幕府德川家茂公子率先下达了进攻的命令,他麾下的部队如汹涌的潮水一般,向着伴弟麻吕所率领的皇军气势汹汹地扑去。一时间,喊杀声震天,马蹄声、脚步声交织在一起,扬起漫天的尘土。
而此时,伴弟麻吕率领的皇军早已严阵以待。在阵前,他们精心布置了大量的木质栅栏,这些栅栏约有两米左右的高度,坚固而厚实,宛如一道铜墙铁壁横亘在战场之上。
在木质栅栏的后面,是一排排训练有素的火枪手和火炮手,他们目光坚定,神情冷峻,手中的武器早已准备就绪。火枪手们紧握着火枪,枪身泛着冰冷的金属光泽,黑色的枪口齐刷刷地对准了汹涌而来的幕府军队,仿佛是死神在凝视着敌人。
火炮手们则站在各自的岗位上,身旁那一门门火炮犹如洪荒巨兽,散发着令人胆寒的气息,只等一声令下,便会向敌人喷吐出毁灭的火焰。
战场上,气氛紧张得如同即将断裂的弓弦。伴弟麻吕目光如炬,神色冷峻而坚毅,他率先高高举起手臂,而后猛地挥下,大声命令道:
“开炮!”
随着这一声令下,早已蓄势待发的火炮手们迅速点燃引线。刹那间,火炮发出震耳欲聋的怒吼,一枚枚炮弹如咆哮的火流星般朝着幕府的士兵呼啸而去。炮弹划破空气,带着死亡的气息,在幕府军队中横冲直撞,一时间血肉横飞,哭喊声、惨叫声不绝于耳。
德川家茂眉头紧皱,双眼紧紧盯着自己的部队。在伴弟麻吕火炮那如雨点般的猛烈打击下,他的士兵们被炮弹打得人仰马翻,残肢断臂四处横飞。每一次炮弹的冲击都像是死神无情地收割着生命,部队损失惨重,那惨烈的景象让人心惊胆战。
然而,德川家茂心急如焚之际,却并未有丝毫退缩之意,他深知一旦下令撤退,此次战役便会一败涂地,于是他面色铁青,近乎嘶吼地继续命令部队向前冲锋,
“杀鸡给给!”那充满决绝的声音在战场上回荡。
幕府的士兵们只能硬着头皮向前冲,他们眼中虽有恐惧,但军令如山,只能向着死亡的深渊狂奔。当他们好不容易冲击到距离伴弟麻吕部队三十米的时候,伴弟麻吕目光一凛,毫不犹豫地命令部队开火。
伴弟麻吕所率领的皇军可是接受了鹰国的严格训练,他们对于燧发枪的运用堪称炉火纯青。随着指挥官一声令下,士兵们有条不紊地进行三段射击,第一排射击完毕后迅速蹲下装填弹药,第二排紧接着射击,然后是第三排。那连绵不绝的枪声就像死神敲响的丧钟,幕府士兵在这密集的火力下,如同脆弱的麦子一般,成片成片地倒下,鲜血染红了大地。
尽管前方是枪林弹雨,但仍有部分幕府士兵侥幸冲到了木质栅栏跟前,可此时他们的部队已经损失了一大半。面对眼前这坚固的木质栅栏,他们试图用力推动,想要突破这道防线。
就在这时,伴弟麻吕的皇军迅速调整战术,开始近距离射击。一时间,枪声、火炮声交织在一起,奏响了一曲残酷的死亡乐章。幕府士兵毫无还手之力,一批又一批地倒下,他们的尸体在木质栅栏前越堆越高,形成了一座恐怖的尸山。那惨烈的场景仿佛是人间炼狱,鲜血汇聚成溪流,在战场上缓缓流淌。
德川家茂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士兵不断倒下,那堆积如山的尸体让他满心绝望。他知道,这场战役已经没有了胜算,再继续下去只会全军覆没。无奈之下,他只得含恨下令向京都撤退,带着残兵败将,在这弥漫的硝烟和血腥的气息中,狼狈地离开了这片残酷的战场。
伴弟麻吕站在阵前,目光如鹰隼般锐利,紧紧盯着德川家茂军队撤退的方向。他的脸庞因战斗的热血而微微泛红,眼中闪烁着胜利的光芒和对敌人穷追不舍的决心。
在确认德川家茂的部队开始慌乱地向京都方向撤退后,伴弟麻吕猛地抽出腰间的佩刀,高高举向天空,那刀刃在阳光下闪耀着冰冷的寒光,仿佛是胜利女神的召唤。
“追击!”
伴弟麻吕一声怒吼,声震四野。他那洪亮的声音如同战场上的冲锋号角,瞬间点燃了大军的斗志。刹那间,原本严阵以待的大军如汹涌澎湃的洪流一般,迅速朝着德川家茂的部队席卷而去。骑兵们率先冲锋,马蹄扬起阵阵尘土,他们的身影如疾风般迅速拉近与敌军的距离;步兵们则迈着整齐而又急促的步伐,喊杀声震耳欲聋,那气势仿佛要将大地踏破。
大军所过之处,飞沙走石,气势如虹。每一个士兵的眼中都燃烧着对胜利的渴望,他们如同饥饿的狼群,向着猎物狂奔而去,誓要将德川家茂的部队彻底击溃,让这场胜利的果实更加丰硕。
此时,慕辰也带着浩浩荡荡的大军来到了京都北部海域。
慕辰身姿挺拔地站在战船的船头,凛冽的海风呼啸而过,吹得他的披风烈烈作响。他那深邃的目光如同鹰眼般紧紧盯着远处倭国的舞鹤城。
舞鹤城那高大的城墙在海岸边矗立着,城墙上旗帜飘扬,却也难掩一种紧张的氛围。慕辰静静地观察了片刻,而后神色一凛,缓缓举起手臂,向着身后的大军下达了登陆的命令。
驻守舞鹤城的是平清盛,在城墙上看到海面上那一艘艘战船,心头猛地一沉。那些战船规模庞大,气势不凡,竟和鹰国那令人胆寒的战船如出一辙。他深知,以舞鹤城现有的兵力和防御,根本无法阻挡这样一支强大的舰队登陆。在经过短暂而又艰难的抉择后,平清盛咬了咬牙,下达了主动弃守舞鹤城的命令。同时,他迅速安排可靠之人,让他们快马加鞭向京都奔去,务必将这紧急情况详细地汇报给京都的掌权者,期望京都方面能早做应对之策,以应对这突如其来的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