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依然慢悠悠的往前,在第三天傍晚他们才来到明阳城的城门外,此时天色将晚,进出城的人流已经变得稀疏。
城门守卫正在准备关闭城门,东篱玖一行人的到来让守卫们加快了动作。
“快些,城门要关了!”守卫们喊道。
东篱玖示意大家加快步伐,她自己带着黎初霁紧随其后。
进城后,她找到了一家看起来还算干净的客栈,安排大家住下。
孩子们经过几天的奔波,都显得有些疲惫,东篱玖让客栈送来吃食,吃完便让他们早早洗漱休息,准备第二天在城里逛逛。
第二天清晨,阳光透过窗户洒在孩子们的脸上,他们揉着眼睛,一个个从床上爬起来。
洗漱好来到大厅用过早膳后一行人便往黎熠求学的明阳书院而去。
明阳书院位于明阳城北门三里外的青山脚下,环境幽静,是当地有名的学府。
书院四周绿树成荫,鸟语花香,一条清澈的小溪绕着书院流淌,为书院增添了几分宁静与雅致。
东篱玖带着孩子们沿着青石阶走向书院,一路上她将自己对这个书院的历史和学术成就讲给孩子们听,鼓励他们将来也要勤奋学习,成为有学问的人。
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尽管他们的身份注定不能进书院上学,但不妨碍他们对即将见到的书院有期待。
都好奇地打量着周围的环境,感受着书院的学术氛围。
到达书院门口,东篱玖向守卫说明了来意,守卫道:“今日不是休沐日,夫人要找人只能等午休之时了。”
东篱玖道:“无妨,烦请帮忙通报一声家兄,就说家中小妹来寻便可,时辰尚早,我们先在附近游览一番,中午再过来,有劳了!”
守卫点头,表示午休时定会帮忙转告。
东篱玖则带着孩子们沿着书院外的小路,欣赏着周围的自然风光。
孩子们虽然年纪尚小,但对于书院中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他们不时地提出各种问题,东篱玖耐心地一一解答。
时间在不知不觉中流逝,当太阳就要到头顶时,东篱玖才带着一众人去书院门口等着。
不多时,书院的午休钟声响起,学生们纷纷从讲堂中走出,准备用餐。
东篱玖带着孩子们站在书院门口,等待着兄长的出现。
不久,青色长袍,气质儒雅的黎熠快步走出,见到黎玖便露出一口大白牙。
看着她身边一众人,眼神立马意味深长起来,他不笨,看着他们对妹妹的恭敬,哪里还能不知道他们就是妹妹手底下的人,只是妹妹是怎么做到的?
东篱玖还没说话,黎锦东先喊起来:“三叔,我来看你了!”
初初正是有样学样的时候,她也跟着喊:“三叔,我来看你了。”
周围一阵哄笑,初初懵懵,不知道他们在笑什么,自己也跟着笑了。
黎熠看着初初可爱的样子,心软得不行,上前来将她抱起说:“初初要喊舅舅知道吗?”
边说还边在黎锦东头上呼噜了一把才问:“你们怎么来了?锦东不是上学堂的吗?”
东篱玖解释道:“我准备带着这些孩子去游历,大哥知道后让带上锦东,让他长长见识。”
黎熠无语:“锦东还那么小,大哥也太着急了吧?”
东篱玖好笑道:“锦东不爱学习,大哥可能想让他开开眼界后好好做学问吧!”
“行吧,不说这个,你们还没吃饭吧,走,咱们去城里吃饭。”
黎锦东问:“三叔向先生告假了吗?”
黎熠好笑,手又在他脑袋上揉了一下才说道:“这还用你说,走吧,来之前已向先生告过假了。”
一行人进城后找一家中等的酒楼进去,东篱玖要了一间包间,点了菜又等侍者上过茶后黎熠才问:“你们接下来要去哪里?”
东篱玖看着一群孩子说:“没规定路线,就随意走,游玩一两年再回来。”
黎熠小声道:“那你们和京城的那位公子倒是同样想法。”
东篱玖疑惑:“哪个公子?”
黎熠摇头:“我不知道,只是听说了那么一嘴,说是有位公子和他的先生从京城出来游学,他们好像也准备从明阳府往东,但没有确切说要去哪个州府。”
“我们学院的院长也准备带那几位优秀学生跟着呢,可惜我学识不够,不然我也能跟着去了。”
他话语中都是羡慕,他说道:“我们先生说该读的书都读了,接下来都是靠个人理解与实践了。”
东篱玖建议:“三哥如果不怕耽搁学业的话,不如和我们一起去游历?”
黎熠沉思良久后道:“我回去问问先生的建议。”
“好,我准备在明阳玩两天,三哥慢慢考虑。”
东篱玖的建议让黎熠心动,吃过饭便返回书院,找到了他的先生,将东篱玖的提议和自己的顾虑都说了出来。
他先生姓柳,平日里是个十分严厉的师长,但对学生,那是真正的用心教导,他听了黎熠的话后建议道:“游历确实是增长见识的好方法,只要你能在游历中不忘学习,将所见所闻与学问结合起来,那么这趟行程对你来说将是一次宝贵的经历,我建议你可以去。”
“这次没有被院长选中的有几个富家子弟也会自己组队跟在院长他们身后去,你要是去,不妨与他们同路,路上还可以一起探讨学问。”
黎熠却有顾虑,他说道:“老师,我只是寻常农家子,与他们一起恐说不到一起,且家妹带了几个小辈出来见世面,我想一路上教他们学问,同时也能体验一番为人师表。”
柳先生听后笑道:“这倒无妨,学问之事,不在于出身,而在于心性与志向。你若能以诚待人,他们自然也会以诚待你。况且,令妹带的这些孩子,要是能在游历中多些人教授他们,也是一件美事。”
黎熠听后,心中豁然开朗,对柳先生深深一拜,说道:“多谢先生指点,学生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