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民的部分大致梳完了,接下来就是主要的场合仙舟。
在本家的设定里,每一艘仙舟都堪比一个星球。星历3200年左右爆发的三劫之一[生劫]里,圆峤因失控航入红巨星,此时圆峤上有一千三百亿人。
由此推测,每艘仙舟实际上都非常大,游戏里展示的罗浮地图实际上应该是缩略过的,即使将其放大到原本大小,也应该只是整个仙舟里非常小的一部分。除了游戏地图展示的地图外,罗浮还应该有非常多的未展示区域。
而通过本家文本《仙舟通鉴·三劫本纪·残卷前篇》里记载,星历2607年[虚陵]就已经有洞天稳态瘫痪,导致灾害。由此可得洞天技术早已存在,而非部分玩家认为的“由帝弓提供”。
综上,能够使仙舟以星舰为基养育亿万群众的,应该是早已铺开的空间折叠技术,也就是洞天。
与此同时,如此体量庞大的群体,还历史悠久,应当有一套非常成熟的运行体制。
于是我就开始按我的逻辑大编特编。
从本家现有的文本材料看,虽然经历了三劫这样大的变动,但这些变动始终局限在军事方面,唯一涉及到政府架构的好像只有《睦音合议》,增添了因空劫诞生的十王司,和因帝弓号召而改名的云骑军,所以六千年前仙舟六御的格局应当和现在时间线差不多。
将军府、天舶司、地衡司、丹鼎司、工造司、太卜司(这个不太确定,不过涉及不多,以后有确定不是再改吧)。
也就是军政府、交通局、城管、医院、机械厂、领航部门。
目前涉及到的主要是三甲医院和医院家属区(bushi)
因为仙舟实际上有轮换制度,为了尽量延长居民寿命,以尽可能的让居民有机会获得长生,会分批次使人民轮换休眠,实际活动时间依旧是短生种的百年,但跨度被拉长到数百年。我私设大概是成年后约十年一批,休眠期间有可能根据需求唤醒少部分个体。此处写的年龄指的是实际活动时间,而非整体跨度。
【丹鼎司】
三甲医院目前出场的人物有四个。
1.水间。
23岁。温柔大姐姐,丹士世家的遗孤,户口本上剩自己的那种。十二岁那年作为家族主心骨的爷爷遭到政敌迫害身亡,水间不得已逃出罗浮,躲到了第一真理大学潜心学习,七年后龙王(?)归来,拿着三个博士学位成为了丹鼎司最年轻的丹士长,如无意外应当是下一任司鼎。
目前是葳蕤的监护人。最近的工作是为两位来自曜青仙舟的病号疗养。
2.浮盈。
22岁。水间的下属兼好友,性格活泼,但业务能力过硬,是资深丹士,白沂在丹鼎司疗养时的主治大夫。
3.云苑。
43岁。丹鼎司的另一位丹士长。水间爷爷的徒弟,水间的干妈。性格雷厉风行,但对儿女都有充沛的母爱。曾经帮水间爷爷奔走,未果。始终对水间当年被逼出走耿耿于怀,也因此对水间格外偏爱。丈夫是将军府麾下的军士,算是将军的亲兵。
4.碧君。
40岁。丹鼎司司鼎,水间和云苑的顶头上司。性格比较欢脱,但用药很稳健。因为和前任司鼎水间爷爷同辈,不好和水间论辈分,只当她是看重的晚辈。
这四个人都住在医院附属小区(x)溶月坞洞天。
碧君和云苑住在核心区域柳絮池,水间住在核心区域梨花庭院,浮盈稍微远一点,住在青坪坳。
溶月坞离丹鼎司很近,在丹鼎司和长乐天中间。用更通俗的话说就是,环境优美,亲近自然,放松身心,优质睦邻;三甲医院附近,健康有保障,同时靠近繁华市区,设施丰富,生活缤纷多彩……
也算是黄金地段了。
【将军府】
1.岚止。
27岁。岚止其实不算完全私设,是部分私设。正文已经写得很清楚了,“山风不止,巡星司命”。懂的都懂。作为帝弓的无名英雄没留下名字,我就依据登神之后星神的名字玩了一下文字游戏。
本文采用的是仙舟英雄登神说。
2.宿铭。
26岁。岚止的下属,当年和岚止一起撞过岁阳恒星的幸存者,是岚止在舍身营的副手。性格活泛,大部分时候是偶像包袱很重的上司的嘴替。虽然宿铭出场比水间早,但我还是把他和他上司放在一起说。
3.燕阗。
44岁。罗浮的现任将军。很爱才,也是他拍板留下葳蕤的。为了把葳蕤留在军中,还动用了军队特招的名额,强行把葳蕤按在了将军府亲卫预备队里。
4.屏肃。
47岁。将军亲卫。云苑的丈夫,屏余的爹。
作为友舟的将领,岚止和宿铭本来应该住在将军府附近的麒麟台洞天,但因为是带伤来的,到罗浮的目的里除了观礼外还有一重是疗养,就被安排在了丹鼎司起病房作用的小院里。
后来宿铭和岚止觉得养得差不多了,剩下都是水磨工夫,就申请出院疗养。岚止出钱,在溶月坞买了个小院住下了。
燕阗在麒麟台有房,但更多时候住在将军府后院的住处。
【工造司】
牧屿。
44岁。工造司现任司砧。和燕阗曾经是同学。一起上学时和燕阗关系平平,后来牧屿到朱明游学,回来接任了司砧一职后反倒和燕阗关系变好了。
痴迷铸造,大部分时候住在工造司的宿舍里。
【地衡司】
碧风。
35岁。地衡司执事。丹鼎司司鼎碧君的弟弟。长久遭到姐姐和姐姐闺蜜的迫害,长大后毅然决然远离丹鼎司和溶月坞,在离溶月坞最远的洞天居住。
除了政府架构和各位位高权重或即将位高权重的角色们(无论是本家还是我私设),米哈游对仙舟的生态和社会构造的描述吧,可以说是几乎没有。游戏文本里唯一涉及到民生的,好像只有在对青雀过去的描述中提到过一个名词“黉学”,大概是仙舟教育的称呼。涉及黉学的只说青雀当年在黉学上学的时候老控分,对黉学本身是一点儿不提。
我查了一下资料,古代学校对学段的称呼,在不同时期有很多不同版本。目前采用夏朝“学、东序、西序、校”的版本,并稍作改动,增加“大学之道,在明明德”中的明德二字。
更改后的版本为:
德学——小学
东序——初中
西序——高中
明校——大学
先德后明,德为学先,明为修后。意为“先养德,后明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