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4章 朱元璋到来
大明,奉天殿。
朱元璋眉头紧锁,翻来覆去的看纸质合同。
上面写着具体工作内容,工作时间,以及上班需要注意事项。
看了半晌,唤来王景弘,严肃问道:“你有没有听到奇怪声音?”
王景弘吓了一跳,以为有刺客,小心回复:“回禀陛下,奴才未听到。”
所以,下午签订合同时,确实只有他听到那道声音。
朱元璋喃喃自语:“难道出现神迹?”
就算他是开国皇帝,思索半晌也想不到结果,拿着合同步伐匆匆离开奉天殿。
马皇后老远听到他的呼唤:“妹子,妹子。”
“快来看这是什么。”
夫妻俩坐到一块儿,马皇后捏着洁白如玉的纸张,看着上面条条框框心中震撼:“陛下?”
朱元璋神情得意:“老早跟你说过,咱可是天命人。你瞧,被神仙选中,要我去百年后的世界看看。
妹子,你说,那时候的大明该有多繁华?
也不知标儿将国家治理的怎么样,老朱家子孙后代若是不听话,可得好好修理才是。”
听着朱元璋滔滔不绝讲述,马皇后眉眼含笑。
“陛下当真洪福齐天,待你去了后世,回来可要跟妾好生讲述。”
朱元璋拍拍她的手:“放心吧,咱肯定将后世神奇一一讲述,再带些宝贝回来。”
这一晚,夫妻俩躺在床上久久未眠,只待明日见识神奇世界。
“坏了。”
朱元璋忽然蹦起来:“明日还得上朝呢。”
大朝会一般凌晨五点开始,若无重要情况,会在七点左右结束。
朱元璋生怕大臣们出幺蛾子,耽误他上班。
也不管现在几点,唤来太监:“去,将太子唤来。”
彼时朱标正搂着吕氏睡觉,听到父王召唤不敢耽搁,匆忙穿好衣裳,来到皇后寝宫。
“儿臣参见父王,不知父王召唤儿臣所为何事?”
“标儿啊,你当了十三年太子,朝政处理的得心应手。明日就代父上朝,处理一天国事吧。”
朱标一听连忙下跪,心思百转千回。
“父王,您正值壮年,儿臣还有许多不懂之处,担不起大任。”
朱元璋知道儿子孝顺耿直,若不说出个子丑寅卯,他会因为此事担忧的睡不着觉。
上一秒精气神十足的大明皇帝,忽然脚步踉跄, 后退两步,虚虚咳了两声。
“标,标儿啊, 父皇偶感风寒,身子不好。这头就跟针扎似的……”
马皇后福至心灵,扶着朱元璋,忧心说道:“陛下还是好好休息,国事自有标儿操心。”
又严肃的叮嘱朱标:“若有拿捏不准之处,随时来问陛下。”
朱标心中担忧:“太医,快请太医。”
又担忧的看着朱元璋:“父王,戴太医医术高明,您一定会没事的。”
见儿子第一想法是关心他的身体,不是想着权力,朱元璋心中妥帖。
马皇后轻飘飘白了他一眼,还跟儿子玩心眼,当了皇帝就是不一样。
夫妻俩合伙哄走好大儿,朱元璋安心的躺在床上,这下能安心上班。
睡了一会又惊醒:“妹子,咱有点放心不下,标儿上朝时,还是在后面瞧着吧。”
马皇后:……
“都听陛下的。”
凌晨五点,大朝会开始。
朱元璋的心根本静不下来,一边听众大臣絮叨,一边听朱标如何应对,一边又要思考上班后经历的事。
在这难捱等待中,时间来到九点。
白光闪过,朱元璋身形消失。
马皇后怔怔看着这一切,一颗心噗通狂跳。
一会儿想陛下怎么回来,一会儿想太子处理国事会不会出错。
一会儿想神仙选人标准是什么,那个世界会不会有人欺负朱元璋。
愁的她眉毛拧到一块儿,饭都吃不下。
这一切朱元璋自是不知,他就知道本来在奉天殿呢,一转眼身边景色换了。
抬头望去,入目是雄伟壮观的大门,比大明皇宫都要气派。
身边站着一穿着怪异,笑意盈盈的女娃:“大明皇帝?”
这两日经历的一切太神奇,非人力所能做到。
他是聪明人,在成为皇帝前还当过和尚,对神佛一事略有所闻。
没摆帝王谱,拱手道:“仙子不必客气,唤我一声重八即可。”
祝央还没说话,听到磕头声:“太,太祖陛下!”
奇怪称呼引起朱元璋注意。
回头望去,地上跪着一身穿鹅黄色裙装,瞧材质不算很好。
容颜秀丽,说话细声细气,有点吴侬软语那味儿的女子。
听一嘴儿骨头都酥了,然朱元璋是何许人也,除了马皇后,美人再漂亮,对他也没有吸引力。
若是漂亮的过分,说不定死后还要拉着陪葬。
见对方唤他太祖陛下,顺口问道:“你是何人?为何唤我太祖。”
女子还没回答,被祝央拽起来。
“这是景区,不是大明,不要动不动搞下跪那套。若不能遵守,便回去吧。”
一句话,说的俩人心中一震。
祝央叹口气,景区只能有一个负责人,若她最听朱元璋的话,怎么开展工作。
员工之间有小团体可不成。
“董小宛,你抬头看看,这是招摇山。招聘时就已说清楚,这里人人平等,做好本职工作就成。”
朱元璋连连附和:“对对对,仙子说的对,董小宛是吧?以后见到咱无需下跪。平等,咱也追求平等。”
祝央看眼朱元璋,不愧是以讨饭之身,开辟无上大明之人。
见风使舵的能力厉害啊。
能迅速放下皇帝架子,别以为她没看到,董小宛下跪时,朱元璋眼神变了。
明显跟面对她时不同,端起皇帝架子,威严的很。
别说,当皇帝之人,身上散发的气势挺唬人。
“好了,时间不早了,我先带你们熟悉景区,稍后介绍工作内容。”
朱元璋嘴巴张开,想问点什么。
祝央一眼瞧出,这些皇帝来到现代第一件事,都是想知道他所处的朝代结果如何。
遂指着董小宛道:“重,重八啊。”
这个称呼喊起来有些拗口,祝央感觉莫名羞耻。
“小宛来自明末清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