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天下午,赵信躲在自己的军帐内,没有见任何人。
保乡团的将领以为他在苦思破城良策,也不敢去打扰他。
赵信思索良久,最后终于下定决心投降。
原因还是那个,赵家对自己有大恩,赵三公子在贼寇手里,自己投鼠忌器之下,只得行此无奈之举!
决心既下,剩下的事情就好说了。
先得派人回复城里,确定好投降条件,他才不会在没有保障的情况下,就一股脑儿把兵权交出去呢!
然后就是要控制住保乡团,将那些反对投降的将领全部剪除,这样自己才能完全掌握这支军队,顺利完成交接。
最后就是跟那些贼寇约定一个交还淮州城的具体日期,避免他们食言而肥,长期霸占淮州城。
计议停当,赵信长叹一声,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啊!
第二天,也就是冬月二十日,一大早天空就开始刮起风来,虽然不是很大,但也使人不得不紧缩起脖子来。
保乡团的军营内,聚将的鼓声被敲得轰隆作响,不少将官纷纷放下手里的事情,快速向赵信的军帐跑去。
他们这些天来,已经见识过这位主将严厉的一面,为了用最快的速度回援淮州,赵信已经在路上连续杀了三个大族子弟了。
昨天他又在帐内苦思一夜,此刻想必已经有了破城的方略,如果自己等人有所延误的话,等待他们的,估计也是人头落地的下场。
等众将官陆续抵达赵信的营房,却并未见到赵信的身影。
正当大家都在沉思纳闷之际,突然见到赵信掀帘进帐,他的身后还跟着两个身穿黑甲的青年。
赵信没管众将的惊诧,直接从人群中穿行过去,一屁股坐在帐内的主位上。
“大家都到齐了吧?还有没有没到的?”赵信面沉如水,冷声问道。
众将左右看看,最后一致回道:“都到齐了!”
“很好!既然人都齐了,那我也就不再磨蹭了,今日就说一件事!”
众将精神一振,准备认真倾听主将的破城策略。
可是他们没想到的是,入耳的并不是自己期待良久的破城良策,而是放下武器,归附贼寇的命令。
命令入耳,众将不敢置信,一脸不可思议地盯着赵信。
赵信不为所动,清了清嗓子,重新下达命令。
“保乡团所有将士,全部放下武器,配合行军司的改编!”
这次帐内的所有人都明白过来,主将这是要全体保乡团官兵放弃抵抗,直接投降贼寇!
“赵信,你这个背信弃义的小人,枉费我等对你还抱有期望,你竟敢反叛朝廷,与贼寇为伍!”
“对!那些贼寇到底许了你什么好处,竟让你连赵家的脸都不要了?”
“杀了他!咱们自己带兵攻进淮州城!”
“对!杀了他!”
……
帐内声浪一个高过一个,帐外却一片静悄悄的。
赵信仍然在主位上安坐不动,他身后的两人却开始行动起来,一个拔出腰刀,一个手持弓箭。
“我的意思已经说得很明白了,你们如果不愿投降的话,我也没办法!”赵信脸色不好,但还是高声喊道。
众将还没弄清楚他口中的“没办法”到底是什么意思,从帐外忽然就涌进来了许多兵士。
这些人有的穿着保乡团的军服,有的却是穿着红色战袍。
有人眼中一阵愕然,莫非行军司的贼寇都已然进了军营。
赵信这是预谋良久了吧?
“我意已决,你们谁赞成?谁反对?”赵信再次询问众人。
有一些将领眼珠转动,也有一些将领满脸恨意,恶狠狠的盯着赵信,仿佛要将他碎尸万段。
这时,赵信身后那个手持弓箭的黑甲青年站出来道:“同意的,站左边!不同意的,站右边!”
有个将领面露不屑,尖声问道:“你是何人?也敢命令我等?”
黑甲青年没理他,依旧重复着刚才的话。
那个将领愤怒异常,拔出腰刀,就要上前砍杀黑甲青年。
赵信心中一惊,正要下令动手,却见黑甲青年手中弓弦一松,一支利箭激射而去。
等众人回头看时,刚才那个急吼吼的将领已然倒地不起,眉心处的那支箭矢尾部轻摇。
“我再说一遍,同意投降的,站左边,不同意的,站右边!还有,易、项、张、贺这几家的子弟,不用选!”
赵信闻言,心中有些惊疑不定,但最终还是没有多说什么。
帐内将领左右看看,仍然没有人作出选择。
“既然大家都不选,那……”赵信站起身,还想再说些什么,却不料被黑甲青年一个字直接打断。
“杀!”
随着他的一声令下,帐内那些身穿红色战袍的兵士,立刻刀枪向前,义无反顾地杀向帐内众将。
“这……”赵信骇然,不可置信地望向黑甲青年。
只见那个手拿长弓的黑甲青年,转头向他望了一眼,眼中冰冷一片。
赵信站在原地,与他对视,孰料黑甲青年居然缓缓向他走来。
“赵将军,既然选择了,就不要后悔!更不要犹豫!”
“你是……”赵信有些迟疑。
“我乃郭绍!”
果然!自己所料不错,来人正是行军司贼寇头子!
赵信轻轻吐出一口浊气,向郭绍抱拳行礼道:“郭都尉果然名不虚传,勇烈无双,胆识过人,赵某佩服!”
“赵将军客气了,以后咱们就是一家人,有什么话都可以跟我说,我承诺的事情万年不易!”
赵信听到最后一句话,这才彻底定下心来,他扭头绕过郭绍的身影,向那些呆立当场的保乡团亲信大声命令。
“都愣着干什么?难道想让行军司的弟兄们看不起你们?还不动手!”
这些人都是他这些天好不容易收拢的亲信,来时早已跟行军司派来的人商议停当。
听到赵信的命令后,他们立刻杀入战团,跟行军司的弟兄一起将那些不肯归附的将领斩尽杀绝。
有了这些人的助力,帐内很快就再也没有那些大族子弟的喊叫声,唯余满地的尸体横在当场。
见到事情办妥,郭绍内心也不由松了一口气,刚才他见赵信始终没有下令,还以为此人有了反悔之念,这才越俎代庖,强行下达攻击的命令,以断绝赵信的念想。
如今事情已经完成了大半,剩下的就得赵信亲自来了。
他带领的行军司士兵虽然都是精锐,但人数有限,如果保乡团誓死抵抗起来,郭绍自己也只好尽快跑路了。
赵信得了郭绍的保证,又见到郭绍亲自冒险来这里与自己交涉,诚意给的足足的,哪里还有什么不满的?
有了赵信的亲自参与,再加上那些反对的声音已经消失在大帐中,所以保乡团改编的诸多事宜进行的很顺利。
保乡团一共不到2000人,就在这一天的时间里,成为了行军司的最新班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