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热】雍正地宫终于开放展出,陪伴他沉睡三百年的竟是!
就在今天,就在刚才,官方发布了通告,清朝雍正皇帝的地宫在新科技的支撑下耗时16个月终于完成初步开发,目前已经在筹备展出了,即日起就可以开始预约!
1L
???引流的吧,哪个皇帝地宫里不是自己的皇后爱妃,这有什么悬疑的?
2L
同上,不是皇后难不成还是他的亲亲儿子吗?
3L
哈哈哈楼上你是懂雍正的,毕竟给儿子陵墓都选在自己旁边的包围圈里了,谁能说这不是一种另类的陪伴呢。
4L
放个板凳,说不定有瓜吃。
5L
板凳+1,不过估计是引流的,毕竟雍正最值得说的都已经记在史书里了。
6L
史书?那能说的可就多了,毕竟能叫正史野史都统一话术的皇家父子,也实在是不多见。
7L
楼上不严谨嗷,也没完全统一,正史可能会嫌弃野史太保守了,毕竟从古至今没有哪一个皇帝临了了留下一封遗诏,就为了给自己好大儿的孩子取个名字的,还特意留到孩子生出来那天宣旨,我要是昌和帝我能当场抱着奏折哭着叫爹。
8L
我知道!清朝最着名的一封遗诏!现在还在博物馆展览呢,你还真别说,那光是夸赞太子就用了不少的篇幅,一个皇帝在遗诏里写实乃憾事,回肠百转,看得人眼睛都要尿尿了。
9L
换个角度想,雍正一生勤政,写下的朱批有千万字,最后留给自己最爱的儿子的话,一道短短的圣旨怎么说得完呢,倒不如说是病重见无力握笔,只能用最简练的语言表达所思所感了。
10L
我去!楼上说的真有可能!遗诏的落款时间看就是雍正驾崩的前两天,当时他就已经知道自己以后不能陪着儿子,更看不见孙子了,呜呜别刀了别刀了。
11L
内牛满面+1
12L
大橘和橘宝就是天下第一最最好!
13L
在这种前少古人后无来者的父子关系下,就连雍正的三段婚姻使都变得索然无味了呢。
14L
其实他的三个皇后真没什么好深扒的,前两个在史书里几乎没什么笔墨记载,第一个潜邸追封的皇后早早的就没了,第二个废后更像是犯了什么大事,就这么猝然病逝了,史书也模模糊糊。
只有昌和帝的生母孝慈宪皇后记录最多,但按照时间线推就能知道,吕佳氏的地位提升,就是因为生了昌和帝和敬华公主。
15L
那肯定的,又抬旗又伴读又给娘家封官又娶公主的,满满都是雍正给儿子作势的证明。
16L
悄悄问一句,对大橘和橘宝感兴趣但了解不多,博物馆里还有没有别的展品或者史料能了解一下的。
17L
这有一双新鲜的眼睛,抓住他让他看完之后写观后感!
18L
楼上的姐妹咱俩换换,我已经去过好几次都要背下来了,想体验第一次去看时候的新鲜感。
19L
正经回复一下,有并且有不少。
展馆里有一部分的奏折朱批展出,你可以看一般情况下大臣给雍正上奏折,不管是正事还是问安,都要在其中提上几句太子,要不是胤禛授意上行下效,放在小心眼的皇上那太子都不知道没了多少次了。
20L
接上楼,根据能查得到的史料确实是这样,在一些重要节点上(封瑞亲王,立太子,大婚),都能找到不少的百官上贺奏折,甚至昌和帝大婚的时候正好是雍正病重,担心自己耽误了儿子的大事,史书上明确记载了他命令百官必须给太子奏贺表。
另外野史里还有一种说法,说上书夸赞太子的笔墨越多文采越好态度越真,就得皇上的朱批越多,甚至还有人依靠着捧人的文采升了官,真实性有待考证,但我感觉确实是胤禛能干得出来的事情。
21L
我滴妈,担心自己重病大臣们不敢祝贺太子的喜事,所以亲口命令众人必须祝贺,还得祝贺的有文采,这是什么人间真情,这一口我先磕为敬。
22L
是啊,胤禛这个不折不扣的儿子控,光看那个最出名的“雍正携子行乐图”就能看出来了,没时间带儿子出去玩,就让人想象着画出来,从弘昭一岁到十六岁一年一幅,一幅画一个身份,堪称大清cosplay第一人。
23L
哇,那这么听下来昌和帝好幸运啊,这样的爹在身边护着,自己又是个有能力的,那岂不是直接爽到飞起!
24L
是也不是,不是有句“土话”吗,得到的越圆满,失去的才越痛彻,你看弘昭之前十六年被这么偏爱着,可他却是整个清朝历史上唯一一个在位时从未正式办过寿宴的皇帝。
十六岁之后的下一次寿宴就是五十岁退位之后,永瑞主张给办的了。
25L
我渐渐学会把生日过成一个平常无比的日子,可曾几何时,我也无比期待着那天。
26L
妈耶,25楼我们只是网友你越界了。
27L
据野史记载,“雍正携子行乐图”是在胤禛已经驾崩之后,才辗转送到弘昭手上贺礼,那你说他在那日过后,每年的生辰会不会都期待着还有这样的惊喜能降临,还能再从这些东西上感受自己去世父亲的熟悉气息。
28L
过分了过分了,怎么还追着杀!
29L
其实很难说死别这件事到底是胤禛更难过还是弘昭更难过,但是活着的人总是会承受更多的漫长痛苦却是真的。
30L
是啊,所以我们昌和登基的第一道旨意就是命人着书立传,上上下下不管是有官职的大臣还是布衣书生,都要写诗词文章夸赞世宗功绩人品,他也希望世人能记住这位勤政到身子垮了的帝王吧。
31L
不得不说清朝的诗词能发展起来,绝对是少不了雍正帝昌和帝这父子俩的功绩的,动不动就要写诗,就算是走量也能有那么一些传世佳作出现了。
32L 楼主
等等,等等!我一会没看怎么这么多评论了,这就是皇家父子界顶流的实力吗?
33L
捕捉一个楼主
34L
楼主出来了,别吊胃口了,赶紧解答一下要不然举报引流封楼!
35L
举报+1
36L
举报+
37L 楼主
别急,重磅消息这就来。
38L 楼主
这楼里大家的猜测方向没歪,官方当然不会闲的没事在雍正的皇后嫔妃上做文章了,确实是跟弘昭有关系,而且比之前的发现还要紧密不少。
39L
还紧密?弘昭是结婚前两天才搬到毓庆宫住的,之前胤禛一直拖着毓庆宫的修建,父子俩一起住在养心殿十几年,现在除非你告诉我其实弘昭的真身也在雍正地宫里,否则我不会说一句话的。
40L
确实,史书上写得还是笼统的,就已经足够叫人震撼了,还要更紧密那恕我想象力匮乏,楼主快快揭秘。
41L
哈哈哈,39楼说的好,但是不可能发生了,昌和一个皇上不睡自己的裕陵,跑去刨开了自己老爹的泰陵再把自己放进去,这也太荒谬了。
42L 楼主
诶诶不是,歪楼了。
43L 楼主
弘昭当然不可能自己出现在泰陵里,但大家的方向对了,确实是有个弘昭身边的东西,陪着胤禛在地宫中沉睡了三百余年。
44L
弘昭身边的东西?是什么?玺印?还是衣物?
45L
我去我好像有一个恐怖的猜测!都知道昌和帝每一张画像,画师都会突出的画一下他的辫子,小时候是发尾两颗铃铛,长大了换做两个玉扣,可雍正驾崩之后的每一幅画像,都只能看到一个玉扣了。
之前还有人猜测是不是象征着成人,就要拿掉一个,但是按楼主的说法,我感觉没有比玉扣更有代表性的了。
46L
请显微镜学家受我一拜,这观察的也太仔细了!
47L
所以楼主真是这样吗?真是的话我就开哭了。
48L
如果真是的话,那我都不敢想弘昭当时是什么心情,我爸亲手在生辰那日给我带上的小扣子,我也亲手摘下放进我爸的棺椁里,妈耶~
49L
楼上其实换个角度想,要是人死了真会在阳间停留,胤禛看着自己儿子哀痛无比的守着自己的尸身,从身上委委屈屈的拆下他亲手带上的漂亮装饰,一边在无人之时念叨着儿子好想你。估计他当场一头扎进去复活的心都有了。
50L
爸爸疼儿子,爸爸好;
儿子想爸爸,儿子好;
长生不老药没出现,长生不老药坏!
51L
要真说起来胤禛也算是圆满了,哪怕是影视剧小说再杜撰,加在一起都凑不出来一个爱他的妈,也得亏有了这个儿子,能体会到爱与被爱,并且和麻子麻宝相比,大橘橘宝的感情相当稳定没有猜忌,这个结局不算不圆满。
52L 楼主
45楼聪明,考古学家在雍正的金棺里发现了两件贴身陪葬的东西,其中一件就是弘昭发尾的玉扣,因为太具有代表性,几乎都不需要怎么犹豫的就确定了。
这件玉扣也会作为特殊展品,出现在即将开放的新展馆中,各位有兴趣可以预约现场来看。
53L
哇真的是,不得不说这对父子已经是历史届的天花板了,无人再能出其右。
54L
等下,楼主说两件贴身陪葬的东西,一件是玉扣,还有一个是什么?
55L
我猜应该是孝慈宪皇后的首饰之类,老婆一个儿子一个,这样一家三口才算齐全。
56L
也有可能是康熙或者孝庄赐给雍正的什么东西,意义珍贵,带在身边也说得过去。
57L 楼主
不卖关子了,大家请看
【图片】
58L
?我靠真是内部人员?未展出的都能有一手照片流出。
59L
一幅修复过的字,看着像是行书,就是笔迹看着方方正正的,也太稚嫩了,雍正带着他当唯二的陪葬品?别开玩笑了。
60L
说的是啊,身为皇帝富有四海,什么有名的书画拿不到,带这个没必要啊。
61L
有名的书画易得,可有意义的却难得。
62L
61楼啥意思,我要是没记错的话...昌和帝是不是就是行书写得最好的,你别告诉我这是昌和帝亲自写的,这字迹也不像啊,这父子俩都当得一句书法家的称号了。
63L
虽然但是,这图有点糊,我看着感觉像是我家儿子最开始练字时候的样子,小孩子手小又不会用巧劲,拿捏不好笔法,才叫懂得人看起来会稚嫩。
64L
那也就是说...这个真有可能是弘昭亲手写的,还是小时候的弘昭,胤禛一直保存着不说,临走还要贴身带在身边,呜呜他别太爱。
65L 楼主
回答正确!
雍正的地宫保存良好并未渗水,但是到底是时间太长总会难免的出现一定程度上的腐坏,这幅字唯一还没被修复的地方就是落款了,这是昌和帝弘昭在刚学会写字不久,写给自己父亲的致贺词。
“鹤瘦松青,精神与、秋月争明”
之前一直被挂在养心殿,最后胤禛去世前特意点了这幅字,要带着一同下葬。
66L
我嘞妈,所以他只带了这两个东西陪葬,一个是幼年时期刚学会写字弘昭的祝福,一个是少年时被立为太子的弘昭的思念。
这是什么绝世大刀。
67L
果然人间最真实的羁绊才是最深刻真实的,一瞬间我好像明白考古的意义了。
史书上记载的已经足够的亲密,雍正对于弘昭的偏爱几乎是深深的刻在了每一页纸上,弘昭之后每一年对父亲的思念也是真真切切记录下来的。
68L
可随着这些东西出土,瞬间感觉史书记载也是有局限的,他们真真切切的在三百多年前活过,日夜相处的十六年里,他们之间的真情只会比记录下来的,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多上不少。
69L
求投胎教程!我也想要个这样的爹
70L
光有这样的爹有啥用,雍正九个孩子七子二女,除了弘昭一个,外加敬华公主,其他的孩子他可都没咋重视着啊。
早夭的大阿哥二阿哥就连追封都是弘昭上位之后的事情,三阿哥孩子都有了还是个光头阿哥,四阿哥更别提了,直接出继出去了,
就连根弘昭同母所生的六七,都没能多点记录。
71L
所以总而言之,你不光得有个雍正爹,你还得是弘昭,才能体会到独属偏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