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伴武彦毕竟常年驻守在对马津,也是懂一些汉话的。听到孙策说他跟个猴子一样,立刻心中大怒,怒喝一声就要将孙策斩于马下。
但是两人刚刚一接触,大伴武彦就懵了。他骑在马上,人借马势的奋力一击,竟然被对方给轻松挡下了。
其实孙策并不轻松,这大伴武彦虽然不咋样,但是战马跑起来带来的冲击力还是很大的,他更多的是用了一些小技巧,抵消了一些力量。
长枪顺势往后一拉,引着大伴武彦的武器往旁边走。大伴武彦一时没反应过来,竟然就这么被孙策直接拉落马下。
孙策正打算上前一枪刺死大伴武彦的时候,忽然听到背后有破风之声,他立刻扭身横扫。
没扫到。
定睛一看,才看到一个三寸丁正在朝着自己袭来。
好在他身上甲胄够硬,挡住了对方的一击。
“直娘贼,你们不能再长高一点吗?”孙策有些无语了。
这个偷袭他的人,是对马津的水师统领,也是邪马台的贵族,名叫阿倍比罗夫。
阿倍比罗夫手持一柄长刀,大伴武彦手持长枪,两人围攻孙策。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身高的原因,两人抢攻孙策,基本上都是攻的下盘。
这让孙策一开始有些不太习惯。但孙策的武艺在那摆着呢,人称江东小霸王,在经过了一开始的不适应之后,孙策开始压着两个人打。
没过几招靠着手长脚长,势大力沉,直接将两人打死当场。杀了这两人之后,孙策抬头四处看了看。袁术已经带着人在打扫战场了。
大概有一千多名倭国士卒,被俘虏。
“不儿,一共不就一千多人吗?怎么这么多人被俘虏了?”孙策有些不理解。
袁术笑了笑道:“咱们的人列阵之后,他们就投降了。是你杀的太慢了,两个矮子也要打这么久。”
“太矮了,没习惯。”孙策也有些无语:“接下来呢?去倭国本土吗?”
袁术摇摇头,然后拎着一个看起来衣着还算考究的倭人来到了孙策跟前,道:“这人就是邪马台的大率,每个月会把对马津的收入运送回邪马台。”
“咱们伪装成对马津的守军?”孙策觉得自己猜到了袁术的想法。
袁术有些无语,道:“你觉得咱们的人能伪装吗?”
“额,是有点高了。那你的意思是?”孙策歪着头,看着袁术。
袁术有些无奈,平日里哪轮得到他出主意。还不如一开始就不跟着一起来呢,但他又闲不住,就跟来了。
“让这位大率回去汇报邪马台这里的情况,对方肯定会派兵来讨,吾等以逸待劳即可。”袁术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孙策却觉得这样太冒险了:“这样不行,吾等现在暗处,正是登陆倭国的好机会,为什么还要主动暴露呢?”
“唔....你说的倒也有几分道理。主要是咱们可以固守对马津,然后派人回去送信,集结大军。某觉得可以一下子就把整个倭国给拿下来。”袁术开始动脑筋。
“哎,你说的好像也有些道理啊。”孙策有些摇摆不定了。
一旁的老三实在看不下去了,开口说道:“不如派几个人回去送信,吾等可以先去倭国,至少打下一座城池,据城而守的话,是不是更好?”
袁术和孙策两个人同时看向老三,看的老三缩了缩脖子,连忙低下头,不敢再说话。
“你说的对啊!就这么干!”袁术觉得老三说的挺好的。
孙策也点点头:“那就这样吧,老三你找几个人回去送信,咱们去攻打邪马台!”
“直接攻打邪马台吗?不应该攻打一个小国先站稳脚跟吗?”老三又问道。
“才两万户的人口,随便打。”孙策很是自信。
“哦....”
不提这边,孙策和袁术打下对马津的时候,长安那边的虏疮已经完全结束了。最后感染的几百个患者,最终只活下来了两个。
这两个人被太医院给接手了。
现在不叫太医院了。在刘平的建议下,太医院改名太医署,本身的职责也从给汉王看病,改成了看病加医学研究。
“德安啊,你看现在咱们这个情况,接下来你有什么打算啊?”下了早朝,刘备特意将刘平给留了下来。
刘平被刘备给问的有些懵,开口说道:“基本上就是平稳发展,支援前线作战就行了。没有什么太值得改动的地方,就算有也是一些小修小补。”
“某看你最近一直在推动老百姓投资建厂,你这事儿你具体是怎么考量的?”刘备问道。
刘平没想到刘备会问这个事儿,这事儿在开始之前,已经在刘备这边过了一手了,那个《建议》上还有刘备盖得大印呢。没想到这会儿刘备会问起来。
“百姓、世家、地主、豪强都有储蓄的习惯,这是好事儿也是坏事儿。”刘平琢磨了一下之后开口说道:“如果能够让他们把手上的钱拿出来投资,也就是说进入到流通领域,那么咱们的发展会更快。”
刘备闻言点点头,表示理解,随后他又问道:“这种事情某是不明白,但是有一点啊,东西生产出来也得有人买才行,就是那个什么你说的消费。如果真的这么多人投资建厂,生产出来的东西能卖出去吗?”
“如果卖不出去,或者降价卖出去了,世家、地主、豪强这些且不说,他们亏得起,那普通百姓该怎么办?”
刘备是有其历史局限性的,但也大概其看到了产能过剩的危害。只不过就目前这个生产力来说,产能过剩实在是一种奢望了。
刘平给刘备稍微普及了一下生产、消费之间的关系,同时又解释了一下,就目前的生产力来说,产能过剩的是不可能的。
“也就是说,咱们生产的东西其实根本就不够用的是吧?”刘备用自己的理解捋了捋思路。
“可以这么说。”刘平点头:“而且也没有必要担心,可以刺激消费,拉动内需。百姓买不起,咱们可以补贴!而且还可以搞基建,提高百姓的收入,让更多的铜钱进入到流通领域。”
刘备听不懂,但他还是提醒道:“你的理论基本上都是没问题,但是有一点你自己也要把握住,就是你自己说那句话,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住,生产力水平达不到什么事儿都干不成。”
刘平没想到刘备这一次是在提点他,但是刘备说的也没错,这种事情是需要小心一些,不能操之过急。
“放心吧,某心里省得。”刘平郑重对刘备说道。
“那就行,咱们兄弟今日一起吃一顿?”刘备发出了午餐邀请。
“如此甚好。”
......
吃饱喝足,回到了丞相班房,正常处理政务,一直到了晚上,到点下班。走的时候,注意到诸葛亮那屋还亮着灯呢,他走到门口,在门框上敲了敲。
诸葛亮抬起头,看到是刘平来了,连忙起身就要见礼。
刘平摆摆手,走进去坐在诸葛亮对面道:“孔明啊,你该休息就休息,没必要这么天天挑灯夜战。”
诸葛亮摇摇头道:“因为虏疮的缘故,耽误了好长时间,政务都堆积了,学生打算这几日先处理完再好好休息。”
“这是几天能处理完的吗?”刘平有些无奈,道:“你让公琰、仲达他们帮忙处理一下,不就行了吗?”
“这都是学生之前落下来的政务,都是学生自己跟进的。公琰、仲达他们本就有自己的事情要做,而且学生不自己做的,也不放心。”
诸葛亮说的很是认真。
刘平对诸葛亮的坚持有些不知道该说什么好,这就是诸葛亮的性格,他劝也是没用的。哪怕强迫他回去,他也休息不踏实的。
好在现在刘备麾下人才济济,诸葛亮也不需要独挑大梁,虽然仍旧是个工作狂,但工作的总量并不多,所以身体还是能扛得住的。肯定不至于五十来岁就因劳成疾,苍天不佑,因之早逝。
“你啊,还是要多多注意,作息要规律,还要吃的好一些。太医署那边最近在研究一些养生的功夫,到时候你也去学一学。”刘平轻声叮嘱着。
“学生知道了。”诸葛亮知道刘平是关心自己,因此很是诚恳的对刘平行了一礼。
刘平叹了一口气,也没有多待,转身离开了诸葛亮的班房。
出来之后,从食堂打了一些饭菜。今天家里没人,虫娘和皇甫黛君两个人都带孩子回娘家了,家里就他自己。
回到家,让下人把饭菜热了一下,随便对付了几口之后,就没再继续吃下去。没有直接去睡觉,而是去了苦斋。
是的,这宅子里,刘平也搞了一个苦斋出来。
苦斋内很是干净,虫娘每天都会亲自打扫干净,她也不让别人进来打扫。毕竟自从跟着皇甫黛君嫁过来,刘平的书房就一直是她打扫的,别让她不放心。担心别的人不了解刘平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