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靖朝时期朝堂主要的事件:
大礼议事件
正德十六年(1521年),明武宗朱厚照驾崩后无子嗣,兴献王之子朱厚熜继承大统,即嘉靖帝。嘉靖帝与以首辅杨廷和为首的朝中大臣,就嘉靖帝生父兴献王的尊号问题展开了激烈争论。杨廷和等大臣主张嘉靖帝应尊明孝宗为皇考,生父为皇叔考;嘉靖帝则坚持追尊生父为皇考。这场争论持续三年之久,最终嘉靖帝动用皇权,对反对他的官员进行罢官、廷杖等处罚,以胜利告终。
严嵩专权
严嵩善于写青词,能迎合嘉靖帝心意,逐渐得到重用进入内阁。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严嵩诬陷内阁首辅夏言致其死亡,此后严嵩父子把持朝政二十年,卖官鬻爵,打压异己,大肆敛财,严府门庭若市,堆满了贿赂的金银珠宝等。
庚戌之变
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蒙古俺答汗亲率大军南下,直逼北京城。兵部尚书丁汝夔在严嵩授意下,不敢擅自出战。俺答汗的军队在北京城外烧杀抢掠八日之久,百姓惨遭屠戮,财物被洗劫一空,史称“庚戌之变”,这一事件成为明朝的奇耻大辱,也让嘉靖帝对严嵩的信任产生了动摇。
严党倒台
随着严嵩父子恶行暴露,朝中正直之士纷纷弹劾。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御史邹应龙在徐阶支持下,上书弹劾严世蕃。嘉靖帝下令将严世蕃逮捕入狱,严嵩罢官回乡。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严世蕃被斩首,严嵩在贫病交加中死去,严党成员纷纷倒台。
海瑞上《治安疏》
海瑞看到民间疾苦,毅然上书嘉靖帝,痛陈时弊。他的《治安疏》言辞激烈,直指嘉靖帝迷信方术、不理朝政等过失,触怒龙颜,但他的为民之心令人敬佩。
李福达案
嘉靖二年,山西代州乡民薛良告发乡人张寅本名李午,是正德七年陕西洛川谋反案的首领头目李福达。案件审理过程曲折,牵涉郭勋等勋贵和众多官员。郭勋为张寅说情,引发文官集团与勋戚武臣的矛盾,嘉靖帝出于对“大礼议”事件的敏感,对案件进行干预,命锦衣卫提调人证物证到京,进行三法司会审、九卿会审等。最终案件结果受嘉靖帝影响,与最初审理结果大相径庭,成为当时朝堂上的一大事件。
壬寅宫变
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嘉靖帝因迷信方术,对宫女们极为严苛,杨金英等十几名宫女不堪忍受,趁嘉靖帝熟睡之际,试图用黄绫将其勒死,但因慌乱未能成功。嘉靖帝虽未被勒死,但受此惊吓后移居西苑,更加沉迷于修道炼丹,此后长期不上朝,朝政多由严嵩等大臣处理,这一事件对嘉靖朝的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
改稻为桑国策推行
为了增加财政收入,缓解国库亏空的状况,严嵩提出推行改稻为桑的国策。即要求浙江等产粮地区将稻田改为桑田,以种植桑树、发展丝绸产业来获取更多的经济利益。但在推行过程中,由于各级官员为了私利,强制百姓改稻为桑,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和矛盾,导致百姓怨声载道,也成为朝堂上各方势力争论和博弈的焦点之一。
白莲教叛乱
嘉靖四十五年正月,四川大足县人蔡伯贯领导白莲教叛乱,连克大明七州县。后蔡伯贯被擒,供出其师从山西人李同,而李同家族乃白莲教世家,其父李大礼、祖父李午都曾秘密结社煽动百姓起事,牵出了一桩四十年前的旧案,引起朝堂关注。
————
嘉靖朝时期地方上主要的事件:
-嘉靖倭乱:嘉靖年间,倭寇对中国沿海地区的侵扰愈发严重。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53名倭寇从浙江绍兴上虞县登岸,洗劫浙、皖、苏三省,攻掠二十余处州县,直逼南京城下,横行80余日,杀死杀伤官兵四五千人,最终才被明朝官兵围歼。
-张琏起义: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五月,上饶乌石村人张琏聚众起义,自称“飞龙人主”,改元造历。起义军聚众10万人,进击闽、粤、赣、浙等四省数十个府县。后朝廷调20万官兵前来镇压,张琏等多位义军首领被杀害,起义失败。
-饶平多事:嘉靖元年(1522年),柘林人吴清聚众驾舟出海,劫掠下湾乡。嘉靖三年(1524年),八月大飓风,沿海居民被海潮淹死者无数。嘉靖五年(1526年),饶平县析出滦州都、清远都两个都置大埔县。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筑黄冈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正月黄冈人许楝聚众数千人,勾结倭寇劫掠粤东沿海各地。
-广东海盗活动:嘉靖年间,广东沿海海盗活动频繁。如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海上武装集团首领李大用纠集船只近百艘,合攻东路官兵和柘林、下岱。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海寇何阿九进攻柘林,千户夏琏领兵抵抗遇害。
-嘉靖大地震:嘉靖三十四年十二月十二日夜半(公元1556年1月23日午夜),汾渭谷地发生震级超过8级的大地震,史称“华州大地震”。重灾面积28万平方公里,死亡人口达83万,是世界震灾之最。
-南赣汀漳地区的农民起义:当地山高林密,地势复杂,长期以来存在着一些反抗明朝统治的势力。嘉靖年间,农民起义时有发生,其中以谢志珊、蓝天凤领导的起义规模较大。他们占据山寨,与明朝官军对抗,给明朝在该地区的统治带来了很大的威胁。王阳明曾被派往南赣汀漳地区进行剿匪和治理,采取了军事打击与安抚相结合的手段,对起义进行了镇压,并推行了一系列的治理措施,加强了明朝对该地区的统治。
-苗民起义:嘉靖年间,贵州、湖南等地的苗民因不堪明朝政府的压迫和剥削,多次发动起义。嘉靖十五年(1536年),贵州苗民在龙许保等人的领导下起义,反抗明朝的统治,起义军攻占了印江、石阡等州县,明朝政府调集大量军队进行围剿,经过数年的战争,才将起义镇压下去。
-大同兵变:嘉靖三年(1524年),大同驻军因不满巡抚张文锦的苛刻政策和对士兵的虐待,发动兵变。士兵们杀死张文锦,驱逐了明朝的地方官员,占据大同城。明朝政府派军进行镇压,同时采取招抚的手段,最终平息了兵变。但此后大同地区的局势仍然不稳定,兵变时有发生,成为嘉靖朝北方边境的一个隐患。
-陕西三边的蒙古侵扰:嘉靖时期,蒙古鞑靼部不断侵扰明朝的北方边境,陕西三边地区首当其冲。蒙古骑兵经常深入内地,掠夺人口、牲畜和财物,给当地百姓的生活和生产带来了极大的破坏。明朝政府在陕西三边地区加强了军事防御,修筑长城、增设堡垒、调集军队,但蒙古的侵扰仍然时有发生,双方在这一地区长期处于对峙状态。
————
嘉靖朝时期民间主要方面:
商业发展
- 市镇繁荣:东南地区出现了大量商业市镇,如盛泽镇、震泽镇等,成为丝绸等商品的重要集散中心,吸引了各地商人,人口聚集,商业活动频繁。
- 商帮活跃:晋商、徽商等商帮势力不断壮大,他们经营盐、茶、丝绸、瓷器等多种行业,足迹遍布全国,甚至远及海外,积累了巨额财富,还在各地建立会馆,以联络乡情、互助商业。
文化繁荣
- 通俗文学盛行:出现了如《三国演义》《水浒传》等的广泛传播,戏曲也蓬勃发展,汤显祖的《牡丹亭》等作品深受民众喜爱,民间有许多戏班演出,丰富了百姓的文化生活。
- 书画艺术流行:民间书画收藏之风渐盛,文徵明、唐寅等书画家的作品备受推崇,不仅在文人雅士中流传,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民间的艺术审美。
社会风俗变化
- 服饰风尚转变:民间服饰风格逐渐突破传统礼制限制,追求新颖、华丽,色彩和款式更加多样,如士庶阶层开始流行使用一些鲜艳颜色和复杂图案的服饰。
- 饮食文化丰富:随着对外交流和经济发展,一些新的食材如玉米、红薯等传入中国,逐渐在民间推广种植,丰富了百姓的饮食种类,同时各地形成了各具特色的饮食文化,民间出现了许多特色小吃和名菜。
宗教信仰与民间活动
- 道教流行:嘉靖帝崇信道教,民间也受此影响,道教庙宇大量兴建,道教仪式和法事活动在民间较为常见,许多百姓参与其中祈福禳灾。
- 民间节日活动: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节、端午节等依然是民间重要的庆祝时刻,各地举行丰富多彩的活动,如元宵节的灯会,规模盛大,花灯样式繁多,吸引众多百姓观赏游玩。
科技发展
- 医药学进步:李时珍在嘉靖年间开始撰写《本草纲目》,他深入民间,收集大量药物标本和民间药方,对医药学知识进行系统整理和研究,为后世医药学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 手工业技术创新:在陶瓷制作方面,景德镇的工匠们不断改进工艺,烧制出的瓷器色彩鲜艳、造型精美,如嘉靖五彩瓷闻名遐迩;在纺织业中,出现了更先进的纺织工具和技术,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纺织品质量。
————
除了壬寅宫变外嘉靖朝后宫主要事件:
陈皇后之死
嘉靖帝的第一任皇后陈皇后,起初颇受宠爱。一次嘉靖帝与陈皇后同坐,张妃和方妃进茗,嘉靖帝见张妃手美,便加以抚摸,陈皇后嫉妒,投杯起立。嘉靖帝大怒,陈皇后因惊吓得流产,不久后死去。
张皇后被废
陈皇后死后,张氏被立为皇后。后来张氏因劝阻嘉靖帝沉迷道教,触怒嘉靖帝,被毒打和幽禁,最终郁郁而终。
方皇后之死
方皇后在壬寅宫变中救了嘉靖帝,但后来在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的宫中大火中,嘉靖帝没有施救,方皇后因烧伤严重,十几天后死去。有说法认为这是嘉靖帝在报复方皇后借机处死曹端妃之事。
尚氏得宠
嘉靖四十年(1561年),嘉靖帝在大内诵经敲磬,不慎敲错,尚氏失声大笑,嘉靖帝却召幸了她,并从此对她十分宠爱,封其为尚美人。同年十一月二十五日,世宗和她玩乐,在帐子里放焰火,结果引起火灾,把毓德宫给烧了,但皇帝没有怪罪她,还于当年八月册封她为寿妃。
王皇后被废
孝端王皇后即王氏,是嘉靖帝的第二位皇后。她卷入了宦官与外戚的权力斗争,在嘉靖帝晚年,宦官权势日盛,王皇后的处境变得艰难。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王皇后被废为庶人,不久后去世。
太子夭折与后宫的关系变化
嘉靖帝的皇子们命运多舛,太子夭折等事件对后宫影响较大。比如,太子朱载壡的去世,使得后宫关于储位的暗斗暂时平息,但也让嘉靖帝对后宫的态度更加复杂,对其他皇子的母亲等妃嫔也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有的妃嫔因儿子的去世而失宠,有的则试图在新的局势下争取皇帝的关注以提升自己和儿子的地位。
选美充实后宫
嘉靖帝喜好选美,多次从民间选取大量年轻女子入宫。如嘉靖十年(1531年),就曾大规模选美,一次选入宫中的女子多达数百人。这些女子进入后宫后,加剧了后宫的竞争和矛盾,也使得后宫的人际关系更加复杂。
后宫争宠与妃嫔晋升
嘉靖帝有众多妃嫔,她们为争宠明争暗斗。像沈贵妃,因端庄聪慧受到嘉靖帝喜爱,在后宫地位逐渐上升。她与其他受宠的妃嫔之间存在着竞争关系,在后宫的各种事务和礼仪中,都能看到她们争宠的影子。妃嫔们会通过各种方式,如讨好皇帝、结交宦官宫女、参与后宫活动等,来提升自己的地位和影响力,以获得更多的恩宠和资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