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邦,这律文大致已经拟定完成。”李斯双手小心翼翼地捧着那精制的书籍,毕恭毕敬地递到江川面前。
他微微低着头,目光却忍不住偷偷打量着眼前这个年轻而威严的身影。
李斯的心情此时极为复杂,自己当初毅然决然地投身于这位大人门下,既有幸运之感,也有难言的苦涩。
幸运之处在于,这位大人年纪轻轻便已登上人臣之巅峰,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跟随着这样一位权势滔天、前途无量的人物,自己未来的官运仕途想必能够得到有力的保障。
然而,不幸的却是这位大人实在太过年轻有为,才华横溢得令人惊叹不已。
相比之下,自己虽然也算有些才能,但在他面前却显得黯然失色;而论及年龄,自己已然步入中年,而对方正值青春年华,朝气蓬勃;再谈到与君王之间的深厚情谊,自己更是远远不及。
就在李斯的思绪渐渐飘向远方之时,江川那清朗而沉稳的声音骤然响起:
“此处、此处以及此处,都存在不妥当之处。我此次奏请大王所追求的乃是减轻刑罚,而非废除刑罚。像那些重大罪行的连坐制度,在当前形势下仍然具有必要性。”
接着,江川的手指快速移动,指向另一处地方,继续说道:
“还有这里,对于民法和刑法的表述不够清晰明确。前几日我不是已经详细地跟你讲解过了吗?可如今看来,还是有些混乱不清啊!法律之事,绝对容不得丝毫模糊!”
......
“哈哈哈哈哈”
江川正指导着李斯对准备实施的律文进行修改时,韩非的笑声不合时宜的传了过来。
听到韩非笑声中蕴含的嘲讽之意,李斯涨红了脸庞看向韩非,羞怒道:“非兄何故发笑!”
韩非坐在台下一侧的案桌旁,看着手中书籍笑道:“我笑斯兄还是没懂相邦之意,故才出现这等失误。”
原来,自从韩非踏入秦国这片土地以来,随着日子一天天过去,他对于秦王嬴政以及江川的认识愈发深刻全面。渐渐地,三人之间建立起了一种无比深厚的情谊。
尤其是在咸阳城中度过的这几个月里,韩非亲身经历并目睹了无数新奇有趣之事。
这些宝贵的经验和见闻不仅彻底改变了他以往对秦国固有的偏见看法,更使得他内心深处一直坚守的那些理念开始随着自身见识和阅历的不断增长而悄然发生着转变。
而且意外的是,随着视野的打开,韩非不仅心胸更加开阔,连口吃的毛病都好了不少。
就在数日前,韩非收到了江川亲自发来的邀请函,请他入秦协助对现行的秦法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
韩非得知此事后没有丝毫犹豫,当即便马不停蹄地从韩国赶到了秦国,直奔咸阳城而来。一到这里,他便立刻投入到紧张忙碌的工作当中,与江川、李斯一同针对秦法展开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和修订。
咸阳城中,归一殿内,
嬴政正与江川相对而坐于桌案之前。只见嬴政双手郑重地捧着江川所带来的那一册厚厚的“奏章”,神情专注且认真地逐字逐句阅读着其中的每一行文字。
与此同时,江川却显得悠然自得,他不慌不忙地轻啜着手中小碗中的燕窝蜂蜜水,时不时还微微眯起双眼,似乎正在享受这份难得的宁静时光,耐心地等待着嬴政将“奏章”阅读完毕。
没过多久,只听得嬴政轻轻地合上了手中的“奏章”,然后伸出右手,缓缓地、一下又一下地轻抚着“奏章”的封面,若有所思。
稍作停顿后,他终于开口道:“川啊,你此番举动可真是非同小可呀!来,跟寡人讲讲如此改动究竟有何目的以及能带来哪些好处吧。”
闻听此言,原本正悠闲品味着蜂蜜水的江川连忙放下手中的小碗,稍稍整理了一下思绪,随后挺直身子回应道:
“回大王,微臣认为咱们秦国当下现行的律文实在过于严苛了些。就拿那些生活中的琐碎之事来说吧,稍有不慎便动不动就要施以肉刑,甚至还要实行连坐之法。”
说到此处,江川略微加重了语气,接着继续阐述自己的观点:
“再者,如果对于这些微不足道的小事情都要动用如此严厉的刑罚,那么当真正遇到重大事件时,又该如何处置呢?难道还有比这更为严酷的刑罚可供施行么?虽说这样的律法在一定程度上确实能够起到维护社会秩序的作用,但长此以往,必然会激发人们内心深处的逆反心理。”
“臣以为不甚合理,这么严苛的律法一方面只会让我秦国国民屈于严苛律法,跟随人性趋利避害,而不是从内心深处认同自己秦人的身份,更不会以自己是秦人,为秦国自豪。”
“眼下六国还有苟延残喘之力,但六国之政却漏洞百出,六国之民尚处食不果腹的境地,臣以为打造一个和谐的社会和生存环境会大大吸引六国之民来秦生活,这样以来六国国力自弱!”
“臣认为,若想塑造出一个六国之人向往的大秦,绝非仅靠吾国秦人之力便能达成,还需吸引那六国之民众。而律法,不过是其中至关重要的环节之一罢了。应当适度削减那些残酷至极的刑法,同时对律文予以合理细分。”
“全新制定的律文,应将民众与民众之间诸如婚姻、家庭以及债务等各类关系,由过往单纯的惩罚转化为公正裁决。如此一来,既能维护社会秩序,又可彰显法治之公平正义。”
“至于真正意义上的刑罚,其主要用途当在于制裁犯罪行为。此部分乃是律法实施惩处的核心所在。唯有严惩罪犯,方能保一方安宁,护百姓平安。”
“此法仅是开端,但臣以为通过不断地完善律文,则可以建立一个完整的体系,而这个体系不仅适用于现在的秦国,更适用于一统后的秦国。”
说到这里,江川顿了顿,重重的说道:“因为大王以后要统治的不光光是秦人,而是六国之人,这是臣为天下之人准备的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