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历史是有其强大惯性的,最终还是三分天下,曹孙刘各占一部分地盘。不同的是,此时刘是最强的。
如今刘备坐拥司隶、凉州、并州、豫州、半个徐州、荆州、半个交州、益州、新州、南州、琼州岛。
中枢仍旧在长安,连同朝廷一起都迁往长安城,洛阳则成了陪都。
曹操坐拥幽州、冀州、兖州、青州四州之地以及东北,此时东北已经被曹操改成一州,称为北州,他自己坐镇邺城;孙坚坐拥半个徐州、扬州、半个交州,除此之外还跟袁家合作,孙家的中枢则在建业。
建安八年十月一日,刘平放假。
坐在苦斋,看着地图出神。
长安、邺城、建业三个地方被标红。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曹操和孙坚其实也就那样了。曹操实力还是有的,但也就那样,幽州、北州短时间内很难给他提供助力,仅靠兖州和青州,他守备有余进取不足。
孙坚就更不用说了,真要说起来也就仅有扬州罢了。扬州的面积还是比较大的,这么大的地盘若是在明清之后,那的确是极为强大,但可惜现在是东汉末年。
扬州那地方人口、经济都不行,完全比不上中原和河北地区。
现在的孙坚势力,光是在荆州的关羽就能跟他打个有来有回了。按照刘平的想法,豫州、荆州加上半个交州,就可以拿下孙坚。
曹操这边看着麻烦一些,但其实还好,走潼关出关中,直接朝着冀州打就完事了。
其实更值得刘平费心的,还是刘备势力内部的问题。首当其冲的就是各地官员的安排。
一来需要调整各地的主官,不能让他们一干就是一二十年,最后的结果就是当地会出现在一个郡望世家。
二来还有新归附的并州这种地方,需要安排好人手。
刘平更想着,趁现在的机会,调整一下行政规划,抛弃州郡制,改成行省制,地方施行省、郡、县的三级制度。
但这事儿没那么简单,改了行政规划,肯定也要修改官制,就算不是大修大改,也是要有不少变动的。
需要拉着刘备各部门尚书一同商议。
当然在这之前,他需要有一个初步的思路,先在丞相府商议个方案出来,再拿出来开会商议。
他现在有两想法,一是先将刘备势力范围内,划分出各省的,二是直接将整个天下划分成不同的省份。
前者方面现在的统治需要,后者就不用说了,对日后的统治、管理都极为有益,更关键的是,他有参考,划分起来比较容易。
但是肯定也没有办法完全按照后世的行省来划分。地方是都有,但是人口不行。比方说扬州,真要改成几个行省,那除了建业、会稽、吴郡等几个地方之外,其他的哪有什么人啊。
思索了良久,刘平在地图上写写画画,最终大概其将整个天下分成了十六个行省。
除了大汉疆域之外,还包含了新州、南州、北州、夷州以及琼州。
划分完了之后,他又拿出一张纸,大概其写了一下自己的想法,都弄完,已经是中午了。
虫娘来叫他吃饭。
下午又继续完善了一下自己的想法,刘平才真正算是得到了休息,在院子的躺椅上躺到了晚上,读了一会儿书。
翌日一早,拿着地图和自己的划分思路,来到了丞相班房,召集了所有人过来。
主要都是丞相班房的人,他们得内部先讨论一下。
如今刘平这丞相班房也扩充了不少,多了两员大将,一是荀攸,一是杨修。
这一次内部讨论会,刘平也喊上了两人。与会的包括刘平、诸葛亮、司马懿、马良、蒋琬、荀攸、杨修。除此之外还有刚刚升上来的董允。
蜀汉四相,如今都在瓮中。
刘平也没有卖关子,直接就说了开会的目的,商议一下撤州设行省制的想法。同时也想问问他们的意见,是先在刘备势力范围内部划分行省,还是直接将全天下都划分好。
“直接划分天下吧。”诸葛亮开口:“属下觉得一次性都划分出来更合适一些。毕竟地方行政管辖区域的划分要充分考量山川地理、风土人情的。有些地方咱们虽然没有占着,但也是可以划分出来的。”
“如今汉王替陛下监管天下,自然就是要以天下为准的,属下也认为应该一次性都划分出来。”司马懿也附和了一句。
刘平又看了看其他人,没有人反对。
“既然如此,那就将整个天下都划分出来,包括北州、南州、新州、琼州、夷州。”
顿了顿,又道:“某这边有个基本的思路,你们看一下,然后咱们商议一二,拿出个具体章程出来。”
众人传阅,都看完了之后,又开始商议该如何划分。在基本思路上,他们跟刘平还是有些偏差的。
刘平在划分的时候,基本上是以经济为基础来考量的,落到实处,那就是人口,至少要保证一省有足够的百姓才行。
而诸葛亮等人则以地方控制、相互制衡着手,其次才是经济上的考量。众人商议了一整天,最后才拿出来了一个大概的方案。
整个天下被分为了十六个行省,分别是京兆行省、并州行省、辽东行省、玄菟行省、陇右行省、西域行省、荆襄行省、江淮行省、江南行省、闽夷行省、岭南行省、交趾行省、中原行省、兖青行省、巴蜀行省、汉中行省。
关中平原与河洛大地,向来是王朝的核心。京兆行省以长安、洛阳为双中心,左拥函谷关之险,右据陇山之固,将关中三辅与河南腹地纳入怀中。包含关中平原(长安周边)、河南西部(洛阳、三门峡),东抵函谷关,西至陇山。以黄河、秦岭构建 \"双核心防御圈\"。
下辖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弘农郡、河内郡、河南尹六郡。
往东至黄淮之间,中原行省以许昌为治所。包括后世河南中北部、山东西南部,北临黄河,南至颍水,涵盖许昌、陈留等重镇。
下辖颍川郡、汝南郡北部、陈留郡、梁国、沛郡北部、许昌郡六郡。
往北是并州行省和辽东行省。
并州行省包含山西中北部、内蒙古河套,北至阴山,南抵太原盆地,控扼雁门关、娘子关。基本上就是并州旧地,游牧与农耕过渡带,以恒山、黄河为界,晋阳为治所。
下辖太原郡、上党郡、雁门郡、云中郡、定襄郡、五原郡六郡。
推行 \"胡汉分治\",汉民县设 \"军粮都尉\",胡人聚居区置 \"属国长史\",定期纳马。
边疆郡县建烽火台,每十里一燧,遇警则 \"白天燃烟、夜晚举火\"。
辽东行省,地理范围包括辽宁中南部、朝鲜半岛,东临黄海,西接幽州,治所襄平(今辽阳)。
下辖五郡,分别是辽东郡、玄菟郡、乐浪郡、辽西郡、沧海郡。
陇右行省,包括甘肃河西走廊、青海东部,东起乌鞘岭,西至玉门关,武威为治所。此地乃是西汉河西四郡故地,丝绸之路东段核心,黄河以西唯一农耕区。
下辖五郡分别是武威郡、张掖郡、酒泉郡、敦煌郡、金城郡。
敦煌设 \"西域诸国长史府前驱营\",储备粮草、马匹,供西域驻军补给;每绿洲县配 \"驿都尉\",维护 30 里一驿站,保障商队安全。
西域行省,包含如今的新疆天山南北、中亚费尔干纳盆地,北控伊犁河谷,南据塔里木盆地,治所龟兹(今库车),其实就是之前的新州范围。
下辖八个郡,分别是车师郡、乌孙郡、蒲类郡、龟兹郡、疏勒郡、于阗郡、鄯善郡、大宛郡。
汉中行省包括今陕西南部汉中盆地、四川东北部,北据秦岭,南控米仓道,治所南郑。下辖四郡,分别是汉中郡、巴北郡部、武都郡、新巴郡。
汉中行省这边,治所其实一开始想的是放到武都,但是考虑到汉中在军事上的重要性,因此就放到了汉中的南郑。
这个其实很好理解,后世的汉中也是划分到了陕西的,具体原因,懂得都懂。
巴蜀行省,地理范围主要包括今四川盆地、重庆,东抵巫山,西至邛崃山,治所成都。下辖七个郡分别是蜀郡、犍为郡、广汉郡、梓潼郡、巴南郡、巴西郡、巴东郡。
这里面对益州的郡进行了调整,重新划分了郡级行政单位。
荆襄行省的地理范围包括今天湖北、河南南部,北据南阳盆地,南控江汉平原,治所襄阳。下辖六个郡,南阳郡、南郡、江夏郡、襄阳郡、随郡、义阳郡。
荆襄行省其实就是荆州北部加部分豫州的地盘,荆州南部给拿掉了。如今的荆襄行省,可以说是是南北水陆枢纽,扼守长江,且贯通南北。
乃是长江中游锁钥,上通巴蜀、下连吴越,年漕运粮米可达三百万斛。不管是现在还是之后,都是重中之重。
之后的江淮行省,包括今安徽、江苏中部、江西北部,长江至淮河之间,治所寿春。江淮丘陵为界,控淮河渡口与巢湖盆地,整合大汉扬州、豫州部分。下辖五郡,分别是九江郡、庐江郡、广陵郡、鄱阳郡、钟离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