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队老师开始从宗教学观点到200年来具体的探险故事,讲解课本上的知识点,宣扬超凡时代的“大航海”、“冒险大发现”——
三千世界的数量并不是真说有三千个世界,而是取自佛教概念里的无限多,一花一世界,一草一乾坤。每一个世界都有自己的特色,没有两片相同的世界,人类有限的寿命,根本不可能了解无限的三千世界。
当年还没有传送门技术,时空裂缝还是一种自然随机事件的时候,每次穿越探索都是一场豪赌,不知道对面是太阳核心、无尽虚空、还是一片桃花源。
而随时都可能消亡的时空裂缝,更是悬在所有从业者前行者们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有的时空裂缝消失,可能只是暂时失去了时空联系。一旦发觉时空裂缝不稳定时,探险队就必须马上退回蓝星,否则就只能碰运气,等待时空裂缝碰巧再在蓝星附近开启,但更大的可能性是永远回不来了,两边再也找不到对方的空间坐标……
对此,老师反复强调,宇宙是动态的,不会停下来等待某个人重新上车,要求学生们保持敬畏。
甚至还会有完全的三千世界时空毁灭事件,某个三千世界的整个空间都消弭于虚无……
在获得外星人传送门技术之前,蓝星人还得追着时空裂缝跑,只能通过危险的,不确定的时空裂缝进行传送探索。
而现在只要是出现在技术允许范围内的,也就是大约以地球为球心,一个天文单位内的时空裂缝,蓝星人只要收集到足够的时空信息,就能建立时空联系,在传送站开通道,然后安排人员前去探索了,不需要追着时空裂缝跑了。
目前已知的三千世界生态规律是“同性相吸”,在蓝星上出现的时空裂缝,往往连接着差不多生态环境的异次元空间,也因此蓝星人能联络上外星人。而位于太空的时空裂缝对面,往往也是一片死寂,或者二层以下的深层维度。
目前星球轨道空间站、月面基地,其主要科研方向之一,就是探索这些深层时空裂缝,为避免危险不会直接在蓝星上开启,以蓝星人的进度,连第三层的门槛都还没摸到。
现阶段已知的第二层副本数量,蓝星可以每人至少可以分一座,这还是蓝星人知道,算上其它文明探索到,根本吃不下,这也是为什么资本巴不得完全放开普通人下副本限制的原因,甚至想让所有蓝星人都进深渊、殖民星球、探索位面,去三、四、五层带回关于诡异的情报……
在带队老师教学过程之中,项天孝心里也在琢磨着课程里,那些明显煽动着学生们下副本的教学内容——
没人是傻子,就算自己愿意去搏命,甚至让自己孩子从小去副本,都只是贪婪的本性,愿意冒险是因为有好处,当好处抵消不了风险的时候,明知是去送死,傻子才会去,而傻子去了又根本没用,还浪费传送能量。
这也就是为什么有大量副本“保险”、“股票”、“期货”、“风险对冲”这些金融产品的根本原因,只有不断分担掉风险,才能骗到投资,有了投资,就能拿出足够的好处让人进传送门去对面……
再看最初律法降临时,只能靠人命摸索时空裂缝的年代,丢进去探路的都是死囚一类的亡命之徒……现在这么连教带骗的做法真是太文雅了……
接着老师又介绍了一些副本里的职业,除了狩猎、矿业打工,还有视频网红、VLoG主播这一条路。
传送门两头无法传递电磁波信号,可不止是不能开直播这么简单,这一物理特性,意味着两头根本无法获得任何对面的信息,传送门就是一个黑洞,择人而噬的深渊旋涡,就算理智告诉你对面是安全的,生物趋吉避害的本能,也会让人远离闪着噼啪电光的黑色能量旋涡。
虽然可以靠投入大量无人机去探索对面,但最后还是得让人上的,尤其是碰上托奥瑞姆副本这一类的情况,高金属浓度环境的电磁干扰,派进副本的金属材质无人机,都只是瑞姆龙的小零食,而能腐蚀甚至能以工程塑料为食的生态系统也是不在少数的……
讲课在继续,而狩猎场上的情况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
瑞姆龙靠数量,硬生生趟过了雷场,不少瑞姆龙仗着强悍肉身,加上爆炸伤害角度不致命,就算肉体上插满了木刺,依然速度不减的朝着减了些速,故意等待它们的越野车狂追。
只见越野车又开始绕起圈来,把那些被炸懵,四下乱窜,跑散了的瑞姆龙重新聚怪给聚起来,然后又拉着它们趟一遍雷场,把没触发的地雷全给触发了……
轰轰轰——
这个绕圈收容趟雷过程持续了将近半小时,将近三十个足球场面积的雷场全部炸光,期间有不少瑞姆龙在持续的爆炸、伤害,以及无数同类倒地哀嚎中,恐惧的本能压倒了食欲的本能,脱离了“超级巨型猫薄荷”的魅惑,开始随便找个方向逃跑。
而这个时候,不知道什么时候绕回来了的摩托车队伍,开始对这些落单逃窜的瑞姆龙展开狩猎。
原本只是单人骑乘的摩托车,这会儿后座上增加了一名乘客,这些新上车的乘客们扛着火箭筒,追着瑞姆龙发射出火箭推进的一米长大腿粗的托奥木刺,一般攻击龙的大腿。
双足奔跑的瑞姆龙,只要被废掉一条大腿,那就是待宰的羔羊了,这也是地雷阵的目的。
见远方不再是重复的绕圈引怪拉怪,狩猎开始进入尾声,带队老师也开始把课题转回到狩猎上:“……好了同学们!接下来会有运输卡车跟更多的作战用越野吉普入场结束这场狩猎……这些车辆,跟我们坐的大巴车一样,也都并不是纯金属的,所以看起来颜色跟外观会跟蓝星路上跑的差距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