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战火又起
齐王建惊恐万分地望向田沁,想要从她的面容之上寻找到事情的真相。而田沁则静静地注视着齐王建那张因恐惧而扭曲的脸,长长地叹息一声后,缓缓开口说道:“
“父王,女儿虽已为秦妇,但是从未忘过父亲养育之恩,这等秦国机密女儿本不该告诉父王,但是为了父王,女儿不忍父王落得身首异处的下场,故今日全盘托出,还望父王相信女儿”,言罢,田沁向着齐王建深深地鞠下一躬,以示自己的诚恳与决心。
齐王建站在原地,身体微微发颤,仿佛遭受了一记重击般难以承受。此刻,他终于彻底确认了——秦国竟然如此强大!一股无法言喻的恐惧和震撼如潮水般涌上心头,让他几乎站立不稳。
只见他的双手不受控制地颤抖着,额头瞬间冒出了一颗颗豆大的汗珠,顺着脸颊滑落下来。他瞪大了双眼,眼神中充满了惊惶失措,完全失去了平日里作为一国之君的威严和镇定。
齐王建在房间里毫无目的地来回走动着,脚步显得有些踉跄。每走一步,都似乎要花费巨大的力气。
他时而停下,呆呆地望着窗外,时而又突然转身,继续在房间内徘徊。时间一分一秒过去,而他却始终无法平静下来。
经过漫长的煎熬,齐王建终于缓缓地张开了嘴巴,声音带着一丝颤抖说道:“沁儿,此事若成,寡人的名声将毁于一旦,史书之上也会留下骂名。”
说到这里,他不禁长长地叹了一口气,满脸都是痛苦之色。
一旁的田沁赶紧安慰道:“父王,若战,齐国败,则宗庙尽毁,百姓涂炭;若降,王氏一脉可保,百姓亦能免受战乱。孰轻孰重,父王细思。”
然而,齐王建听到这些话后并没有立刻做出回应。他只是依旧不停地颤抖着双手,内心陷入了极度的挣扎之中。一方面,他不愿意背负亡国之君的耻辱;另一方面,安逸久了他又实在恐惧战争。
就在这时,田沁见父亲依然犹豫不决,便再次开口劝说道:“父王,那秦王并非无情之人,他答应孩儿之事,定会做到。”
说完,她用满怀期待的目光注视着齐王建,希望能够给他增添一些信心。
齐王建抬头望天,良久,像是下定了决心,“沁儿,你先退下吧,为父再想想。”
田沁只得默默退出。齐王建独自坐在房中,脑海里不断浮现出齐国的锦绣山河,又想象着战争之下的残垣断壁。他握紧拳头,知道无论怎样选择,都难以两全。
但最终,田沁描述的恐怖景象,那种恐怖武器造成的恐怖威力占据了他的内心,甚至造成了极大的威慑。
他决定近日就秘密安排使者前往秦国,初步和秦国接触一下,看看秦国的态度。
楚国,寿春
楚国寿春王宫内,一片死寂沉沉,空气仿佛凝固了一般,让人感到无比的压抑和沉闷。
楚王负刍端坐在王座之上,脸色阴沉得如同暴风雨即将来临的天空。
在大殿之下,项燕等一众楚国的重臣们都低着头,恭敬地肃立着,谁也不敢轻易出声,只是静静地等待着楚王开口发话。
楚王负刍重重一拍扶手,打破寂静:“诸位想必已知秦军动向,此次秦军来势汹汹,我楚国当如何应对?”
听到楚王焦急的问询,众大臣不禁面面相觑,一时间竟无人敢率先答话。过了片刻,只见项燕向前迈出一步,双手抱拳,躬身说道:
“启禀大王,目前我楚军的士气还算高昂,而且咱们楚人向来英勇善战。虽说秦军确实实力强大,但只要我军能够充分利用地形优势,据险而守,以逸待劳,未必就不能与之一战!”
然而,一旁的景风却是满脸忧虑之色,他摇了摇头,缓缓说道:
“项将军所言固然有理,但秦军不仅装备精良,更是兵多将广。仅仅依靠地势之利恐怕难以抵挡其锋芒啊。依微臣之见,倒不如赶紧派人去联络齐国,两国合力共同抗击秦军,或许还有一线生机。”
此言一出,殿内顿时响起一阵嘈杂的议论声。有的大臣赞同项燕的看法,认为应当凭借楚军自身的实力坚守;有的则支持景风的提议,主张联合齐国以求外援。一时间,众说纷纭,争执不下。
楚王负刍看着眼前乱成一团的局面,只觉得头痛欲裂。他一边揉着自己的太阳穴,试图缓解那阵阵袭来的疼痛,一边心烦意乱地听着大臣们的争论。
就在此时,一名探子神色慌张地匆匆跑进宫殿,跪地禀报:
“大王,不好了!刚刚得到消息,齐国那边似乎出现了一些异常的动静。秦王妃已然抵达临淄,而齐王对于是否援助我国一事态度显得十分暧昧不明。”
楚王听闻此讯后,脸色瞬间变得苍白,身体也颤抖起来,他瞪大了双眼,颤声惊问道:“这……这齐国究竟意欲何为?!莫非他们想要背信弃义,撕毁那盟约不成?!”
站在一旁的项燕紧紧咬着牙关,腮帮子因愤怒和焦虑而高高鼓起,他语气沉重且急切地说道:“大王,若齐国降秦,楚国形势危急。当下,需尽快集结兵力,加固边防,同时派人探查齐国虚实。”
楚王负刍听了项燕这番话,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努力让自己镇定下来,然后缓缓地点了点头,道:“就依项将军所言,速去办吧。”
得到楚王旨意后的众大臣们纷纷领命而去,各自迅速奔向自己所属岗位忙碌起来,整个朝堂之上顿时陷入了一片紧张而有序的备战氛围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