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议厅御案后,朱由校正在批阅着堆积如山的奏折。
要说甩开内阁单干,最麻烦的事情就是少了人员对海量的奏折,进行初步筛选和整理.
大明之大,事情之多,一天产生的奏折是个非常夸张的数字。
还好朱由校自己有些文人,但朱由校吸取了之前内阁的教训,收回了票拟的权力。
所谓票拟就是对奏折上报的事情做一个大致的分析,用笔墨将处理意见写在小票上以供皇帝参与。
这种看来起辅助的玩意,原本是朱棣的临时之举,没想到后来内阁势力会那么大。
票拟对皇帝有极大的危害。
特别是年幼的皇帝,他根本没有看过奏折全文,不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只是机械地参与内阁的票拟。
票拟运行时间长了,皇帝便会失去处理政务的能力。
所以,朱由校特意将票拟之权收回已用,只是他自己的精力也有限,便让几个文人做了一点分拣归类的工作。
话虽如此,面对着桌上堆着的大量奏折,朱由校也是头痛不已,只能加快批阅的速度,像军、政、民生之类需要及时处理的,就由文人整理出来优先处理,像一些刑名之类的,就慢慢再批呗!
现在的魏忠贤很闲,朱由校收回了内阁的票拟之权,更不可能给魏忠贤批红之权。
这批红之权便是皇帝对奏折内容的指示,本来这个权力是牢牢掌握在皇帝的手里,任你文臣下笔千言,皇帝给你否了,你就玩不转。
不过,做皇帝就像读书,并不是每个皇帝都喜欢读书的。
有明一代,明武宣朱厚照的刘瑾、明神宗前期的张居正都曾同时拥有批红权和票拟权,而这两位,刘瑾被称为立皇帝,张居正被称为首席活太师,可见这两项权力在某种巧合之下,还是会由外人掌握的。
这就是人性的懒散了,世人都以为皇帝天天三宫九院,只图快活。
那这谣传,稍有进取之心的皇帝,最低程度都要每天批阅大量奏折。
光光这一条,就耗费了皇帝大量的时间、精力,哪有谣传那么快活。
忽然,朱由校只觉一阵强烈的恶心,他的脸色瞬间变得煞白。
手中的朱笔“啪”的一声掉落,在奏折上晕染出一片刺眼的红。
朱由校急忙捂住嘴巴,身子在微微颤抖。
额头上忽然冒出豆大的汗珠,紧接着,朱由校只觉得浑身发冷。
“什么情况?染风寒了?”
朱由校强压下心中的恶心,将掉落在奏折上的朱笔提了起来。
“为什么奏折上的字在乱飘?”
朱由校觉得头晕目眩,眼前的字迹变得模糊不清起来,御案好像也在摇晃,他勉强支撑着,双手扶着桌子缓缓起身。
可双腿发软,几乎站立不稳。
平日里坚毅的眼神此刻满是痛苦,这莫名的恶心头晕频频发作,让他对自己的身体状况产生了怀疑!
“陛下,您没事吧!”
魏忠贤一直陪伴在朱由校左右,眼见朱由校站立不稳,急忙上前扶住朱由校:“啊――,陛下,你额头上怎么有这么多汗?”
魏忠贤的公鸡嗓子发出尖锐的叫声:“快传太医――――――”
床榻边,气氛凝重得让人窒息。
朱由校半卧于龙榻之上,面色苍白如纸,额头冒出细汗,往日的威严已被病痛折磨得所剩无几。
太医院院使李云年带着一众太医,神色匆匆地赶来。
他们整齐地跪地请安之后,便迅速围到朱由校的旁边。
李云年先伸手搭在皇帝的手腕上,开始仔细地把脉。
其余太医也是屏气凝神,紧盯着李云年的一举一动。
魏忠贤、顾金印、秦良玉、黄宗羲等一众心腹也满是焦急之色。
陛下,事业刚刚起步,你可不能出事啊!
你若出事,我等皆为粉末了!
良久,李云年松开了手,又让朱由校伸出舌头,仔细地观察着舌苔,询问最近饮食、睡眠等情况。
一番诊断之后,李云年起身,另一位长须白发的老太医又依照刚才的流程走了一次,一群太医围在一起讨论着应对之法。
“李院使,皇上脉象虚弱,心神不安。依我之见,此为气血亏虚之症。但是为何恶心发晕,这点我没搞明白!”
那个白发太医道:“许是陛下偶染风寒,加之最近操劳过度吧!”
李云年点了点头,却又面露犹豫之色:“话虽如此,可皇上这症状,与风寒又不是十分之像。似乎并非是单纯的气血问题啊!”
太医们商议良久,却没有得出明确无误的结论。
最终,李云年无奈地走到龙榻前,跪地奏报道:“陛下,经臣等集体诊断,陛下为气血亏虚,心神失养所致。臣等开一调气养血的方子,以补气安神,调养陛下龙体。”
说罢,便提笔写下药方,党参、枣仁、茯苓等药材一一在列。
朱由校微微点头,疲惫地挥了挥手,示意太医们退下。
待太医们退下之后,朱由校又挥手示意旁边的黄宗羲等人上前。
“陛下―――”
魏忠贤不知道什么时候眼眶通红,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掉。
要说这魏狗虽然坏到掉渣,但他很清楚自己的定位:自己只是皇帝的一条狗,若是皇帝没了,自己这条狗也就玩完了。
对于朱由校的生死,这魏狗比谁都要上心。
“别鬼叫鬼啼的,老子还没死呢!”
朱由校强打精神,在魏忠贤的帮忙半躺在龙榻上。
“秦良玉!”
“臣在!”
朱由校看着秦良玉,心里升出一丝欣慰:遍观大明武将,唯有这个四川的土司担起了护国重任,实在是女性之楷模啊!
“全军警戒!整个通州凭路引方能放行!”
秦良玉一愣,道:“臣遵旨!”
“顾金印!黄得功”
“臣在!”“末将在!”
“黄得功你领一万骑兵,随顾金印一起控制京城,若有不从,杀无赦!”
顾金印和黄得功对视一眼,从对方的眼睛里看到了震惊!
皇帝这是想干嘛?
封锁京城??
现在又没有什么战事,贸然封锁京城会让天下震动啊!
顾金印嘴巴动了动!
“臣遵旨”“末将领旨!”
朱由校看着太医写好的药方,猛地将药方抓在手上,揉成一团丢了出去。
明朝皇帝多有死得不明不白,朱由校对太医根本不信任,他们开的药方朱由校更是弃之不用。
这些太医,你说他们没本事倒也不见得。
可毕竟是医治皇帝,谁敢冒险?
若是冒险用药,救回皇帝的性命倒也罢了,可万一皇帝挂了,开猛药的太医能逃得了?
所以,太医们为了明哲保身,那是一味虎狼之药都不敢用。
正常的历史上,朱由校快死之时,还喝什么仙方灵露饮,所谓灵露,后世查看之后,原本只是一些米汤,足见太医们的小心谨慎!
黄宗羲的脑袋转得很快,陛下如此安排,很明显陛下担心某些事情啊!
“黄宗羲!”
“臣在!”
“速速清点名下产业,所贮钱粮!将这些整理成册!”
“臣遵旨!”
黄宗羲猛地一激灵,妈的,不是吧!
陛下好像在作遗嘱一样,这个感觉可真是不好啊!
一道闪电,划过了黄宗羲的脑袋。
他是一个商人,最会从利益的角度考虑问题。
陛下偶发风寒,可为什么要全军警戒,京城戒严。
很明显,陛下的疾病比表面上的更严重,这点只有生病的人自己才知道。
陛下现在没有龙子,若真的挂了,大统将由谁继承?
混蛋啊!
黄宗羲忽然认识到自己计划中的一个巨大漏洞。
他黄宗羲忠心投靠朱由校是不假,可这样的合作对象不是每天都有的。
难得陛下不岐视商人,更是重用商人。
若是换上另一个皇帝,那商人还是会受到打压的。
再说了,皇帝没有儿子,死后谁当皇帝,还不是文臣集团的一句话?
一想到朱由校若是身死,那自己这黄氏一脉都会被敌人啃食干净。
黄宗羲不由自主地打了一个激灵。
陛下,你可千万不能有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