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团大战最终以东洋军损失惨重而结束】
秦朝
秦始皇静静地站着,目光凝视着面前展开的百团大战地图。
他的眼神中透露出深深的思考和感慨:“真是天才!面对强大的敌人,无法正面硬碰硬时,就想出这样巧妙的办法来弥补实力差距。”
然而,秦始皇轻轻叹了口气,接着说道:“只可惜,以目前的形势来看,蒋战后还在的几率不大啊。”
秦始皇沉默片刻,似乎想起了什么重要的事情。
他转头看向扶苏,缓缓问道:“扶苏啊,你觉得这场抗倭战争结束后,会是怎样的一种局面呢?”
扶苏微微皱眉,思索片刻后回答道:“父皇,您知道国民党内部派系林立,各自为政。如今又多了一个势力,对他们来说,似乎并没有太大影响吧?”
秦始皇摇了摇头,语气严肃地解释道:“不,这与以往不同。这些人似乎得到了民众的广泛支持,因此才能如此迅速地发展壮大。”
扶苏听后不禁感叹道:“原来如此。”
秦始皇皱起眉头,陷入了沉思:“蒋也是一个不允许有不平衡因素的人。
但如果选择开战,恐怕难以得到众人的支持;
若不开战也不太行,因为一国要想和平,必然只能有一个声音。
若是选择合并,那么自己的势力很可能会被逐渐削弱,这简直就是慢性自杀!”
扶苏惊讶地说道:“这……儿臣实在未曾预料到。”
秦始皇长叹一声:“水既能承载船只,也可颠覆船只。且看未来局势如何发展吧。”
他目光深邃,仿佛已经看到了未来的种种可能性。
【战后,为了恢复华北地区的统治秩序,东洋军决定将驻扎在南昌的第33师团调往华北,以加强对当地的控制】
【然而,这个决定却给驻守南昌的第34师团师团长大贺茂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他意识到,随着第33师团的调离,自己的处境变得越发危险】
【原本在南昌周围就有着强大的第九战区薛岳、罗卓英的军队,现在又要抽调兵力,这无疑让他感到如芒在背】
【正巧,刚刚调来的新编独立混成第20旅团正在南昌补充兵力,这让大贺茂不禁心生一计】
【大贺茂认为,要趁着第33师团尚未调离,应该来一波攻势,消灭掉威胁最大的罗卓英的第19集团军】
【于是,在得到园部和一郎的批准后,东洋军精心策划了一场进攻行动】
明朝
朱棣高大的身躯站在御书房内,他一直望着天幕,喃喃自语道:“还没有结束啊,1942年,这都已经打了好几年了……”
一旁的太监小心翼翼地提醒道:“陛下,时间到了。”
朱棣头也不回地吩咐道:“让太子进来吧。”
片刻后,太子缓缓走进御书房,恭敬地说道:“父皇。”
朱棣转过身来,凝视着太子,语气严肃地问道:“知道怎么回事吗?”
太子低下头,轻声回答:“儿臣知道,儿臣不应该……”
朱棣打断了他的话,感慨地说:“知道问题所在就好。当初先祖也是因为元朝欺压汉人,所以愤然起兵,朕继承了先祖的意志,坚持北伐,但始终无法根治元朝的问题。因此,还需努力。”
太子抬起头,坚定地表示:“儿臣谨记。”
【1941年3月15日,东洋军兵分三路,气势汹汹地发起了攻击】
【他们的目标是将以74军为主的华国军队全部压缩到上高附近,并实施合围歼灭】
【战斗开始后,东洋军进展顺利,北路的33师团轻松击败了70军,其他两路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随着胜利的不断积累,东洋军内部渐渐滋生出一种骄傲自满的情绪】
【然而,这一切都是薛岳精心设计的诱敌深入之计】
【尽管东洋军的指挥官大贺茂察觉到了一些异常,但他并没有在意,仍然坚持命令部队继续向西攻击】
【狂妄的东洋34师团不仅妄图吃掉74军,甚至还想把被33师团逼迫南下的70军一同消灭】
【这种贪婪的想法让他们陷入了更深的陷阱】
【但接下来的34师团遭遇了前所未有的阻力,直到20日,他们仍未能突破74军的防线】
【焦急万分的大贺茂,不得不将指挥部向前线推进,但这并没有改变战局】
【74军的将士们以顽强的意志和不屈的精神,用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防线】
汉朝
刘秀苦着一张脸,喃喃自语道:“朕后悔了……”
底下的大臣们对视了一眼,纷纷低下头去,不敢言语。
刘秀接着说道:“朕后悔把东洋消灭得太早了啊!现在朕只想把那个东洋岛给沉入大海里去!”
底下的大臣们再次对视了一眼,心中暗叹:看吧,陛下果然有这个能力啊!
这时,一位大臣站出来说道:“请陛下施展大法,将那东洋岛沉没吧!”
旁边另一个大臣附和道:“是啊,陛下,那东洋不过是个小岛而已,用不了多少陨石就能将其击沉。”
刘秀:“……。”
【大贺茂这才如梦初醒,意识到事情不对劲】
【他环顾四周,惊讶地发现周围已经有不少国民党军队】
【而且更糟糕的是,另外两支队伍又身在何处?】
【原来,此时此刻,南路的第20旅团已经陷入绝境,被国民党军队死死堵住】
【而北路的33师团却早已撤离,他们自认为完成了驱赶第70军的任务,但对于将其赶往何方则漠不关心,甚至连主力都已撤回南昌】
明朝
朱元璋皱着眉头,喃喃自语道:“这……剧情好像有些眼熟啊!朕好像在哪里看见过?”
他的目光紧盯着天幕,脑海中不断回忆起曾经的经历和历史故事。
突然,他似乎想到了什么,一拍大腿,激动地说道:“对了!那个宋朝杨家将攻打辽国的时候,当初也是兵分三路,
结果好像只剩下一路,最后还是失败了。
当初朕还觉得惋惜,只不过今天看着这天幕的东洋军,朕只想说一句,漂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