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母的眼神中满是坚定,仿佛是给苏诗雨吃下了一颗定心丸,让她知道,无论未来风雨如何,总有一处温暖港湾为她守候。
苏父坐在有些陈旧却无比熟悉的沙发一角,他微微前倾身子,双手交叠着搭在膝盖上,目光始终落在女儿身上,满是疼惜与关怀。
听到妻子的话,他重重地点了点头,语重心长地附和道:“是呀,你这个丫头,从小就爱瞎操心,什么事儿都往自己身上揽,可把自己累坏了。现在好了,家人都找到了,那些多年的心愿也都了了,往后的日子,你可得学着活的轻松一点了,别再给自己那么大压力。”
苏诗雨吸了吸鼻子,抬手用纤细的手指快速地抹了一把眼角还在闪烁的泪花,不想让父母再多操心。
下一秒,她嘴角上扬,努力挤出个带着泪花却格外灿烂的笑容,脑袋如同捣蒜一般用力点头:“爸,妈,你们放心吧,我会的,我一定会让自己放松下来,好好享受生活。”
那语气里,是前所未有的坚定,像是在给自己打气,也像是在向父母许下承诺,要奔赴那充满希望的新生活。
苏父宽厚的手掌轻轻拍了拍苏诗雨的手背,掌心的温暖传递着安抚的力量,他脸上带着和蔼的笑,耐心地解释道:“傻丫头,你误会啦,不是我们住得不开心。你瞧,这儿的一砖一瓦、一桌一椅,都承载着咱们一家人的欢声笑语,哪能忘得了呢?只是这里毕竟是你亲生父母专门为你精心准备的房子,我们一直住着,于情于理也不合适呀。况且,新家就在旁边,近得很,你要是想我们了,抬腿就能过来,和现在没啥两样。”
苏母也在一旁频频点头附和,她拉过苏诗雨的另一只手,温柔地握在掌心:“是呀,诗诗,咱们换个地儿,空间宽敞些,还能种种花、养养宠物,我们搬过去也能更自在一些。你就别操心了,也不用觉得有啥心理负担。咱们一家人都迎来新生活了,你应该为我们高兴才对呀。”
苏诗雨听着父母的话,心里明白他们的考量,可情感上还是难以割舍,眼眶忍不住微微泛红,声音也染上了一丝哽咽:“可是……我还是觉得舍不得你们搬走,这里的每个角落都藏着我们太多的回忆了,我怕换了地方,那些美好就淡了。”
苏父微微张开双臂,将身形略显单薄的苏诗雨轻轻拥入怀中,像小时候那般,用下巴蹭了蹭她的头顶,轻声安抚:“我们也舍不得你呀,闺女。心尖尖上的肉要分开,哪能不疼呢?可好在新家离这儿就几步路,你要是想我们了,一个电话,不出几分钟,咱们就能见面。再说,你如今回欧阳家,是顶顶重要的大事,那边的爷爷奶奶肯定盼着你多陪陪。你就安心在那儿好好生活,知道不?”
苏诗雨把脸埋在父亲肩头,听着这一番贴心话,心中的失落如潮水般翻涌,可理智告诉她,父母考虑得周全。
她狠狠吸了吸鼻子,抬起头,眼眶泛红,却还是坚定地点了点头:“好吧,那你们搬过去之后要好好照顾自己,要是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哪怕是搬个花盆、换个灯泡,都跟我说。别逞强,我已经长大了。”
苏母看着懂事的女儿,眼眶也不禁湿润,嘴角却挂着温柔笑意:“放心吧,丫头,我们会照顾好自己的。你也要照顾好自己,按时吃饭、早睡早起,别让我们担心,你过得好,我们才有心思享受新生活。”
苏父坐在苏诗雨对面,目光始终锁定在女儿身上,眼神里满是宠溺与疼惜,就像苏诗雨还是那个蹒跚学步的小女孩一般。
他缓缓伸出手,轻轻拍了拍女儿的肩膀,掌心的温度透过衣物传递过去,随后温声道:“傻丫头,别愁眉苦脸的,新家就在旁边呢,抬脚就到。说起来,那边本就是我来京都之前,特意费了不少心思为家里筹备的安身之所。当时初来乍到,情况紧急,各种杂事缠身,新家这边诸多事宜还没拾掇利落,这才先在你这儿落脚,也是权宜之计。”
苏父顿了顿,脸上浮现些许自豪,接着说道:“况且,那边也早早给你备好了房间,我有次去瞅了瞅,那风格样式,一准儿是你心仪的类型,温馨得很。”
说到这儿,苏父微微一顿,神色变得严肃了些,坐直身子,目光中透着不容置疑,“还有啊,你要回欧阳家,可不能随随便便就走,怎么也得让他们风风光光、堂堂正正地开车来咱苏家接你回去,这是咱苏家的骨气,也是对你的尊重。”
苏诗雨眨了眨眼睛,长长的睫毛扑闪着,心中虽有些不舍父母搬走,可听了父亲这一番话,也明白父亲的考量,她微微点头,小声嘟囔道:“好吧,那我明天要过去看我的房间去。还有爸,你说有没有可能把我这边和你那边打通连在一起呢?这样以后往来不就更方便了。”
一想到未来,既有新生活的期待,又有对往昔相伴时光的眷恋,眼中不禁流露出复杂的神色。
苏父听闻女儿的提议,眼中先是闪过一丝讶异,显然没料到她会想出这么个主意。不过转瞬,他便露出思索的神情,微微仰头,脑海中快速估量着打通房子的可行性,片刻后,重重点头应道:“这一点我还真没有想到,行,明天我们去看看,如果可行,就连起来,倒也能让咱们两家走动更便利,也省得你来回跑累着。”
苏母一直坐在旁边的软椅上,静静地看着父女俩你来我往地交谈,嘴角噙着一抹淡淡的笑意,眼神里满是对家人的眷恋。
这时,她见话题暂告一段落,便微笑着站起身来,轻轻抚平裙摆的褶皱,温柔地开口:“好了,我们现在先陪着诗雨去找欧阳夫妻俩,把诗雨的决定告诉他们,让他们先回去准备准备,也让人家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