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太子胤礽变为今天这般样子,其实和康熙的溺爱分不开,这位皇帝实在是太过于宠爱自己的这位嫡子了。
乾清宫
玄烨翻阅着内务府账目,按大清制,未分府的皇子每月仅20两月银,而胤礽的花销却是“内务府实报实销”。胤礽的轿辇镶金嵌玉,出行时侍卫多达200人,比亲王仪仗多出三倍;每逢年节,蒙古王公进贡的貂皮、东珠,必先送至毓庆宫供其挑选。太子一顿早膳要用18道点心,盛放菜肴的器皿皆为珐琅彩瓷,仅餐具损耗每年就耗银千两。相比之下,当朝亲王年俸不过万两,还不够支付胤礽半年的茶叶钱。
对此,以前玄烨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为的就是不想让这个儿子受委屈,胤礽从小就没有母亲,又被册立为储君,承担社稷,玄烨看这个孩子每天读书、骑射这么辛苦,所以在物质方面,能满足的就满足,即便战乱时期银子紧张,胤礽的供应也一切如常。这样的爱,除了胤礽,没有第二位皇子享受过。玄烨尽一切力量在任何方面都补偿着胤礽,他这个最心爱的儿子。
在如此溺爱下,内务府广储司银库形同太子私产,胤礽甚至能调动地方税银。不单单如此,胤礽还强索江宁织造50万两白银,甚至还截留朝鲜给大清的贡马百余匹充作私用。这只是一部分,甚至还有,胤礽支取银两并未登记造册,这如同无底洞一般的银子,都已经满足不了胤礽的私欲了。
他敢呵斥老臣、殴打宗室,甚至觊觎皇上的后宫,这一切的一切,与其说是胤礽的罪恶,不如说是玄烨纵容的结果。
玄烨痛心地合上内务府呈上来的账目,他的皇太子早就不再是那个聪慧的孩子了,而是一个被贪腐奢靡侵蚀的纨绔子弟,那个曾经意气风发的上进的皇太子已经不在了,这点作为皇父的玄烨非常清楚。
虽然玄烨看清了,明白了,心痛了,但是仍然难以痛下决心,国本废立,会震惊朝野,震惊整个大清的。
思来想去,玄烨决定给胤礽最后一次机会,他痛苦地仰天长叹,“你我父子一场,皇阿玛虽然恼你,但是还是决定再试一试,胤礽,你不要让我失望。”
说着,玄烨的眼睛里竟然流出了泪水,这种复杂的君臣、父子的感情融合在一起,30多年了,岂能是说舍弃就舍弃的?
之所以玄烨心有不忍,是他知道造成胤礽这样的结果,他这个皇帝自己也是有责任的,而且是很大的责任。他未能及时约束这个儿子,正映了那句话,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这是玄烨内心地天人交战,
“朕之天下,终将托付吾儿“,这是许多年前,一位父亲拉着自己最心爱儿子的手说的话,那时候,玄烨是多么信任这个儿子,对眼前钟灵毓秀的皇太子寄予厚望。
玄烨无奈地笑了,都说君无戏言,看来这次,他这个天子是注定要失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