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辉接了个任务,值守金川门,金川门在鼓楼西北面,沿着鼓楼外大街一路往长江边走,便是金川门。
赵辉觉着离家近,上下班方便,反正当差在哪儿都是当,这活不差的。
哪知回了军营跟大家一说,大家纷纷怨声载道。
大家同为亲军上直二十二卫(朱瞻基时才增至二十六卫),凭啥咱就得去守城门吹江风,别的卫就可以驻守皇城或内城呢?
更何况,守皇城每一个时辰巡逻一遍,守城门那可得一天十二个时辰每时每刻城墙上都得有人,工作强度大了不是一丁半点。
赵辉打圆场道:“咱们一千多号人,晚上上城墙的不过几十人,每个人轮流站一个时辰即可,其余人都可以在城下避风。”
大家吵吵闹闹,一肚子的牢骚。
赵辉有些恼怒,板起脸来,“指挥使大人也说了,怕咱们不愿意守城门,兵部近日又来调兵了,不愿意守城门的,咱们可以请命调去安南清剿猴子去。”
安南虽然已经平定,但还是有此起彼伏的抵抗,时不时需要从内地调兵前去补充兵力。
刚刚还吵吵闹闹的签押房顿时鸦雀无声。
有个年长些的百户张六一,他就是从安南因负伤调回来的,谄笑道:“金川门好啊,夏天吹江风!凉快!总比去安南强啊。”
张六一又转头跟其余军官煞有介事地讲道:“你们是没尝过,安南那鬼地方,又湿又热,不管打不打仗,身上衣服就没干过。活着的时候染瘴气,战死了身上还长蘑菇。”
大家听了倒吸一口凉气,再也没有半点怨言。
赵辉正色对大家道:“诸位,我们今天能在这里安心当差,是我们的父兄拼死作战换来的。望大家珍惜,不要身在福中不知福。”
提到战死的父兄,大家都有些悲怆,一个个肃立,静静听千户大人训话。
这时反倒是赵辉突然画风一转,笑道:“我知道大家辛苦,只要把差事办好了,能让大伙儿轻松的时候,我便让大伙儿轻松一些。”
大家纷纷露出笑容来,转头去准备迁营的事情。
接下来的日子,对于赵辉来说,就如同着名女星小黄鸭的胸部一般一“平”如洗、平平无奇。
上值、下值、然后每隔六七天找个理由离营回家。
比如老娘病了、给老爹上坟、老娘病了又好了又病了、再给老爹上坟、再再给老爹上坟,等等诸如此类的理由。
朱重八在南京登基后,曾经准许守城门的士卒回家照顾生病的父母。因为比996资本家还会压榨人的朱重八规定了,一年只有三个节假日可以休息,就是元旦(古代的大年初一)、元宵、冬至。
士兵们太苦太累了,所以朱重八准许家里父母病了没儿子照顾的,士卒可以请假回家,等病好了接着回来上班。
赵辉家近,骑马一刻钟就到,还通常请假只请半天或一天,卫指挥使便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照例准假。
准假的理由也很充分、并且符合大明朝的价值观——人家老爹死了,老娘病了,准他回家给老爹上个坟或者陪老娘看病,很合理吧?
什么?你说一个月怎么给老爹上好几次坟?人家老爹新丧,在地下思念儿子,托梦请他去坟前唠唠嗑不行吗?你管得着吗?
母亲刘氏很满意儿子这种状态——工作稳定、常回家看看,似乎癫症也好了许多,可见那“癫狂圣手”还是有几把刷子的。
赵辉也觉着很神奇,那精神科大夫开的那什么看起来像忽悠人的“孔圣枕中丹”,吃了后好像真的记忆力有所提高,自己看军令、公文什么的,往往看两遍就能记住了,颇受指挥使大人的赞誉。
“老登的丸子好像真有点用,他的医馆我就暂且不拆了,先记下来。”赵辉暗暗想道。
转眼,天气转凉,西北风越来越盛。
赵辉这时候才明白大家为啥不乐意守城门了,实在是城墙上太特么冷了。
别看金川门是在内城,内城外面还包着一圈的外城,实际上,由于这时代房屋低矮,加上江边本就民居稀少。站在金川门城楼上,就可以望见长江上点点的白帆。
所以,每次晚上在城墙上巡夜,那呼呼的北风,又冷又尖锐,刮得赵辉的脸庞感觉跟刨丝一般。于是,赵辉每次能偷懒就偷懒,草草巡逻一遍就回城下去烤火。
如果不出意外,赵辉可能会在城门官任上干到告老还乡。毕竟,摸鱼他是专业的,只要没人打扰他,他可以一直这么躺平下去。
外面是呼呼的西北风,城墙上是冻成狗、瑟瑟发抖的士卒,城楼下的棚子里,却是充满了温暖、肉香与快活的将士。
赵辉拿着佩剑叉着一块猪肉在火堆上烤着,肉滋滋地发出响声,时不时滴下几滴油到火堆里,腾起一阵火焰。
见烤得差不多了,赵辉忙差使人拿各种调料。
“野茴香(即孜然)!”
“川椒粉(即花椒)!”
“胡椒粉!”
胡椒在此时还算是稀罕玩意,也只有赵辉这种食不厌精的穿越者才舍得用胡椒来烧烤。
一帮子大小伙子盯着香气扑鼻的烤肉直流口水,大有滴到火堆上的趋势。
“香!真他娘的香!”大家交口称赞,恨不得立刻大快朵颐。
赵辉摇摇头,叹息道:“可惜现在还没有辣椒,要不然就完美了。”
此时辣椒还没有传入,或者已经传入了但还被当作观赏植物,总之,市面上还见不着。
众人在赵辉的指挥下,纷纷拿出短剑来,将肉分割成一小块一小块的,插在竹签子上。
赵辉随意点了个人,“先给城头上站哨的兄弟们送去,暖暖肚子。”
那人接过一大捧烤肉,用油纸包起来,掖在怀中,笑道:“保证不辱使命,我保证送到兄弟们手中时,一定是热的。”
赵辉又不放心道:“你小子半道上可别偷吃哈,上值的兄弟们下来,我可要问的,少一块肉唯你是问。”
众人哈哈大笑,那人乐颠颠地去了,边跑还不忘喊道:“我去去就来,千总爷记得给我多留两块肉。”
接着,赵辉才开始给棚里的诸人分肉,大伙儿兴高采烈,棚里棚外充满了快活的气息。
赵辉又将火堆上烧开的姜汤给大家分了,一边喝姜汤一边吃肉,虽然没有喝酒舒服,但好歹也能暖和暖和。
正在这时,空旷的街道上传来急促的脚步声。立时有站哨的士卒出声喝问:“什么人?”
“兵部急令!”
来人是个兵部的传令兵,来到棚中,见到此情形也是一愣。
“谁是今夜城门值守的守将?”
赵辉以为是来责难的,忙站起来,低了低头道:“末将府军前卫中千户所千户赵辉,在此候命。”
那人见赵辉的佩剑上串了大一串子烤肉,嘴角抽了抽,“千户好兴致。”
待验过了赵辉的关防,传令兵从怀中掏出封着火漆的军令,递给赵辉。
“兵部有急令,请赵千户接令。”
赵辉忙躬身双手接过,“末将接令。”
传完令,赵辉不忘给传令兵也来一块烤肉。
传令兵拗不过一帮人劝他,便小小的尝了一口。
“这是猪肉?”传令兵奇道,“从没吃过这么好吃的猪肉。”
没错,这时代,老朱家并不避讳猪肉、杀猪之类的字眼,那些说明代不能说杀猪、吃猪肉的统统都是谣言。大家不信谣、不传谣,团结在猫头的小说下,好好看书,多多打赏。
因为事涉机密,赵辉不能当众拆开火漆,他走到城门下面的一个门房里,这里是他一处签押房,验了验火漆上兵部印的真伪,这才将信封拆开来。
看完了军令,赵辉原本一脸笑容的脸上顿时严肃起来,走回火棚中,大声道:“都别吃了,来大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