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林桥的婚事后,林向安的思绪不自觉地想到了王和智。
王和智今年也有十七,他刚比林桥小半岁。
上次谈到奖励时,王和智还特意问过能不能提出自己的要求。
现在看来,搞不好他是看中了某个姑娘,想着让自己出面帮忙呢。
毕竟,现在也正是议亲的年纪。
如果真是这样,他也能理解。
再者,庆功宴办得顺利,多亏了几位兄弟的帮忙。
总得有个表示,感谢一下。
第二日下午,林向安让林远把王和智、王和信两兄弟叫过来。
林桥还在外面勘察地形,预计要晚点回来。
所以,林向安并没有等他,直接看着三人坐下,给他们倒了茶。
王和信笑着,率先开口:
“向安哥,叫我们来,有什么事吗?”
自从那天庆功宴之后,王和信和林远俩人都被提醒,开始老实地称林向安为哥哥。
不再像以前那样直呼名字了。
林向安温和一笑,语气亲切。
“今天叫你们来,没什么特别的事,就想和你们坐下来喝喝茶,聊聊天。”
王和信点点头,但林桥不在,露出一脸疑惑:
“阿桥哥哥人呢?怎么没来?”
林远缓缓解释,“我哥有事,得晚点才回来。”
林向安面带笑容,看着三人说道:
“前几天我都在忙,今天才有空。叫你们来,也是为了奖励你们。那天的庆功宴,你们表现得都很不错,可有什么想要的?”
当时虽然有些小插曲,但事情顺利解决。
庆功宴圆满落下帷幕,林向安觉得是时候给予几位兄弟一些奖励了。
王和信顿时露出笑容,率先开口:“向安哥,我不要奖励。”
他看着林向安,认真地说:
“但这次去京师,能不能再带上我?”
林向安微微愣了一下,没想到王和信会提出这个请求。
去京师可和去杭州完全不同。
林向安本来只打算带着林远同去。
因为去京师的路程确实太远了,至少得走上一个半月,没办法赶回来过年。
其次路上危险未知,花销虽然会大,但也只是其次。
“和信,不是我不愿意带你,只是路途太远了,这一去就得在外面过年。”
林向安皱了皱眉,言辞慎重,“你爹娘能同意吗?而且沿途未知风险,极有可能比上次要大。”
父母在,不远游。
而且过年本是一家人团聚的时候。
即便王和信本人愿意,但他家里人能同意吗?
这路上风险,怕是比乡试之行高数倍不止。
这可不是林向安能决定的。
王和信却不以为意,坚决道:
“这些我都知道了,但我就想跟着你出去走走,见见世面。上次去杭州,我就学到很多东西。路上的花销我自己出,你就带上我一起吧。”
正好上次林向安分了一千两银子,他并没有跟家里人说。
出去一趟后,他就更想去不同的地方看看。
能出远门的机会可不多。
王和信不在意这些,他坚决道:“你只要同意带我就行,家里我自己和他们说。你看,带上我,路上我还能和阿远轮流照顾你。”
林向安微笑不语,目光中带着些许无奈。
见状,王和信又搬出了林向安之前的话:“你答应给我们奖励,不能说话不算数,而我只要跟着你去京师,其他的奖励都不要。”
这时,王和智终于忍不住出声了,稍显严肃地说:“和信,你别胡搅蛮缠。”
王和信的坚持让林向安犹豫了片刻,他能理解王和信想要出门的心情。
年轻人谁不想出去闯荡闯荡。
并不是不愿意带王和信出门,只是时机不太好。
罢了,既然答应了,就应下吧。
“既然你坚持,我就答应你了。”
林向安语气柔和却带着一丝无奈,“不过,不过你得让三伯母、三伯同意才行。”
王和信听后,脸上立刻浮现出喜色,激动地点点头:“谢谢向安哥!放心,我保证家里会同意的!”
听见王和信也能去之后,林远脸上也露出浅浅的笑意。
两人又能一起,倒是挺好的。
王和智对弟弟一脸无奈。
虽然嘴上不说,但内心深处还是有些许羡慕他。
王和信从杭州回来后,给家里人讲了许多有趣的事情。
比如此行住在寺庙里,寺庙的活动热闹非凡。
杭州的街头巷尾一些新奇景象等等之类。
听得王和智不免心动。
然而,林向安显然安排好了四个人不同的事。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责任。
王和智知道,自己得做好眼前的事。
正当他在心里感叹时,林向安突然开口问道:“那和智,你想要什么奖励?”
王和智一愣,心里一慌,脱口而出:“我...”
停顿了一下,他似乎有些不好意思,犹豫了片刻才继续说道:“我其实有件事,想请您帮个忙。”
话音未落,他的手指有些无措地摸了摸头发,显得颇为局促。
见状,林向安、林远、王和信三人纷纷转过头看向他。
脸上带着好奇的神情,显然在等着他的答案。
林向安眼中闪过一丝好奇,依旧保持温和的语气:
“什么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