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弟望着窗外,目光悠远:“我跟着师傅学习了那么久,也看到了很多人因为美食而改变。我想把这份温暖和希望,带到更远的地方去。师傅常说,美食是没有界限的,它可以跨越地域,跨越时间,将人们的心连接在一起。”
李四看着眼前这个充满朝气的女孩,心中充满了敬佩。他仿佛看到了美食的种子,在不同的地方生根发芽,开出绚丽的花朵。
夜幕降临,送走了最后一波客人,徒弟和场地负责人开始收拾店面。徒弟一边擦桌子一边说道:“师傅和伍大人今天怎么没来?”
“师傅说有些不舒服,在家休息。”李四回答道,他想起临走前赖小小略显苍白的脸色,心中隐隐有些担忧。
“不舒服?那我明天去看看她。”徒弟停下手中的活,“说起来,师傅好像很久没有……”
她的话音未落,就看到李四猛地站起身,眼睛瞪得老大,指着她身后,结结巴巴地说道:“你……你后面……”李四指着徒弟身后,说话都有些不利索。
徒弟疑惑地转过身,只见伍子珩站在门口,脸上洋溢着往日少见的温柔笑意,而他手中,正牵着赖小小。
赖小小今日穿了一身素雅的衣裙,面色红润,精神奕奕,丝毫不见之前的病态。她笑着走到徒弟面前,轻轻抚摸着肚子,柔声说道:“我没事,只是最近有些疲惫,所以想早些休息。”
徒弟愣了一下,随即反应过来,惊喜地捂住嘴巴:“师傅,你这是……”
“我要当爹了。”伍子珩语气中难掩喜悦,看向赖小小的目光温柔得几乎能滴出水来。
“恭喜师傅!恭喜伍大人!”徒弟激动地跳了起来,眼眶里闪烁着泪花。
这时,之前赞助过美食大赛的商人走了进来,他听闻消息后特意赶来道贺。他将一个精致的锦盒递到赖小小面前,笑着说道:“恭喜赖老板,贺喜伍大人,一点小小心意,祝愿孩子健康成长。”
伍子珩没有推辞,接过了锦盒,道了声谢。他知道,这是商人对他们事业和爱情的祝福。
入夜,送走了所有客人,赖小小和伍子珩并肩走在回家的路上。月光如水般倾泻而下,将他们的身影拉得格外修长。
“子珩,你说孩子出生后,会像你多一点,还是像我多一点?”赖小小依偎在伍子珩身旁,轻声问道。
伍子珩低头看着她,眼中满是宠溺:“不管是像你还是像我,都是我们爱情的结晶。”他顿了顿,语气坚定地说道,“等孩子出生后,我便辞去官职,在家陪着你和孩子。”
赖小小抬起头,惊讶地看着他:“辞官?可是你的抱负……”
“没有什么比你和孩子更重要。”伍子珩握紧她的手,“我已经找到了比功名利禄更有意义的事情,那就是守护你们的幸福。”
月光下,两人相视而笑,一切尽在不言中。
而此时,远在千里之外的一间简陋的出租屋里,一个青年正对着墙上的奖状发呆。那是他在美食学院学习时获得的荣誉,每一张都承载着他努力的汗水和对未来的期许。他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心中已经有了决定……
曾经在美食大赛上试图作弊的选手,此时已褪去了年少轻狂,眼神中多了几分沉稳。在美食学院学习的这段时间,他收起了曾经的浮躁,潜心钻研厨艺。日复一日的练习,让他对美食的理解更加深刻,也让他明白,唯有脚踏实地才能取得真正的成功。毕业典礼上,他获得了学院颁发的优秀学员奖,这份荣誉对他来说意义非凡,它不仅是对过去努力的肯定,更是对他未来道路的激励。他决定毕业后回到家乡,开一家属于自己的餐厅,将他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传授给更多热爱美食的人,让家乡的人们也能品尝到来自五湖四海的美味佳肴。
而曾经因为一时贪念,帮助作弊选手暗中操作的场地负责人,在经历了牢狱之灾后,也得到了深刻的教训。服刑期间,他认真反省了自己的错误,积极改造,最终因为表现良好获得了提前出狱的机会。重获自由的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来到美食学院,向赖小小和伍子珩真诚地道歉。看着眼前这个悔过自新的男人,赖小小和伍子珩选择了原谅,并鼓励他重新开始。场地负责人感动不已,他表示愿意为美食学院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用实际行动来弥补曾经犯下的错误。
美食学院在赖小小和伍子珩的经营下,蒸蒸日上,慕名而来的学子络绎不绝。赖小小的徒弟学成后,决定将师父的美食理念发扬光大,她带着简单的行囊,踏上了前往江南水乡的旅途。在那里,她将会遇到一个志同道合的年轻人,他们将一起谱写一段关于美食与爱情的故事……
“姑娘,这道松鼠桂鱼……”
“姑娘,这道松鼠桂鱼,可是跟京城里‘食香苑’的味道一模一样啊!”一位老者放下筷子,语气中满是怀念和惊叹。
赖小小的徒弟李蓉儿微微一笑,眼中盛满了自信的光芒,“老先生,您真是好眼力!‘食香苑’正是家师所开,我正是跟着师父学艺多年,才敢出来自立门户。”
老者一听,更是来了兴致,拉着李蓉儿问东问西,从食材的选择到烹饪的技巧,事无巨细,都要问个明白。李蓉儿也不厌其烦,耐心细致地解答着老者的每一个问题,言语间充满了对美食的热爱和对师父的敬佩。
就在这时,一个清朗的声音插了进来,“蓉儿,别光顾着聊天,客人还等着上菜呢!”说话间,一个身穿青衣,面容俊朗的年轻人端着两盘菜走了过来,他将菜肴轻轻放在桌上,动作熟练而优雅。
“这位是?”老者好奇地问道。
“这位是……”李蓉儿刚想介绍,却被年轻人打断了。
“我是这家店的掌勺,您叫我阿远就好。”年轻人说着,递给老者一双筷子,“您再尝尝这道东坡肉,看看合不合您的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