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上一次是个安慰,这一次乾隆是实实在在地找到了自己的优越感。
他现在抱着一种“看热闹不嫌事大”的心态看着天幕!
【李重俊当上太子后,让韦皇后和武三思的政治集团很不爽】
【第一个跳出来跟李重俊对着干的,是韦皇后的小女儿,也是武三思的儿媳妇——“安乐公主”】
【这安乐公主啊,刁蛮跋扈得很,仗着皇帝老爹的宠爱,还有韦皇后和武三思撑腰,压根儿不把李重俊这个太子当回事,有事没事就羞辱欺负他】
【而且,韦皇后和武三思勾结在一起,老是暗示李显废掉太子,立“才华横溢”的安乐公主为“皇太女”】
【安乐公主呢,也仗着李显的宠爱,好几次说自己想当“皇太女”】
【当时的太子李重俊,被安乐公主羞辱,连太子的位置都快保不住了】
【武三思和韦皇后在朝堂上迫害五王等行为,让太子李重俊感到害怕】
【李重俊清楚,武三思和韦皇后一伙儿,下一个可能要对付的就是自己了】
唐朝,李世民在门口看守的侍卫惶恐的眼神中,一路小跑进了李治的寝宫。
不一会儿,寝宫里就传来一阵噼里啪啦的声音。
【所以,不如先下手为强】
【于是,公元707年7月的一天清晨】
【一支全副武装的骑兵队,出现在了长安街上】
【就这样,长安城的宁静被打破了。这支骑兵队穿过长安街头】
【来到梁王武三思家,起兵队伍轻松冲破门卫,冲进府里,宰杀了梁王武三思全家老小几十口】
【杀完后,他们又来到长安街头,继续突袭了十几个小府邸,还是一通乱杀】
【这群杀红了眼的骑兵,接着来到皇宫附近,开始攻打玄武门】
武周,武曌端坐于御书房中,嘴角轻扬,笑道:“朕就知晓你定会前来。”
只见狄仁杰双膝跪地,静默不语。
“嗯,让朕猜猜你此来何意!”
武曌饶有兴致地说。
狄仁杰一言不发,仍跪在地上。
难道是为了朕的那个儿子?
不对,武曌脑海中闪过数个答案,又迅速自我推翻。
狄仁杰神色未变,沉声道:“为了陛下。”
“哦?”
武曌面露疑惑,说道,“愈发有趣了,且道来听听。”
几句过后,武曌收起先前的随意,面色逐渐凝重。
少顷,狄仁杰告退离去,独留武曌一脸沉闷,看着天幕,陷入沉思。
【这兵变可把李显吓坏了。关键时刻,李显下诏调集皇宫禁卫军死守玄武门,自己还爬上城楼,苦口婆心地劝叛军投降】
【这支叛军的头儿竟然是当朝太子李重俊,他们的队伍主要由左羽林军、右羽林军和一些千骑士兵组成,指挥者是李多祚】
唐朝某界
李显正在上朝,李重俊双膝跪地在他面前,神色惶恐。
李显内心尚在犹豫不决,武三思却迫不及待地出列进言:“陛下,律法森严,谋反乃是必死之罪啊!”
李显张了张口,正欲说话,却听见下方群臣随声附和道:“梁王所言极是!”
李显一咬牙,狠心准备下达旨意。
然而,就在此时,外面突然传来一阵震耳欲聋的喊杀声。
众人正不知道怎么回事的时候。
一个带剑侍卫冲进来跪地说:“陛下,李多祚谋反,现在正在冲击宫门,请陛下移驾!”
“啊?”众人大惊!
【李显站在城头上,大声对城下的叛军喊道:“你们这些兵将都是我李显的臣子部下,为啥要叛乱呢?肯定是被李多祚忽悠了,谁要是能杀了李多祚,我就给谁数不清的赏赐”】
【李显的意图很明显,就是要让叛军自己乱起来,这样就能解决这次危机】
【他这一喊还真管用,有个军官立刻带着手底下三百多人投降了,还把叛军将领李多祚、独孤讳之等人给杀了】
【叛军自己内乱起来后,李显马上下令,让皇宫的守卫部队打开城门,冲出去把叛军打得落花流水】
【因为这场政变发生在唐中宗景龙元年,所以后世称呼其为“景龙政变”】
【李重俊的叛军在玄武门被打败后,他带着一百多个残兵败将,想逃出大唐去投奔突厥】
【结果逃到终南山的时候,就被皇家禁卫军杀了,脑袋还被砍下来挂在城墙上示众】
秦朝,秦始皇摇摇头,虽然唐朝还算可以,但是,这一次次的政变,迟早有一天会让它灭亡在政变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