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百善孝为先!万恶淫为首!”
生命是父母给的,没有父母,就没有自己。
不孝顺老人的人,尤其是连父母都不孝的人,不可能过得好,不可能发财,也不可能善终。
毕竟人人都有老的一天,除非夭折,等老了,或者到不了老,所有的因果,都会找来。
对于那种口蜜腹剑的恶毒女人,常顺是厌恶至极。
人,可以没有老婆,可以单身,但一定不能娶那样的女人。
娶妻当娶贤,贤妻旺三代,恶女毁一生。
重新返回外公外婆家,他们又玩了一会儿牌。
农村的午饭比较晚,大概一点左右,饭才做好。
期间他多少赢了一点小钱,数了下,有六块零二角。
这是一角钱的玩法,要是一块,那就是六十二。
炸金花在玩牌里面,输赢是很快的,特别是那种赌局,赌大的情况下。
看了这么久,宋芫也学会了。
晚点要是回到家里无聊,他跟常静可以陪她用这种方式打发时间。
饭菜端上桌,大家洗过手,围坐在了桌旁。
“芫芫,饿了吧,尝尝你几个舅妈的手艺,菜是他们一起做出来的。
你跟阿顺既然已经领了证,我们就不把你当做外人了。”
摆好餐具,倒上酒水、饮料,外公笑着对她说道。
“外公,我知道的,菜看着就很好吃。”
这话让她有点脸红,但还是笑着回了一句。
“那我们动筷子吧!”
孙兆全又说了一句,随后拿起筷子夹起菜吃了起来。
大家也跟着开吃了。
“芫芫,喜欢吃啥就吃啥,菜做出来就是吃的,千万不要客套。”
过了不久,大舅妈对她说道。
“是啊,不管在哪里吃饭,太客套、拘束,吃亏的肯定是自己,我记得当年相亲,第一次上门到你外公家吃饭,那时候自己拘谨,不好意思,最后饭都没吃饱。
后来想起来,那时放不开,最终苦了自己。”
可能是想到了当年的情形,二舅妈换了一种方式,笑着劝她吃菜道。
“你二舅妈说的有道理,也很现实,确实有那样的。
芫芫,你可不要那样。”
外婆也笑着对她说了一句。
“嗯!我不会的。”
宋芫看了她们一眼,微笑着回道。
“芫芫,尝尝这个好不好吃!”
三舅妈不只是说说,还直接用上了行动。
她帮宋芫夹了一些芋艿头。
这个是他们县城的特产,做熟了吃起来口感香糯。
有句话说的是:“跑过三关六码头,吃过Fh芋艿头。”
相对于大舅妈、二舅妈,她跟常顺的关系更近,包括表弟孙杰跟表妹孙燕,与他的血缘关系也更近。
宋芫随之尝了一下。
“咋样,好吃吗?”
常顺看着她,笑问了一句。
“嗯!很好吃。”
“好吃就好!我们这边的芋艿头可是最正宗的。”
常顺又帮她夹了一些,然后还夹了其它的菜。
“阿顺,来,我俩喝一个!你不是说阿静也会开车了吗,中午我们多喝点。”
他刚把筷子从宋芫的碗里拿开,二表哥孙刚端起酒杯,向他这边伸了过来。
大表哥没有喝酒,可能是想要小孩了,听了医生的话,准备备孕。
“你想喝多少自己喝多少,我就二两。”
常顺跟他碰了下酒杯,喝了一小口。
“阿顺现在跟你不一样,你也要抓紧点找个女朋友,不要整天想着喝酒,劝酒。
之前有人帮你介绍,你说还不想谈,现在我觉得你完全可以谈了,你可比阿顺还要大一岁!”
二舅妈说着看了孙刚一眼。
“妈,我不急,我不就23岁吗?”
“你不急我们急,过年你就24岁,虚岁25了!”
对于二舅妈说的这话,孙刚笑了笑,没再继续反驳。
这个年头的人,通常结婚更早一些。
“芫芫,我们喝果汁!”
大表嫂在二舅妈说完后,端起了杯子,笑着对宋芫说道。
随后,她俩喝了起来。
接下来,他们边吃边聊。
期间聊到了常顺跟宋芫准备啥时候办婚礼的事。
他把自己跟丈人、丈母娘商量的关于明年十一结婚的事说了出来。
对于这个时间,大家都说好,到时候放假,都能喝上他们的喜酒。
另外又聊到了之前他们看见的热闹的事情。
也谈论了不少关于那家人的一些事。
最后还说到了收藏、问了常顺出去收购古玩的相关情况等。
吃完午饭,已经差不多两点半。
由于宋芫想回家拍照片,另外初一也是要过来给外公外婆、舅舅舅妈们拜年的,所以坐了一会儿,他们就离开了。
不过在离开前,有一个村民拿了一串铜钱过来卖给了他。
这是看热闹那会儿,那个村民好奇孙兆全家门口停着的面包车,就打听了一下。
外公告诉他,那是他外孙——也就是常顺的。
另外还把他做古董生意、收古玩的事告诉了对方。
这人家里刚好有一大串铜钱,就都拿了过来。
铜钱的数目有近300枚,常顺看了看里面的钱币,发现大多数都很普通,年份也杂,各个时期的都有。
不过当看见其中的一枚金黄色的铜钱时,他眼前一亮,是一个黄金铸造的金币。
这枚金币是“郑和通宝”,宋代的钱币。
曾经逛古玩地摊,他看见一些人在别人的摊位前挑选钱币或者其它金属杂件时,专门选一些颜色黄亮的。
这些人,应该就是抱着寻找黄金物品的目的而去的。
一般的收藏者,在不注意的情况下,还真可能把黄金的东西当普通物品售卖掉。
而那些普通人就更别说了,大多只觉得钱币黄亮点而已,不会把其跟黄金联想到一起。
古代的钱币,有很多私铸钱,说不定啥时候就有那些有钱之人用黄金铸造金币自己把玩、佩戴。
一串铜钱,300枚,除了这枚最好的,还有两枚“雍正通宝”、一枚“太平天国”小平钱背“圣宝”、一枚“洪武通宝”背“五钱”。
近300枚铜钱,那人说要600元,常顺还了100,最后花了500元。
买东西,哪怕知道有好的,赚钱,但该还价的还是要还,这是态度、做生意的原则问题。
这串钱币,也有其它品相稍微黄亮点的,不过跟“郑和通宝”还是有些不同。
回到家,宋芫拿出带过来的照相机,找到合适的取景地点,把老家这边的房子、房子前面的一些场景都拍了下来。
后来又去了果园,把果树那边的情况也照了两张。
下午有太阳,光线特别好,相机拍摄的很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