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州御营。
李世民对军师徐茂公说:
“军师呀,朕看应梦贤臣领兵布阵,本领高强,但不知其兵韬武略学问如何?”
军师徐茂公说:
“陛下,要知贤臣才学,很容易,只须降旨元帅尉迟恭,要他做一篇《平辽论》,就行了。”
李世民连忙宣旨元帅进御营,尉迟恭来到御营:
“吾皇万岁!宣卿家有何旨意?”
李世民说:
“元帅,朕此去征东,未知胜败,今令你去做一篇《平辽论》与朕看。”
尉迟恭一听,又是懵了,心想,自己字不识丁,怎做得这个什么《平辽论》,叫张士贵做便了,说道:
“陛下,待本帅去做来。”
返回帅营,尉迟恭即吩咐左右:
“快传先锋张总兵进见。”
不一会,张士贵即来到,道:
“元帅大人,传末将有何将令?”
尉迟恭道:
“本帅奉旨,要你做一篇《平辽论》,快去做来。”
张士贵一听,也是懵了,平辽论,平辽论,怎个论呀,但这是旨令呀,只得应道:
“是!待末将做来。”
张士贵退出帐外,心道:这老黑子呀老黑子,哪壶不开提哪壶,你这个《平辽论》怎么做呀?
连忙返到自己帐中,与四子一婿说了,四子一婿,面面相觑。
一会,女婿何宗宪说:
“岳父大人,还是传薛礼来。”
张士贵说:
“贤婿说的好,传薛礼!”
“是!”左右应道,前去传薛礼来见。
一会薛仁贵来到,道:
“总兵大老爷,传小人有何指令?”
“薛礼,适才元帅要本总做《平辽论》,你可做得来?”
“回总兵大人,《平辽论》小人可以做得来。”
“好,薛礼快去做来。”
张士贵面露惊喜之色。
薛仁贵返回“月”号帐中,叫兄弟们回避,摆上香案,备了笔纸,供上天书,焚香......
“叮咚!天书系统开启......”
“《平辽论》已写就......”
这么快么?
薛仁贵把天书打开一看,《平辽论》赫然已经展现在其中了,字字明白,满心欢喜。
薛仁贵用笔纸细细抄写好,又收好了天书。
第二天一早,薛仁贵来到张士贵营帐中,说:
“大老爷,小人的《平辽论》做好了。”
张士贵心中大喜,接过一看,不错,文章论述精妙,字字清晰,条理分明,自己想都不敢想,这薛礼还真是能人。
随后,张士贵带着薛仁贵所写的《平辽论》前往尉迟恭帅营:
“元帅,《平辽论》做好了,是小婿何宗宪之功。”
尉迟恭大喜,展开一看,虽不认得字,但见字字工整,便惊叹不已,连连称好,然而他不知此乃薛仁贵所作。
“好,好,待本帅记上一功。”
尉迟恭又拿出功劳簿, 在何宗宪名下画了一个红杠杠,把功劳记在何宗宪名下。
那尉迟恭也不认得字,直接拿到御营:
“启陛下,《平辽论》在此,请过目。”
李世民道:
“好,取上来。”
侍臣接过,铺上龙案,李世民一看,上面写着:《平辽论》。
一看内容,甚妙,不禁高声念道:
“混沌初分盘古出,三才治世号三皇。
天生五帝相继续,尧舜相传夏禹王。
禹王后代昏君出,乾坤一统属商汤。
商汤以后纣为虐,伐罪吊民周武王。
周室东迁王迹熄,春秋战国七雄强。
七雄并吞为一国,秦氏纵横号始皇。
西兴汉室刘高祖,光武中兴后汉王。
三国英雄尊刘备,仲达兴为司马王。
杨坚篡周为隋王,国号兴称仁寿王。
天生逆子隋炀帝,弑父专权大邺王。
邺王邪政行无道,天下黎民尽遭殃。
天公降下真明主,重整乾坤归大唐。
施行仁政贞观帝,万民感戴太宗王。
平除四海番王顺,无道东辽又放狂。
明君御驾亲跨海,一纪班师东海洋。”
该《平辽论》,纵论从上古盘古之开天,三皇、五帝起,经夏、商、周、秦、汉、三国、隋等朝代更迭,变迁,兴衰,及历代帝王更替因由,尽展历史长卷。
最后盛赞唐太宗施行仁政,四海番王大多顺服,然东辽却又兴兵作乱、挑衅犯边,由此引出唐太宗御驾亲征,跨海平辽重要性。
其真是雄韬伟略,纵横捭阖,其落笔若山河入卷,星辰耀世,又似金戈鸣响,战鼓擂动,壮志填膺。
其怀匡扶社稷之心,展雄图以固金瓯,其志比鲲鹏展翅,扶摇九霄之上,若丰碑屹立,铭刻波澜岁月,千秋之业,熠熠生辉!
“好,甚好,甚合朕意。”
李世民看完,不觉大悦。
说毕,就把这篇《平辽论》递给军师徐茂公看,说道:
“军师呀,此去征东,看来三两载完成不了呀!”
军师徐茂公微微一笑,说:
“是呀,看这篇文章所说,看来得不少年头哦!”
李世民越发赞叹这位应梦贤臣的旷世才学了,还能预见到未来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