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位爱卿,朕还有一事。”李启的声音在空旷的大殿中回荡,那声音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威严,撞击着众人的耳膜,同时也让在场的大臣们能清晰地听到声音在大殿内反射的回音,感受到空间的空旷。
他缓缓起身,每走一步,都能听到鞋底与地面轻微的摩擦声,踱步至大殿中央,目光如炬,犀利的眼神扫视着在场的所有大臣,大臣们仿佛能感觉到那目光像实质的火焰在身上扫过。
烛火摇曳,烛芯燃烧发出轻微的“噼啪”声,那闪烁的火苗将他龙袍上的金线映照得熠熠生辉,金线闪烁的光芒刺得人眼睛有些微的刺痛,那龙袍看起来仿佛一条盘踞的巨龙,蓄势待发,龙袍的布料摩擦着李启的肌肤,带给他一种威严庄重的触觉感受。
“朕登基以来,承蒙各位爱卿辅佐,大齐国力日渐昌盛,百姓安居乐业,可居安思危,亦是朕辈应有的警醒。”李启的语气逐渐变得沉稳而有力,那声音仿佛带着一种力量在空气中传播,“然,边疆之外,强敌环伺,觊觎我大齐沃土久矣。朕在此告诫诸位,切不可掉以轻心,当厉兵秣马,枕戈待旦,以防不测。”
大殿内一片寂静,大臣们连呼吸都放轻了,只有众人屏息时那细微到几乎不可闻的呼吸声清晰可闻,仿佛能听到空气流动的声音。
李启的话如同一记重锤,重重地敲击在每个人的心头,让他们意识到,太平盛世之下,隐藏着巨大的危机,大臣们能感觉到自己的心跳似乎都因为这句话而漏跳了一拍。
宰相张肃向前一步,脚步落地发出轻微的声响,拱手道:“陛下圣明,臣以为,欲御外敌,必先固其本。我大齐虽有盛世之象,但国库仍需充盈,方可支撑战事。臣建议,可着手整顿国内经济,减免赋税,鼓励农耕,兴修水利,让百姓富足,则国力自强。”
张肃的提议得到了众臣的赞同,纷纷附议:“宰相大人所言极是。”声音在大殿里此起彼伏。
李启微微点头,能感觉到头部轻微的晃动,脸上露出一丝赞许的神色。
“张相之言,深得朕心。此事,就由张相牵头,户部,工部配合,务必在一个月之内,拿出一个可行的方案。”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此外,朕还需一支骁勇善战的精锐之师,以备不时之需。此事,朕已交由刘将军筹备,朕希望各位鼎力相助,勿令朕失望。”
刘勇闻言,立刻出列,脚步带着一种力量,单膝跪地,膝盖与地面碰撞发出沉闷的声音,抱拳道:“臣必不辱使命,定为陛下练出一支铁血雄师!”他的声音坚定有力,在大殿中回响。
李启满意地看着刘勇,他深知,这支义士军是他手中一张重要的底牌。
他需要这支力量,来打破朝堂的僵局,震慑潜在的敌人。
“退朝吧。”李启缓缓坐回龙椅,龙椅的扶手有着精致的雕刻,手指触摸着扶手,能感觉到那雕刻的纹路,目光深邃,似乎在思考着什么。
群臣纷纷跪拜,衣袂摩擦发出沙沙声,齐声道:“恭送陛下。”
福安小心翼翼地走到李启身边,他的脚步很轻,几乎听不到声音,低声道:“陛下,宗将军求见,说是有紧急军情禀报。”
李启的眉头微微一皱,能感觉到皮肤的褶皱,他隐约感觉到,有些事情即将发生,一股无形的风暴,正在酝酿之中。
他抬起手,轻轻按住额头,能感觉到额头的温度和手掌的温热。
宗泽身披铠甲,铠甲的铁片相互碰撞发出轻微的金属声,步履沉稳地走入大殿,每一步都带着军人的坚毅,抱拳行礼:“臣宗泽,参见陛下。”他眉宇间带着一丝疲惫,但眼神依旧锐利如鹰隼,那眼神仿佛能穿透人的内心。
“宗将军免礼。”李启示意他起身,“边疆有何军情?”
“回陛下,”宗泽的声音低沉而有力,仿佛从胸腔深处发出,“臣奉命巡视边防,发现北境防御力量薄弱,敌军频繁活动,恐有异动。”他从怀中掏出一份地图,在掏地图的时候能听到纸张的摩擦声,在李启面前展开,“陛下请看,此处是北境要塞,易守难攻,但兵力不足,难以抵挡大规模进攻。臣建议,立即增拨精兵强将,加强北境防御。”他指着地图上的几个标记,语气凝重,“臣估计,敌军集结兵力,不出半月,必将大举南下!”
地图上,鲜红的标记如同点点星火,预示着即将到来的战火,那红色十分刺眼。
李启的目光紧紧地盯着那些标记,眼睛都不眨一下,手指在桌案上轻轻敲击,发出沉闷的声响,一下一下,仿佛敲击在每个人的心头,那敲击的震动似乎能通过桌面传递到大臣们的身上。
殿内气氛凝重,空气仿佛凝固了一般,让人感觉呼吸都有些困难,像是有重物压在胸口。
李启深吸一口气,能感觉到空气进入鼻腔的凉意,缓缓说道:“宗将军所言,朕已知晓。如今国库空虚,兵力不足,朕亦是心急如焚。”他转头看向刘勇,“刘将军,义士军操练得如何了?”
刘勇上前一步,带着一种自信的步伐,抱拳道:“回陛下,义士军已初步成型,将士们士气高昂,随时准备为国效力!”他的声音铿锵有力,充满了自信和决心,声音在大殿里回荡,让大臣们都能清楚地听到。
“好!”李启眼中闪过一丝精光,猛地站起身来,龙袍一挥,龙袍带起一阵微风拂过众人的脸颊,大声道:“朕命你率领义士军,即刻前往北境,协助宗将军,共同抵御外敌!朕相信你等必能如蛟龙出海,横扫敌军,扬我大齐之威!”
刘勇和宗泽被陛下的豪情所感染,齐声高呼:“臣等必不辱使命,定让敌军有来无回!”此时,殿内群臣也被这股气势所带动,纷纷高呼“大齐万岁!陛下圣明!”声音响彻整个大殿,震得人的耳朵嗡嗡作响。
“陛下,”福安轻咳一声,这轻微的咳嗽声打破了紧张的气氛,“关于后勤保障……”
福安躬身说道:“陛下,后勤粮草辎重,老奴已安排妥当。北境路途遥远,老奴已命户部调拨白银十万两,用于沿途采买补给,确保将士们无后顾之忧。”他顿了顿,又补充道:“此外,老奴已安排工部赶制冬衣棉被,以备北境严寒之需。” 福安做事细致周全,李启对此很是满意,微微颔首道:“福安办事,朕放心。”
李启环视群臣,眼睛从每一个大臣的脸上扫过,沉声道:“诸位爱卿,如今外敌入侵在即,我大齐到了生死存亡之际,尔等可愿与朕共赴国难?”
群臣闻言,纷纷慷慨激昂地表示愿意为国效力。
兵部尚书林正首先出列,脚步带着一种决然,拱手道:“臣愿为陛下分忧,即刻前往各地督促粮草运输,确保前线供应无虞!”他的声音洪亮有力,掷地有声,在大殿中不断回荡。
户部尚书王东紧随其后,躬身说道:“臣愿竭尽全力,筹措军饷,为将士们提供充足的物质保障!”他的语气坚定,充满了责任感。
随后,其他大臣也纷纷表态,愿意为国捐躯,共御外敌。
一时间,大殿内群情激昂,充满了同仇敌忾的气氛,大臣们的呼喊声在大殿里交织在一起。
这股团结一致、共赴国难的热情,让李启感到无比欣慰。
然而,就在此时,一个突兀的声音打破了这激昂的氛围。
一位年轻的官员颤巍巍地站了出来,他的双腿如同筛糠一般抖动着,腿与腿之间的摩擦都能感觉到,额头上渗出细密的汗珠,汗珠从额头滑落,经过脸颊有一种痒痒的感觉,仿佛有什么难言之隐,他吞咽口水的声音在寂静的大殿中清晰可闻。
“陛下…臣…臣有一事禀报…只是…只是不知当讲不当讲……” 他脸色苍白,声音带着一丝颤抖。
“讲!” 李启语气威严,带着一丝不容置疑的命令。
那年轻官员深吸一口气,能感觉到空气进入喉咙的凉意,鼓起勇气说道:“臣…臣听闻…敌国…似乎…似乎早已…知晓我大齐…的防御准备…” 他的声音越来越小,最后几乎听不见了,在这寂静的大殿里,只有他微弱的声音在回响。
此言一出,大殿内顿时鸦雀无声,落针可闻,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只能听到自己的心跳声。
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那位年轻官员身上,目光像利箭一般射向他,他感觉自己仿佛置身于冰窖之中,周围的空气仿佛带着刺骨的寒冷,让他的身体忍不住微微颤抖。
李启的脸色也阴沉下来,
“哦?你从何处听闻?”李启的声音低沉而冰冷,仿佛来自九幽地狱,那声音带着一种让人胆寒的气息。
年轻官员吓得浑身一颤,身体晃动带动衣服的摆动,连忙跪倒在地,膝盖重重地磕在地上发出声响,叩首道:“陛下恕罪!臣…臣也是…道听途说…不敢…不敢妄言…”
“道听途说?”李启冷笑一声,那笑声在寂静中格外刺耳,“如此重要的军情,岂能道听途说!来人,将此人拖下去,严加审问!”
两名侍卫立刻上前,脚步急促,铠甲发出声响,将那年轻官员拖了出去,那年轻官员挣扎时衣服的拉扯声和脚步的拖地声都能听到。
大殿内再次恢复了平静,但每个人的心中都蒙上了一层阴影,大臣们能感觉到一种压抑的氛围笼罩着自己。
李启的目光扫过众人,沉声道:“宗将军,朕需与你商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