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连绵不绝,到了三月末,雨水才渐少。
花间饭庄的生意已完全步入正轨,上个月除去工钱,月末每个人还额外分红分到手十两银子。
沈芫不由感叹,怪不得大燕国重农抑商,经商确实比种田来钱快太多。
当然,前提是没赔本。
生意越来越好,海棠向沈芫提了建议:“这个月得招两个杂工,一个在后厨帮忙切菜配菜,一个洗碗刷锅,不然忙不过来。”
花间饭庄主打的就是饭菜平价实惠,薄利多销。想要多赚钱,就需要吸引更多客流量。
客流量一多,人手不够,自然就忙不过来了。
沈芫明白这个道理,所以没有拒绝海棠的提议。
“成!我现在就写个招工启事贴在外面!”
沈芫拿出纸笔,按照海棠的要求很快就写好了一份招工启事。
她拿着笔,想了想又抽出一张新纸,药铺如今也需要再招一个帮工。
萧凌走后,她去村子里收药材就再也没有人帮她赶马车搬药材了,这些体力活,她都得靠自己一个人。
从前有萧凌给她搭档,同去村镇,除了称重算钱的事情外其他的皆不用她操心……
沈芫握笔的手突然一顿,她怎么又想起了萧凌?
甜甜会想,阿嬷会想,现在连她都会想,明明萧凌沉默喜静,在家中存在感很低,但她好像已经习惯他这个工作搭子。
萧凌虽然时常沉默不语,但只要是她说的话,他都听。甚至她一个眼神,他就能领会到她的意思,提刀冲在她前面。是一个超级好的工作搭子。
沈芫回过神,见自己不知不觉间竟在白纸上写下了萧凌的名字,不由摇了摇头。
她将写着萧凌名字的纸翻过去,又重新抽了一张纸,按照自己的要求写下几行字。
“平价药铺招帮工一名,需话少不吵人,力气大爱干活,最好会些防身之术,能接受车马奔波。”
写完后,沈芫又愣住,她明明没写萧凌的名字,怎么写来写去,跃然纸上的还是他?
沈芫无奈地放下笔,抬头看向门外街道上来来往往的行人。
她大概是很难再找到自己如此满意的工作搭子了!
沈芫随意地望着门外,突然看见两道熟悉的人影。
她忙起身:“田婶婶,小虎子,你们怎么来了?”
“芫芫!”田氏看见沈芫,激动地走进药铺,“婶子问了一路,总算找到你的铺子了!”
沈芫脸上挂着温和的笑,“你在城中问一句哪家药铺最便宜,便会有人给你指路。”
田氏微微点头,把沈芫的话记下。末了,她又忙将自己肩上的麻袋卸下来。
跟在田氏身后的小虎子见状,也把自己背上的麻袋放在地上,然后打开。里面是已经晾晒过的草药。
“芫芫姐姐,这是我和阿娘在山里挖的地石榴,黄花苗,艾蒿!阿娘说你的用得着,让我带给你!”
“你临走时,乡亲们给你钱,你都不要。但你为了医治我们用了不少药,花了不少钱,大家都过意不去。如今入了春,后山草也长起来了,我们趁着最近农活不忙,去山里挖了几天药,晒好给你送过来,算是我们的一点心意。”田氏解释道。
沈芫看了眼那两麻袋药材,让甜甜去取秤。
田氏拦道:“这些草药不是拿来卖的,是乡亲们闲来无事随手摘的,也不是什么值钱药材,用不着秤!”
沈芫道:“我们药铺收药材,无论多少,都会上称结款,哪有只收货不给钱的道理,该是多少钱就是多少钱!我结给你,你替我替村民们带回去!”
田氏听了这话,扛起两个麻袋就往院子里冲。
“婶子!”沈芫喊了声,但没拦住。
田氏直接把麻袋里的草药倒在了院子里的晾晒架上,态度强硬的不许沈芫称重。
沈芫有些无奈。
从楚家村到建安城坐马车得一日,坐牛车就得走上两三日,更别提步行了。
田氏带着小虎子两人扛着两个麻袋,她刚提了一下,两个袋子加在一起应该有一百多斤。也不知道田氏是怎么弄来建安城的!
她想着,最起码给田氏一笔路费,可田氏摆明了分文不要的态度,她只能依着她。
“刘婶儿,这是我娘家养的鸡,肉可嫩了,你留着焖给芫芫吃。”田氏将麻袋里的草药全都倒出来后,又从袋子最底下翻出两只鸡。
鸡还活着,从麻袋里掏出来两个翅膀不停地扑腾。
刘嬷嬷看见这两只活鸡,高兴地拎了起来:“你们娘俩今晚别走,我去烧锅热水,把这两只鸡烫烫,做一锅芋头焖鸡,咱们大家伙一起吃!”
“好嘞!刘奶奶炖的鸡可好吃,我要吃刘奶奶做的芋头焖鸡!”小虎子兴奋地跳了起来。
田氏不好意思地扯了扯小虎子的袖子:“咱们给芫芫姐姐送完东西该回去了,不然一会天黑了,就不好赶路了!”
沈芫:“婶婶,我这里空了几间房,你今天晚上就和小虎子歇在我这里,在城中玩两日再走!”
“这怎么成……”
田氏的话还没说完,沈芫直接领着小虎子去挑选房间。
“就在这住两晚。”刘嬷嬷笑呵呵地拉着田氏坐下,两人刚坐下,甜甜就端过来两碗茶。
刘嬷嬷让田氏喝茶,“村子里应该还没插秧,这段时间应该不忙?”
田氏笑道:“才育苗,不急着下秧。”
顿了下,田氏又道:“今年大家育的苗都不多,打算就种个三五亩秧苗。”
“怎么种这么少?”刘嬷嬷拧眉:“那空出来的地就这么白白空着吗?”
沈芫领着小虎子从房间出来,恰好听见田氏叹气。
“哎!去年种的粮食多,都没卖上价钱,所以今年大家就打算种几亩地,打的米够自己家吃够交田税就成。剩下的地全都空出来,看看能不能种些别的能赚钱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