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清晨,当第一缕阳光透过窗棂洒进寝宫时,张嫣悠悠转醒。然而,她的双眼布满了疲惫之色,眼圈发青,显得十分憔悴。
李嬷嬷前来伺候时,看到张嫣这般模样,不禁惊呼道:“哎呀,娘娘昨晚没睡好呀。”
张嫣轻轻叹了口气,说道:“是啊,昨晚大雪下得很厚,那风声呼呼作响,吵得我难以入眠。”
李嬷嬷赶忙安慰道:“没事的,娘娘,我待会给您煮个鸡蛋,在眼圈旁边滚一滚,会好很多。待会您还要去皇后娘娘那里请安呢,下午的时候,我给您做个安神汤。”
张燕微微点头,应道:“好。”
张嫣收拾妥当后,前往皇后娘娘处请安。请安归来,她坐在榻上,思绪不由自主地飘向了明朝的那段历史。
想到孙若薇,张嫣心中感慨万千。诚然,孙若薇在政治上颇具手腕,这一点毋庸置疑。然而,她生的儿子朱祁镇,却着实令人失望。
就因为朱瞻基的喜爱,因为宫廷权力的平衡,朱祁镇被娇惯得不知天高地厚,最终葬送了大明的国力。堂堂一国之君,居然被瓦剌俘虏,这在历史上都是极为罕见的耻辱之事。
张嫣想着,既然自己穿越至此,决不能让这样的悲剧再度重演。朱祁镇的被俘,不仅有他自身的过错,也有其老师教导无方的责任。而孙若薇,作为母亲,也难辞其咎。她或许过于追逐权力,喜欢在宫廷中玩弄平衡之术。
对于一个国家的政治而言,平衡大臣之间、武将之间的关系或许有用,但对于培养一位合格的君王,这种平衡之术却未必适用。她没有搞清楚这其中的关键,没有将重心放在教导朱祁镇成为一位贤明的君主上。
而朱祁钰呢,他倒是一位难得的好皇帝。
孙若薇在朱祁镇被俘之后,虽鼎力相助,其中也有于谦的功劳。然而,朱祁镇最大的过错,一是被俘虏,使国家蒙羞;二是冤杀于谦,自毁长城。这难道不是不可饶恕的罪过吗?他无疑是明朝历史上的一大罪人。
张嫣闭上眼睛,脑海中浮现出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画面。
朱祁镇自幼生长在宫廷之中,被无尽的宠爱包围。他未曾经历过真正的磨难,不懂得民间疾苦,也不明白为君之道。在他的眼中,权力只是满足私欲的工具,而不是造福百姓、振兴国家的责任。
孙若薇或许在宫廷斗争中能够游刃有余,但在教育子女方面却显然有所缺失。她没有给予朱祁镇正确的引导,没有让他明白作为皇帝的使命和担当。
而朱祁钰,在危难之际登上皇位,展现出了非凡的才能和勇气。他励精图治,试图重振大明的雄风。只可惜,他的在位时间太短,未能彻底改变明朝的命运。
张嫣越想越觉得痛心疾首。一个国家的兴衰,往往系于君主一身。朱祁镇的昏庸无能,给明朝带来了沉重的打击。百姓受苦,国家动荡,这一切的后果都令人难以承受。
她站起身来,在房间中缓缓踱步,心中暗暗发誓,一定要尽自己所能,改变这一切。哪怕只是微不足道的力量,也要为明朝的未来贡献一份力量。
张嫣深知,要改变历史的走向并非易事。宫廷中的势力错综复杂,各方利益交织。但她不会退缩,不会畏惧。
此时,窗外的阳光洒在庭院中的花朵上,微风拂过,花瓣轻轻摇曳。张嫣望着这美好的景象,心中涌起一丝希望。
她想到,历史虽然已经注定,但未来仍充满变数。只要自己能够巧妙地利用宫廷中的局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