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众人以为他们的国相大人成功挤掉狐狸精上位时,一年后,又爆出阮织的婚讯。
这次是他们口中的狐狸精,桑芜。
这下,大家才真的是眼红了。
这天下排名第一的两位美男皆被五公主收入府中,想不到这得有多幸福。
如果阮织听到了这言论,定会拍拍她的肩,道:“你来当这个宁安府的主人,我去当乞丐。”
哇,当乞丐可真好。
虽然风餐露宿,但不用天天愁得脑袋疼,也不用掉头发。
是了,阮织不觉得幸福,只觉得心烦(划掉,甜蜜的负担)。
她甚至觉得如果做皇帝就非要娶那么多妻子的话,那她真就觉得这皇帝没什么好当的。
累人,很累人。
阮织不知道自己母皇是如何处理那妻妾如云的后宫之事的,反正她竭力一碗水端平,却发现怎么端也端不平。
裴饮琢的院子在东边,桑芜的院子在西边,阮织每天去过东边再去西边,去了西边再去东边。
在东边留一天宿,第二天在西边留一天宿。
即便是如此那两人还会因为她在对方那里多待了一柱香,或者少吃一口饭而唧唧歪歪。
阮织也试过让他们同桌吃饭,但两人上了桌都不安分,明里暗里较劲,糟心得她都没心情吃饭。
她仍旧不明白这有什么好较劲的。
两个那么大一只的人了,还像争宠的小孩子一样,争父亲母亲最爱谁。
于是,阮织索性破罐子破摔,开始摆烂。
谁的院子也不去,就在自己的房间吃饭、睡觉。
不得不说,是真自在。
然后,等来了两个人都进了她的房间。
原来,裴饮琢以为阮织这两天一直被桑芜勾走了,而桑芜以为阮织被裴饮琢使了什么手段留住了。
阮织:“……”
她指指门:“你们俩都给本宫出去。”
桑芜撅撅嘴,在她身边坐下,抱上她的胳膊撒娇道:“我不走。”
裴饮琢见此,坐到阮织另一侧,不说话,但眸色透着委屈,也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阮织真拿他们没办法,只好叹口气道:“你们两个能不能让本宫省省心?”
见她愁容满面,又不忍心责备他们的模样,两人有些心疼。
裴饮琢和桑芜对视一眼,达成了共识。
裴饮琢不愧是国相大人,行动迅速地给阮织列了个行程表,哪一天去他的院子,哪一天去桑芜的院子,哪一天休息,安排得妥妥当当。
桑芜也没有异议。
这下,阮织终于舒坦了。
这么过了半年,宸国突然来犯,边疆告急,皇帝紧急召见阮织,下令其率军出征。
时间紧迫,阮织来不及告知裴饮琢和桑芜便去了军阁领了盔甲。
即便她不说,身为国相的裴饮琢也得知了这个消息,他看着身着戎装的阮织,只是道:“我会提前准备好你喜欢吃的糕点迎接你归来的。”
阮织弯了弯眼睛:“这就够了。”
她转身跨上战马,手持长枪,一声令下,率领着大军浩浩荡荡地向着边疆进发。
墨发飞扬,背影飒爽。
沐浴在阳光下,像在散发着光芒。
但她一直是渊国的光,亦是他的光。
—
阮织行至军帐,才发现桑芜也跟着来了。
无需她问,桑芜便自己坦白。
他原来是江湖中鼎鼎有名的千知阁阁主。
此阁以打探情报隐私为特长,号称天下百晓,各处都分布有暗网,所以身为阁主的他会知道这件事也很正常。
但阮织却没想到,这件事竟是桑芜和裴饮琢一同商定后的结果。
裴饮琢定皇城,而他陪同阮织作战。
分工明确。
阮织忽然有种“吾家有两儿初长成”的感慨。
有阮织做将帅,一马当先,犹如天降神兵,锐不可当。在战场上,她身手矫健,几个来回便直取敌方将领首级,瞬间打破了宸国军队的士气,也乱了他们的阵脚。
宸国军队在她的凌厉攻势下节节败退,士气低落,他们在绝望与恐惧中落荒而逃,丢盔弃甲,溃不成军。
阮织仅用了短短三个月便赢得了这场战争的胜利,消息传到皇城,都为之一振。
每一个角落都为之欢腾,每一颗心都因这场胜利而激动不已。
皇帝听后龙颜大悦,拍着手哈哈大笑道:“不愧是孤的女儿。”
回到皇城,所有的人都挤在主街道上只为一睹阮织的风采,无一人不朝她扔鲜花扔手绢,还有胆大的男子高声问喊:“五公主可还缺妾室?”
换来桑芜的一个眼刀。
他有些生气地嘟囔:“那人丑死了,竟还妄图进安宁府,谁给他的自信?”
阮织听到后忍俊不禁。
她抬手顺了顺桑芜的毛。
“好啦,”她道,“不会再有其他人了。”
阮织向来说到做到。
崇熙四十九年,先帝薨,传位于五公主阮织,改年号为宁安。
宁安二年,众臣上奏,请求新皇广纳后宫,稳固皇权,被阮织很是果断地拒绝。
两个就够她受的了,再来她真的要抓狂。
而且,这两个也足够帮她坐稳这个皇位。
一个大名鼎鼎的国相大人进了后宫成了皇后,却也可以帮着她处理政事,对于一些难以定夺的问题,他总能提出自己的见解,让阮织有了选择的答案。
一个赫赫有名的千知阁阁主,如今成了皇贵妃,但仍借着自己的势力掌握朝堂上各大臣的私密情报,阮织便能知道谁忠谁奸,谁勤于政事谁不干实事。
有他们二人,再加上阮织知人善任,励精图治,这个国家被治理得井井有条。
政策法令得以公正执行,百姓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她注重农业发展,鼓励农耕,使得粮食丰收,民生得以保障;同时,她也大力发展工商业,促进经济繁荣,国家财富日益积累。
除了这些,阮织还十分注重教育与文化的发展。她倡导尊师重教,兴办学校,为国家培养了大量的人才。
有了这些有效的措施,因而,国家繁荣昌盛,后世称为“宁安之治”,世世传颂。
并且她与两位妃子伉俪情深的佳话也广为流传,甚至记载进后世的史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