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峰兄,你……”陶夭夭欲言又止,祭天大典自开国以来便从未简办过,郭凌峰此举,无疑是在挑战传统,挑战那些迂腐守旧的朝臣。
“我知道你在担心什么,”郭凌峰轻轻拍了拍她的手背,目光坚定,“但有些事,总要有人去做。百姓为重,社稷为先,区区繁文缛节,又算得了什么?”
陶夭夭看着郭凌峰,这个男人身上仿佛有一种魔力,总能让她心安。她点点头,提笔开始拟旨。
圣旨一下,朝野震动。保守派官员纷纷上书反对,认为此举有违祖制,会触怒上天。
面对质疑,郭凌峰不为所动,他亲自召见了以户部尚书为首的反对派官员,耐心地向他们解释了赈灾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诸位爱卿,朕知道你们都是忠君爱国之士,但请你们设身处地地想一想,如今江南百姓流离失所,食不果腹,难道我们要眼睁睁地看着他们受苦,而不顾吗?”
“可是皇上,祭天大典乃国之大事,岂可儿戏?”户部尚书依然坚持己见。
“朕意已决,此事不必再议!”郭凌峰语气坚决,不容置疑,“朕相信,只要我们上下一心,共克时艰,就一定能战胜这场灾难!”
郭凌峰力排众议,将节省下来的祭天大典费用全部用于赈灾,并下令各地官员开仓放粮,救济灾民。
与此同时,他积极筹备文化节,希望能借此机会,振兴文化,鼓舞民心。
在他的号召下,各地文人墨客纷纷响应,创作了大量歌颂盛世、赞美英雄的优秀作品。
文化节当天,整个京城都沉浸在一片欢乐祥和的氛围之中。
文学比赛上,年轻学子们挥斥方遒,指点江山;艺术展览上,名家大师的字画作品令人叹为观止;民间艺人表演的杂耍、戏曲等节目精彩纷呈,引来阵阵叫好声。
看着眼前热闹非凡的景象,郭凌峰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知道,这场文化盛宴,不仅为百姓们带来了欢乐,更点燃了他们心中的希望之火。
然而,就在这时,一个不和谐的声音在人群中响起……“皇上,如此铺张浪费,成何体统!”一个尖锐的声音在欢呼声中格外刺耳。众人循声望去,只见礼部侍郎王大人一脸痛心疾首,指着热闹的舞龙队伍,痛斥道,“如此盛大的庆典,劳民伤财,与民争利,简直是胡闹!”
王大人话音刚落,便有几个官员随声附和,纷纷指责文化节耗费过多,奢靡无度。原本其乐融融的氛围,瞬间被一股紧张的气氛所取代。
郭凌峰面色平静,丝毫没有动怒,他示意身旁的侍卫将王大人请到身前,指着人群中那些喜气洋洋的百姓,问道:“王大人可看见百姓脸上的笑容?可听见他们发自内心的欢呼?这场文化节,不仅振奋人心,更激发了百姓们对生活的热爱,对未来的期盼,这难道不比一场奢华的祭天大典更有意义吗?”
王大人语塞,他环顾四周,看到百姓们脸上洋溢的笑容,那些原本准备好的说辞,竟说不出口了。文化节的成功,是显而易见的,即使是他,也无法否认这场盛会带来的积极影响。
人群中,年轻的学子们更是激动万分。他们在这次文化节上尽情挥洒才华,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歌、文章、戏剧,获得了极大的认可和赞赏。
“我从未想过,我的文章能够得到如此多人的认可!”一位年轻的学子激动地握着手中的奖状,眼中闪烁着泪花,“这不仅是我的荣誉,更是对我们所有年轻一代的鼓励!”
“是啊,”另一位学子附和道,“这场文化节,让我们看到了希望,看到了未来!我相信,在陛下的英明领导下,我们的国家一定会更加繁荣昌盛!”
年轻学子们的声音,朝气蓬勃,充满希望,感染着在场的每一个人。就连之前那些持反对意见的官员们,此时也不禁动容。他们看着那些才华横溢的年轻人,心中不禁感叹:大宁的未来,就寄托在这些年轻人身上啊!
郭凌峰看着眼前这一幕,嘴角微微上扬。他知道,这场文化节只是一个开始,未来,他还将继续努力,为大宁的文化繁荣,为百姓的幸福生活,贡献自己的力量。
这时,一位富态的中年商人走到郭凌峰面前,深深鞠了一躬,语气恭敬地说道:“陛下,草民斗胆问一句……”
“您请说。”郭凌峰示意商人不必多礼。
“陛下,草民想说,这场文化节,不仅是一场文化的盛宴,更是一次难得的商机啊!”富商激动地说道,“草民经营布匹生意多年,从未见过如此精美的戏服,如此受欢迎的字画!这场文化节,让草民看到了文化产业的巨大潜力!”
其他几位商人也纷纷附和,表示愿意加大对文化活动的赞助,希望能借此机会,将大宁的文化产品推向更广阔的市场。
郭凌峰欣慰地点了点头。他知道,只有将文化与经济相结合,才能真正实现文化的繁荣发展。
此时,文化节的舞台上,一群民间艺人的表演也吸引了众人的目光。他们身着鲜艳的民族服饰,用传统的乐器演奏着欢快的曲调,舞姿优美,歌声动听,将民间艺术的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
观众们看得如痴如醉,掌声雷动。一些年轻人更是随着音乐的节奏,跳起了欢快的舞蹈。
“这才是真正的文化,这才是我们大宁的根啊!”一位老者感慨地说道。
“是啊,这些民间艺术,差点就在我们这一代失传了,多亏了陛下举办这场文化节,才让它们重新焕发了生机!”另一位中年人附和道。
郭凌峰看着眼前热闹非凡的景象,听着百姓们发自内心的赞叹,心中充满了希望和自豪。他知道,这场文化节,不仅点燃了百姓心中的文化之火,也为大宁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
他迈步走上舞台,正要开口说话,却突然听到人群中传来一阵骚动……
人群中一阵骚动,如同平静的湖面被投入一颗石子,涟漪迅速扩散开来。郭凌峰微微皱眉,目光扫向骚动之处,只见几个身着官服的人正分开人群,趾高气昂地走了过来。
“这不是礼部侍郎赵大人吗?他怎么来了?”人群中有人认出了来人,低声议论起来。
赵侍郎走到舞台下方,仰视着郭凌峰,皮笑肉不笑地说道:“哟,这不是郭大人吗?怎么,今日这台上的戏,是唱给百姓们看的,还是唱给陛下看的?”
他的语气阴阳怪气,充满了讥讽意味。周围的百姓顿时噤声,大气也不敢出,生怕惹祸上身。
郭凌峰自然听出了他话里的敌意,却也不恼,只是淡淡一笑,说道:“赵大人说笑了,这文化节本就是为百姓而办,让百姓们感受文化的魅力,传承文化的精髓。”
“文化?就凭这些下九流的玩意儿?”赵侍郎不屑地撇了撇嘴,“郭大人莫不是忘了,我大宁以武立国,唯有习武强兵,才能保家卫国!像这种靡靡之音,只会消磨人的意志,败坏社会风气!”
他的话引起了周围一些保守派官员的附和,他们纷纷指责文化节劳民伤财,不务正业,甚至有人建议应该立刻停止这场闹剧。
面对他们的指责,郭凌峰并没有急于反驳,而是环顾四周,将百姓们的神情尽收眼底。他看到,有些百姓眼中露出了迷茫和动摇,但更多人的眼中,却充满了愤怒和不甘。
“赵大人,”郭凌峰的声音不高,却充满了力量,“你说大宁以武立国,这话没错,但你可知,一个国家的强大,仅仅依靠武力是远远不够的。”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体现。没有文化的繁荣,就没有国家的真正强大!”
郭凌峰的声音越来越洪亮,如同一道惊雷,在众人耳边炸响。他看着赵侍郎,一字一句地说道:“今日这场文化节,就是要告诉所有人,文化,并非无用之物,它可以振奋人心,可以凝聚力量,更可以创造财富!”
“我郭凌峰,今日便要让世人看看,文化,究竟能不能兴国!”
他说完,不再理会赵侍郎,转身面向台下万千百姓,高举双手,大声宣布:“文化节,继续!”
人群中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和欢呼声,人们激动万分,仿佛被郭凌峰的话语点燃了心中的激情。
郭凌峰站在舞台上,望着眼前热闹非凡的景象,心中充满了希望和自豪。他知道,这场文化节,已经不仅仅是一场简单的庆典,而是一场文化与守旧之间的较量,是一场决定大宁未来走向的关键之战。
然而,就在这时,一个念头在他脑海中闪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