见主父,却见到了公子章和田不礼。见惯了腥风血雨的三朝老臣肥义瞬间明白他将命绝于此!死则死矣,作为古人已经很高寿了的肥义并不怕死,他要用生命里最后的时光为他心心念念的祖国、为他的学生也是他的主子赵何做最后的事情!
肥义一边大声呵斥公子章阴谋篡权、无父无君的大逆不道之举,一边急忙挥手暗示跟随自己的两名心腹护卫抓紧时间夺门而走,把这边的情况第一时间带给赵何寝宫。
知道自己肯定回不去了的肥义,老当益壮、一马当先拦住冲向他们的甲兵,为这两名赶去报信的护卫争取时间。
已经箭在弦上不得不发的公子章,眼见以主父的名义都调不动弟弟赵何,知道大概率他们的阴谋已经败露,赵何那边肯定已经做了准备。于是当机立断,公子章与田不礼决定改用阳谋针尖对麦芒,一不做二不休直接动武,果断出手以快制胜。
在一番激战过后,在列国争霸中都能游刃有余、全身而退的一代名将肥义,被几个武艺高强的母国甲兵给乱刀砍死了!
壮哉!悲哉!惜哉!古今多少大好男儿、经国之才,没有在对敌的征伐中战死,却折损到了阴谋仇杀之中!
公子章在杀死肥义之后,立即率领早就暗中豢养的众多甲兵武士追击逃走的二人。
说时迟、那时快。此刻逃出去报信的二人早已经把肥义壮烈牺牲的情况汇报给了赵何!
得到消息的赵何虽然心中早有准备,但还是被恩师忠相的暴死惊得泪眼朦胧、浑身发颤!这个重要时刻,身为赵王的赵何哪有时间去释放悲情,他迅速收拾好情绪,开始有条不紊的发布命令:一是传令兵按照肥义的安排,多路火速出发去搬救兵;二是迅速关闭宫门,坚守寝宫以待救援。
就在这个时候,公子章和田不礼以及身后的大批甲兵武士也赶到了。公子章遂即下令强攻赵何所居寝宫,两方护卫甲兵武士展开激战。
肥义虽死,但他的谋划却充满生机。李兑与公子成怎能放过如此便宜的护驾勤王之功,他们在得到消息后,第一时间就率军赶到沙丘宫参与平叛!重兵所致,击败公子章如摧枯拉朽,乱局很快得到控制。
公子章与田不礼出奇兵而不胜,战败后只能冲出包围而逃命。这个时候,面对赵何的重兵,他们已经逃无可逃,只能选择去抱大腿——紧急退到主父宫找赵雍救命。
所以说,不管是今时还是古代,拼爹和坑爹都是共同的!主父宫,赵雍看到大儿子的狼狈模样,以其英明睿智,一眼就明白了所有事情。他虽然痛惜公子章对肥义做出的残忍之事,但这个时候他却没有时间去责罚这个不肖子,再混账的儿子毕竟还是自己的儿子,他不能见死不救!
赵雍在这个重要时刻又一次感情用事,选择去做一个宠溺儿子的父亲而不是君王,从而再一次丢失了他的英明睿智!
赵雍在痛心疾首之余依然选择收留公子章!可惜,这一次他对事态严重性的错判是致命的!事情已然进行到了这个地步,双反的面皮已经撕破,最后一层窗户纸被捅的透亮,况且赵何这边相国肥义业已被杀,痛失栋梁,损失惨重,如果因为顾忌主父权威而就此作罢,等待主父裁决,那李兑和公子成以及他们这一脉人马之命运又将如何?能不能保住身家性命都是一个未知数!
与其听天由命,不如乘着手上的刀刃尚在滴血的时候,来个一不做二不休。这等大事,无需赘言,李兑和公子成只是一个眼神的交流,就达成了共识!于是二人一咬牙一跺脚,直接就势派兵攻入主父宫,当着主父赵雍的面诛杀了他的大儿子公子章,以及公子章的一众党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