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tL1型组合机床,主要生产的就是履带式拖拉机主件。”叶潇男斩钉截铁道。
“履带式拖拉机?!!!”
贺志远瞬间瞪大了眼睛。
他想了很多种可能,唯独没有想过这竟然是拖拉机配件!
“我之前研究过东方红履带式拖拉机,发现它的性能和制造方面都有很多欠缺,由YtL1组合机床制造出来的主件,将使其性能提高三到五倍。”
说到这叶潇男略微停顿一下,随后他看着贺志远的眼睛一字一句道:“最关键的一点,它可以量产!”
此话一出贺志远“蹬蹬蹬”的后退三步。
他属实是被惊到了!
华夏首台自研的“东方红”履带式拖拉机在1958年7月由第一拖拉机制造厂生产问世,这事只要是工业行业的人可以说是人尽皆知。
不过问世和量产那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概念。
当前时代拖拉机大部分主件还处在手工制作的阶段,根本做不到量产。
眼下拖拉机那是绝对稀罕玩意,能开的上的更是少之又少。
叶潇男的组合机床,做的就是量产!
重要主件量产,剩下的配件哪怕是低级工都可以做出来,既省时又省力。
届时组装起来,就是一台全新的履带式拖拉机。
其实叶潇男手里还有更为高级的组合机床,如YtL2或者YtL3组合机床。
只是那种机床虽然制作出来的主件可以让拖拉机的性能更强,但对配件的要求也相对更高,需要最少七级以上的技工才能做出来。
以当前时代工人水平,根本不可能做到量产。
综合考虑,YtL1是最适合华夏当下的组合机床。
这时的贺志远咽了下口水,表情一阵惊疑不定结巴道:“三...三到五倍?还能量产???”
这话如果从其他人嘴里说出来贺志远直接就是嗤之以鼻,可从叶潇男嘴里说出来贺志远哪怕再不敢置信也不敢乱下结论。
叶潇男技艺的精湛他全都看在眼里,其水平更是有目共睹。
他说三到五倍,那就真有可能三到五倍。
说能量产,那就是真能量产!
这一下贺志远是吓到了。
“小叶,这事事关重大,可容不得开玩笑啊!”贺志远迟疑道。
叶潇男闻言当即笑着保证道:“部长放心,组合机床的制造并不困难,我们轧钢厂的杨厂长已经组建了新车间,只等您点头就会立刻开始第一台YtL1组合机床的制作。
最多十天设备就能问世,等设备制作完成我们生产出第一批配件您就可以看到我说的是不是真的了。”
听到轧钢厂连新车间都筹备好了就等他一声令下了,贺志远心中已经没有了任何顾虑。
“好!”
贺志远深吸一口气,重重的拍了一下叶潇男的肩膀道:“既然你这么有信心,这事我批了!回去后就让杨卫国准备生产,十天内我要见到第一台组合机床的出现!”
“保证完成任务!”叶潇男认真回应。
眼下第一步已经走出,叶潇男也要开始为轧钢厂谋福利了。
只见他看向贺志远嘴角微微一勾笑道:“贺部长,您既然同意我们轧钢厂生产YtL1组合机床了,干脆您把剩余拖拉机配件的制作也批了吧,到时候我们直接给您一台全新的拖拉机不更好?“
“你小子,原来打的是这个主意。”贺志远的眼睛眯成了一条缝。
生产机床和直接生产拖拉机那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概念。
要知道,叶潇男所在的厂子只是轧钢厂而已。
严格意义上来说这种大型组合机床他们都不应该着手生产,老老实实去轧钢就完了。
可看叶潇男现在的意思,他们不仅要生产机床,还要直接生产拖拉机?
看了叶潇男好一阵儿,贺志远突然笑了。
“行,只要你的设备真能做到量产拖拉机,这后续生产名额批给你们又怎样!”
贺志远话说的很明白。
后续生产名额。
只要这件事情是真的,那华夏后续肯定要大批量生产拖拉机。
不管是内需还是外贸,这种东西的价值都将极大。
那时候的生产线肯定要牢牢掌控在华夏手里,为此专门筹建基地或者说用其他厂子进行改建是必然的事情。
叶潇男这么说,就是要让工业部以后不管怎么来,他们轧钢厂都要占一条生产线!
这可是绝对的香饽饽。
现阶段从国外购买履带式拖拉机,一台少说也得5000美金,换算成人民币最少也要元一台。
(1958年美金人民币兑换比例1:2.4618)
可它的生产成本呢?
其他国家怎么样叶潇男不知道,但在他的计算中,用YtL1组合机床生产出来的履带式拖拉机,其生产成本不足7000元!
而且这还是领先当先时代5~10年的拖拉机,售价元一台绝对有人抢着要。
100%以上纯利润什么概念?
简直特娘的就是暴利啊!!
这就等同于是发现了一座油田,而且还是能开采十年以上的那种!
谁知道了不想吃上一口?
话又说回来了。
叶潇男为什么不让轧钢厂自己开发?
原因也很简单。
轧钢厂虽然是万人大厂,但实力还是太弱了。
让杨卫国自己去开发这座油田?
他守不住的。
而且这种能造福全华夏的设备叶潇男也希望它出现的越多越好,最好能够遍布华夏。
以轧钢厂的底子,根本做不到。
既然做不到,那让轧钢厂跟在后面喝点汤也算叶潇男的一点心意了。
不要小看这一点心意。
一台拖拉机纯利润七八千,扣完七七八八到轧钢厂手里最少也有五千块钱。
以杨卫国组建的新车间一个月哪怕只生产一百台,那也是五十万的纯利润,这几乎已经是整个红星轧钢厂的一个月的利润了。
可它也仅仅只是一个生产车间而已。
如果两个,三个呢?
规模太大的上面可能不允许,但两三个车间一个月两百台拖拉机还是问题不大的。
一百万纯利。
这对轧钢厂而言绝对是个天文数字,可以说轧钢厂从建厂以来就没打过这么富裕的仗。
而且最重要的一点,这才只是一个开始!
一旦YtL1履带式拖拉机正式投入生产后,叶潇男还会陆续再拿出一些其他领域的顶尖机械设备。
有了拖拉机做前例,其他设备上面总不能不让轧钢厂生产吧?
届时轧钢厂就会按照叶潇男预期的方向逐渐转型,最终成为华夏的工业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