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功效与作用:增强脾胃运化功能,改善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腹胀便溏等脾胃虚弱症状,促进营养吸收,为身体提供充足的养分。
- 用法用量:将白术切成薄片,每次取5 - 10克,用开水冲泡,焖泡10 - 15分钟后当茶饮用,可反复冲泡至味淡。也可将白术片放入锅中,加适量清水,大火煮开后转小火煮20 - 30分钟,取汁饮用,每日1剂。
燥湿利水
- 功效与作用:帮助人体排出多余的水分,减轻水肿现象,改善因水湿内停导致的身体困重、肢体浮肿、小便不利等问题。
- 用法用量:取白术10 - 15克,加入适量大米,一同煮粥。先将白术煎汁,再用其汁与大米煮粥,每日食用1 - 2次。或者将白术10克与茯苓10克搭配,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用。
固表止汗
- 功效与作用:通过益气健脾,加强肌表的固摄能力,减少因气虚导致的自汗现象,即不因劳累、炎热等因素而异常出汗。
- 用法用量:把白术研磨成细粉,每次取3 - 5克,用温水冲服,每日2 - 3次。也可将白术15克与黄芪20克、防风10克一起,加水煎煮30分钟,每日1剂,分2次服用,这便是中医经典的玉屏风散加味,增强固表止汗效果。
安胎
- 功效与作用:对于孕妇因脾虚等原因引起的胎动不安有一定的安抚作用,有助于稳固胎元,促进胎儿在母体内的正常发育。
- 用法用量:白术10 - 15克,与桑寄生15克、杜仲12克搭配,水煎服,每日1剂。但孕妇使用前务必咨询医生,严格遵循医嘱,确保用药安全。
增强免疫力
- 功效与作用:白术中的有效成分能够促进机体免疫细胞的活性,增强身体的抵抗力,帮助人体抵御外界病菌的侵袭,减少患病几率。
- 用法用量:将白术制成膏方服用。取白术500克,加水煎煮3 - 4次,每次煎煮1 - 2小时,合并煎液,过滤后浓缩,再加入适量蜂蜜或冰糖,熬制成膏状。每次服用10 - 15克,每日2 - 3次。
抗氧化
- 功效与作用:含有抗氧化物质,能够清除体内自由基,减少细胞的氧化损伤,延缓细胞衰老,对保持皮肤弹性、减少皱纹生成等有一定益处。
- 用法用量:白术10克,与红枣5枚、枸杞10克一起,用开水冲泡后饮用,可起到一定的抗氧化养颜作用。也可将白术10克研成粉末,加入适量蜂蜜,调成面膜敷脸,每周2 - 3次,能改善皮肤状态。
辅助降血脂
- 功效与作用:有助于调节体内脂质代谢,降低血液中胆固醇、甘油三酯等脂质成分的含量,对预防和改善高脂血症有一定辅助作用。
- 用法用量:取白术10 - 15克,与山楂10克、荷叶10克一起,加水煎煮后当茶饮,每日1剂。坚持饮用一段时间,观察血脂变化情况。
改善睡眠
- 功效与作用:通过调理脾胃,使气血生化有源,滋养心神,对因脾胃虚弱、气血不足引起的失眠、多梦等睡眠问题有改善作用。
- 用法用量:将白术10克、茯苓10克、酸枣仁15克,加水煎服,每日1剂,在睡前1 - 2小时服用。
缓解疲劳
- 功效与作用:能提升机体的能量代谢水平,增强体力,改善因脾虚导致的身体乏力、容易疲劳等症状,让人保持精力充沛。
- 用法用量:白术10克,与党参10克、黄芪10克一起,用开水冲泡当茶饮,每日1剂。或者将白术15克与鸡肉一起煲汤,每周食用2 - 3次,补充营养,缓解疲劳。
化痰止咳
- 功效与作用:对脾虚生痰导致的咳嗽、咳痰有一定的缓解作用,通过健脾燥湿,减少痰液生成,减轻咳嗽症状。
- 用法用量:白术10克,与陈皮10克、半夏10克一起,加水煎煮30分钟,每日1剂,分2次服用。也可将白术10克与杏仁10克、贝母10克搭配,制成药膳食用,如煲汤或煮粥。
白术:古老本草的多维解析与应用
一、生长产地分布
白术为菊科苍术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在我国有着广泛且特定的分布区域。其性喜凉爽气候,耐寒,怕高温多湿,对生长环境要求较为严苛。
白术的主要产地集中在浙江、安徽、湖南、湖北、江西等地。浙江磐安素有“中国白术之乡”的美誉,当地独特的盆地地形与温和湿润的亚热带季风气候,为白术生长营造了绝佳条件。其土壤多为砂质壤土,排水良好且富含有机质,产出的白术个大、质坚实、断面黄白色、香气浓郁,质量上乘,在国内外市场久负盛名。
安徽亳州也是白术的重要产区。亳州地处平原,气候适宜,土壤肥沃,凭借悠久的中药材种植历史和成熟的种植技术,所产白术产量可观,品质优良,在全国中药材市场占据重要地位。
湖南平江、湖北恩施等地,凭借山区独特的气候与土壤条件,也成为白术的优质产区。平江的山区海拔适中,昼夜温差较大,有利于白术有效成分的积累;恩施的土壤富含硒等多种微量元素,赋予了当地白术独特的品质。此外,江西的部分山区也有白术种植,为白术的供应提供了稳定的补充。
二、形态与特征
白术植株高30-100厘米。根茎结节状,膨大,略呈拳状,灰黄色,具不规则纵皱纹,顶端有茎基残留。茎直立,基部木质化,上部分枝多,全部茎枝绿色,光滑无毛。
叶互生,叶片3-5羽状全裂,裂片通常呈披针形至长椭圆形,长5-10厘米,宽1.5-4厘米,顶端渐尖,基部渐狭,边缘有刺状细锯齿,两面绿色,无毛,叶脉显着。
头状花序单生枝顶,直径2-4厘米,总苞钟状,总苞片5-7层,覆瓦状排列,外层及中层总苞片卵形至卵状披针形,顶端长渐尖,有刺状尖头,内层总苞片长椭圆形,顶端钝;花多数,全为管状花,花冠紫红色,长1.5-2厘米,顶端5裂,裂片长披针形;雄蕊5,花药线形,基部附属物长钻形,顶端有长尾;雌蕊1,子房下位,密被淡褐色绒毛,花柱细长,柱头2裂。
瘦果倒圆锥状,长约8毫米,表面被黄白色绒毛,顶端有冠毛,羽毛状,污白色,基部联合。花期8-10月,果期9-11月。
三、药用的部分
白术的药用部位主要是其干燥根茎。在冬季下部叶片枯黄、上部叶片变脆时采挖,除去泥沙,烘干或晒干,再除去须根。经过炮制加工后的白术根茎,即可入药,其蕴含的多种活性成分是发挥药用价值的核心。
四、附方功效与作用
四君子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 组成:人参(现多用党参代替)、白术、茯苓各9g,炙甘草6g。
- 功效与作用:益气健脾。主治脾胃气虚证,症见面色萎白,语声低微,气短乏力,食少便溏,舌淡苔白,脉虚弱。方中白术苦甘而温,健脾燥湿,助人参以益气健脾,为臣药。
参苓白术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 组成:莲子肉、薏苡仁、缩砂仁、桔梗各500g,白扁豆750g,白茯苓、人参、甘草(炒)、白术、山药各1000g。
- 功效与作用:益气健脾,渗湿止泻。用于脾胃虚弱,食少便溏,气短咳嗽,肢倦乏力。白术在方中健脾益气,与其他药物协同,增强脾胃运化功能,改善泄泻等症状。
完带汤(《傅青主女科》)
- 组成:白术30g,山药30g,人参6g,白芍15g,车前子9g,苍术9g,甘草3g,陈皮1.5g,黑芥穗1.5g,柴胡1.8g。
- 功效与作用:补脾疏肝,化湿止带。主治脾虚肝郁,湿浊带下。症见带下色白,清稀如涕,面色?白,倦怠便溏,舌淡苔白,脉缓或濡弱。白术用量较大,意在补脾燥湿以治带下之源。
补中益气汤(《内外伤辨惑论》)
- 组成:黄芪18g,甘草(炙)9g,人参6g,当归3g,橘皮6g,升麻6g,柴胡6g,白术9g。
- 功效与作用:补中益气,升阳举陷。主治脾胃气虚症、气虚下陷症、气虚发热症。白术助人参、黄芪益气健脾,为补益脾胃之要药。
苓桂术甘汤(《金匮要略》)
- 组成:茯苓12g,桂枝9g,白术6g,甘草6g。
- 功效与作用:温阳化饮,健脾利水。主治中阳不足之痰饮。症见胸胁支满,目眩心悸,短气而咳,舌苔白滑,脉弦滑或沉紧。白术健脾燥湿,运化水湿,使水饮去而脾运健。
归脾汤(《济生方》)
- 组成:白术、茯神、黄芪、龙眼肉、酸枣仁(炒)各30g,人参、木香各15g,甘草(炙)8g,当归、远志各3g。
- 功效与作用:益气补血,健脾养心。主治心脾气血两虚症及脾不统血症。白术在方中健脾益气,助气血生化之源,以资气血生成。
实脾饮(《重订严氏济生方》)
- 组成:厚朴(去皮,姜制,炒)、白术、木瓜(去瓤)、木香(不见火)、草果仁、大腹子、附子(炮,去皮脐)、白茯苓(去皮)、干姜(炮)各30g,甘草(炙)15g。
- 功效与作用:温阳健脾,行气利水。主治脾肾阳虚,水气内停之阴水。症见身半以下肿甚,手足不温,口中不渴,胸腹胀满,大便溏薄,舌苔白腻,脉沉弦而迟。白术健脾燥湿,与温阳药物配伍,增强温脾利水之功。
白术芍药散(《景岳全书》引刘草窗方)
- 组成:白术(炒)90g,白芍药(炒)60g,陈皮(炒)45g,防风60g。
- 功效与作用:补脾柔肝,祛湿止泻。主治脾虚肝旺之痛泻。症见肠鸣腹痛,大便泄泻,泻必腹痛,泻后痛缓,舌苔薄白,脉两关不调,弦而缓。白术补脾燥湿,为君药,使脾健则湿无所聚。
二陈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 组成:半夏(汤洗七次)、橘红各15g,白茯苓9g,甘草(炙)4.5g。可加生姜7片,乌梅1个。
- 功效与作用:燥湿化痰,理气和中。主治湿痰症。症见咳嗽痰多,色白易咯,恶心呕吐,胸膈痞闷,肢体困重,或头眩心悸,舌苔白滑或腻,脉滑。若湿痰较重,可加白术以增强健脾燥湿化痰之力。
安胎白术散(《外台秘要》引《删繁方》)
- 组成:白术、芎?各2.5g,蜀椒(去目并闭口者,汗)1.5g,牡蛎2g。
- 功效与作用:健脾益气,养血安胎。主治妊娠胎动不安。方中白术健脾益气,固护胎元。
五、举例十个使用方法治疗与疗程
治疗脾胃虚弱,食欲不振
- 用法:白术10g,党参10g,茯苓10g,炙甘草6g,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用。
- 疗程:一般2-4周为一个疗程,可根据食欲改善情况适当延长疗程。
调理脾虚泄泻
- 用法:炒白术15g,山药20g,芡实15g,白扁豆10g,煮粥食用,每日1-2次。
- 疗程:3-6周为一个疗程,以大便恢复正常成型为判断疗效标准。
缓解痰湿咳嗽
- 用法:白术12g,茯苓12g,陈皮10g,半夏10g,水煎服,每日1剂。
- 疗程:2-3周为一个疗程,观察咳嗽、咳痰症状的缓解情况。
辅助治疗水肿
- 用法:白术15g,茯苓皮20g,大腹皮10g,生姜皮6g,水煎服,每日1剂。
- 疗程:根据水肿消退情况而定,一般4-8周为一个疗程。
改善妇女脾虚带下
- 用法:白术15g,山药30g,芡实15g,白果10g,水煎服,每日1剂。
- 疗程:3-5周为一个疗程,以带下量、色、质恢复正常为目标。
治疗小儿消化不良
- 用法:白术6g,鸡内金6g,炒麦芽10g,研成细粉,每次3g,每日2-3次,用温水冲服。
- 疗程:2-3周为一个疗程,观察小儿食欲和消化情况。
缓解气虚自汗
- 用法:白术15g,黄芪20g,防风10g,水煎服,每日1剂。
- 疗程:3-4周为一个疗程,以自汗症状减轻为判断依据。
辅助治疗慢性胃炎
- 用法:白术12g,白芍12g,延胡索10g,甘草6g,水煎服,每日1剂。
- 疗程:6-8周为一个疗程,可结合胃镜复查结果判断疗效。
治疗妊娠胎动不安
- 用法:白术15g,桑寄生15g,杜仲12g,水煎服,每日1剂。
- 疗程:根据胎动情况,一般2-4周为一个疗程,需密切观察孕妇及胎儿状况。
改善失眠(心脾两虚型)
- 用法:白术10g,茯苓10g,酸枣仁15g,当归10g,水煎服,每日1剂。
- 疗程:4-6周为一个疗程,观察睡眠质量改善情况。
六、食疗配伍与禁忌
(一)食疗配伍
白术猪肚粥:白术30g,猪肚1只,粳米100g。将猪肚洗净切成小块,与白术同煮取汁,去渣后加入粳米煮粥。此粥具有健脾益气、消食和胃的功效,适用于脾胃虚弱、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
白术茯苓炖排骨:白术15g,茯苓15g,排骨500g。将排骨洗净切块,与白术、茯苓一起放入砂锅中炖煮。有健脾利湿、强壮筋骨的作用,适合脾虚湿盛、肢体困重之人。
白术红枣茶:白术10g,红枣5枚。将白术、红枣一起用开水冲泡,代茶饮。能健脾养血,改善面色萎黄、脾胃虚弱等症状。
白术山药糊:白术10g,山药30g。将两者研成细粉,用开水冲调成糊状食用。可健脾止泻,对小儿脾虚泄泻有较好的食疗效果。
白术陈皮鸭:白术15g,陈皮10g,鸭1只。将鸭处理干净,与白术、陈皮一同炖煮。具有健脾理气、滋阴养胃的功效,适合脾胃虚弱又有气滞者。
(二)禁忌
阴虚内热者忌用:白术性温燥,阴虚内热者服用后可能会加重口干咽燥、五心烦热、潮热盗汗等症状。
津液亏耗者慎用:如出现大便干结、小便短少、舌红少津等津液不足表现,应慎用白术,以免进一步伤津。
孕妇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虽然白术有安胎作用,但孕妇体质各异,务必在医生指导下合理应用。
七、炮制方法,以及相应的剂量和使用
(一)炮制方法
生白术:将采挖后的白术根茎洗净,晒干或烘干,即为生白术。生白术长于健脾燥湿,利水消肿,常用于水肿、痰饮等病症。一般生白术的用量为6-15g。
炒白术:取生白术片,置热锅内,用文火加热,炒至表面深黄色,偶见焦斑时,取出晾凉。炒白术可增强健脾止泻作用,多用于脾胃虚弱、食少便溏等情况。炒白术的常用剂量为6-12g。
麸炒白术:先将锅烧热,撒入麦麸,待冒烟时,投入白术片,迅速翻动,炒至白术呈焦黄色,逸出焦香气,取出,筛去麦麸。麸炒白术能缓和燥性,增强健脾和胃作用,常用于脾胃不和、运化失常等。麸炒白术的用量一般为6-10g。
(二)科学依据
现代研究表明,白术含有挥发油,主要成分有苍术酮、苍术醇、白术内酯等。这些成分具有多方面的药理活性。白术能调整胃肠运动功能,对胃肠平滑肌有双向调节作用,既能抑制胃肠蠕动亢进,又能兴奋胃肠功能低下者。其挥发油可促进胃液分泌,增强胃蛋白酶活性,有助于食物消化吸收,这与中医认为白术健脾益胃的功效相契合。
白术还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白术多糖可提高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促进淋巴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增强机体的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反应,从而提高人体抵抗力,预防疾病。此外,白术有一定的抗氧化作用,能清除体内自由基,减少氧化应激对细胞的损伤,延缓衰老进程。在心血管方面,白术能扩张血管,降低血压,对心血管系统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对血糖也有调节作用,可使低血糖动物血糖升高,高血糖动物血糖降低,具有类似双向调节的功效。这些科学研究成果,为白术在传统医学中的广泛应用提供了坚实的现代科学基础,也为进一步开发利用白术的药用价值提供了依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