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章 嵩山行
“爷爷,您有没有想过我们很可能还会经历一次战争呢?”文建凡问道。
“战争?谁怕啊?!你谁是哪个国家?美帝?还是苏修?大不了你爷爷我在上一次战场,杀他几个狗日的。”老爷子瞬间变了脸色。
“呃,不会是他们,美帝现在经济情况不好,越战没打赢,还在舔伤口呢,苏修现在也是缓和政策,他们也不会随便对我们动手的,倒是南边,我们的南海地域辽阔,海军又不够强悍,要起冲突也只可能是南边。”文建凡平静的说道。
“人不犯我我不犯人,咱们国家怕过谁吗?”老爷子有些不屑的说道。
“唉,我不是说怕谁,而是咱们国家做了防备吗?去年的时候越南就赶走了我们不少侨民,还没收了他们的财产,他们这是被苏联当枪使了,有意和我们国家为敌啊。您那些战友要是有研究这个的,您最好还是提醒一下。”文建凡提醒道。
“不可能,绝对不可能,他们现在还在统一阶段吧,自己家里的事情还没处理好,咱们还给了他们那么多无偿的援助,给他们一万个胆子,他们也不敢对我们动手的,不然那不是滑天下之大稽了么?”老爷子怎么可能相信文建凡的话。
老大也坚定的站在老爷子这边,曾经亲密无间的兄弟,怎么可能会撕破脸呢?文建凡知道自己这是唱了一曲《阳春白雪》,没人能懂啊。
郁闷了一晚上的文建凡草草的洗漱了一遍,今天约好了去亲戚家里走一走,尤其是几个姑妈家里。老一辈讲究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娘家强势的话,女方在夫家的日子就会好过很多。
待在乡下的日子过得很快,每天一幅速写,或是风景,或是一幅行书临摹,练习的是笔意。一转眼就过了大年初三,该拜访的亲戚朋友都拜访了一遍,不算买的东西,钱花出去小两千块。老爷子还惦记着去汴京的事,文建凡自然也要跟着一起回程。
“爷爷,这是介绍信,一共三张,一张湘省省委的,一张湘省高院的,还一张是辽省省委的,您自己看看,还需要什么不?”文建凡的萝卜章做得十分逼真,完全看不出破绽。
“行了,你自己直接回四九城吧,我到了郑市就下车。”老爷子言简意赅的说道。
文建凡搞不懂老爷子的心态,不就是当过一段时间的警卫么,怎么能有这么深厚的感情呢?以自己的能力完全不需要介入所谓的政治就能生活得很好,二十岁退休不是梦想啊。
很快郑市就到了,目送老爷子下了火车,文建凡还是有些不放心,唉,再怎么也是爷孙呐,只是当文建凡出站的时候,视野里已经找不到老爷子的身形了。
郑市是个年轻的省会城市,星城还只是被文夕大火烧过,而这个城市以前完全就是个小县城。五十年代因为京广铁路才成为的省会,没什么东西好看的。
老爷子既然不需要自己,那去哪里呢?要不去少林寺看看?说不定真的有七十二绝技,真有隐姓埋名的扫地僧呢?只是身上带的东西有些多,干脆寄存在火车站吧。
一个人出行就是这点好,想去哪里就能去哪里,只要带着钱和全国粮票,再加上一张介绍信,天下之大,哪里都能去得。
一个背包,一支箫,一个画板,文建凡坐上了去登封县的长途客车。哪怕是春节,全国各地都照常上班,所以客车里人不是很多。
一路上颠簸着,时不时还有人在车厢里呕吐,空气里弥漫着酸臭的味道。开窗也只能短暂的开一小会儿,不然窗外刺骨的寒风能把人冻感冒。这已经不是旅行了,完全是在遭罪啊!
小县城到了的时候,已经到了傍晚。晕头转向的文建凡下了车,拿出国家棋院开具的介绍信,找到县委招待所住下。他的肚子虽然很饿,但一路上的酸臭味把他熏了个够呛,感觉吃不下任何东西。
第二天起床,文建凡的肚子已经饿的咕咕叫了很多遍,招待所的面条救了他一命,一碗哪里够啊,两大碗面条下肚,吃饱喝足,文建凡开始打听这附近历史悠久的少林寺,结果招待员鄙夷的看了文建凡一眼说道:“少林寺哪有啥子东西看哟,三十年代就被一把大火给烧了,你要看还不如去嵩岳寺去看看呢,那里至少还有北魏时期的塔楼,再往上面还可以到封禅台,只是这大冬天的,你就在山下转转得了。”
一席话把文建凡给说懵了,《少林寺》电影里不是挺好看的么?怎么就是破破烂烂呢?既来之则安之,管那么多呢,还是四处看看再说吧。
在供销社里买了些吃的,文建凡开始了入山之旅。确实这时节真不是游山玩水的好时候,无论是爬坡还是爬楼梯,都要小心翼翼的,当嵩岳寺塔静静地矗立在眼前的时候,丰硕饱满的曲线,与峻峭突兀的峰峦交相辉映,厚重敦实的塔体,与苍翠挺拔的松柏相互凝望,显得气势恢宏。
画板打开,文建凡来了张嵩岳寺的速写,到了塔下,再来一张速写。文建凡不是研究建筑的,不必考虑别的,找最佳角度画下来就行。
中岳嵩山,还是有些东西看的,接下来就是继续爬山了。
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王安石的意思很明确,想看绝美的风景,就得到没什么人的地方去,一路上摸爬滚打,累个半死,才能到达,所以一定要做好准备再去。
苦不苦,想想长征二万五,累不累,想想革命老前辈。要不是一路的风景绝佳,打死文建凡也不愿意爬四个多小时的山到峻极峰来看云海,这还不包括文建凡写生的时间。
“崧高维岳,骏极于天。”王安石确实没有骗人,难怪那些皇帝老儿都争先恐后的来嵩山封禅呢。文建凡现在身体很暖和,简单的吃了三块饼之后,又拿起了画笔,他想把对面的山峰画下来。
还有很多画画的技巧还没学,文建凡有些不耐烦了。画画最需要心平静气,搁好画笔,文建凡抽出了箫,音乐能让人舒缓下来。山顶的风有些大,他的手有些不听使唤了,大冬天的,也只有文建凡这种傻子才爬到山顶上来看风景。
画稿还是要完成的,事情做了一半怎可半途而废?只是拿笔的时候不小心把笔碰了下去,偏又赶上一阵狂风,画笔不偏不倚直接卡在了石缝中。
衣服穿多了不方便伸手去够,文建凡只好四下寻找趁手的木棍或者枝条,好不容易折了根树枝,又绕错了方向,他自己还浑然不觉。
“咦,我的笔呢?”文建凡用树枝扒拉着岩石缝里的积雪,笔没看到,反倒见到了一抹亮色。
这是啥东西?香烟里的金色箔条?不对,那玩意儿一拨就动,这个咋就拨不出来呢?文建凡加大了拨弄的力度。
“啪”的一声,树枝折了,文建凡更加好奇这是个什么东西了。小心翼翼的站稳身体,文建凡不断加速拨弄着泥土,很快,一条长长的金片就完整的展现在眼前。
是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上面脏兮兮的,却有字刻在上面。文建凡用雪擦了擦,短短的几句话就有好几个字不认识,这就有意思了。
上言大周圀主武曌好乐真道长生神仙谨诣中岳嵩高山门投金简一通乞三官九府除武曌罪名太岁庚子七 甲申朔七 甲寅小使 胡超稽首再拜谨奏
一共五个生僻字,文建凡就认识一个。别的字可以不认得,“武曌”二字文建凡还是知道的,一代女皇武则天嘛!不管了,老武同志一定是用的金子做的这个玩意儿,银子都辱没了女皇同志不是。
小心翼翼的放进了背包,这才记起自己是来找笔的,笔还静静地卡在另一处岩石缝里呢。自己的东西,一件也不能丢,文建凡把毛笔勾了出来,继续完成未完的画作。
下山的时间有些晚了,当冲到招待所的时候,饭点都已经过了一个小时。也难怪,文建凡好长一段路是打着手电下来的。点菜还是有的,文建凡不介意请招待所的服务员和大厨一起再吃一顿肉,顺便听听周边好玩的景点。
很失望,在当地人的口里,哪里还有什么好玩的地方,再美的风景,天天路过,那还有什么稀罕的。不信你问问博物馆周边的人,看看那些当地人去没去过博物馆。
少林寺再怎么破烂,文建凡还是要去的,经典电影啊!不去看看又怎么能知道是不是适合将来的拍摄呢。
文建凡早上打拳的时候,看到不少人在晨练,只是他们更多的是打的套路,只有拳,没有法。也就是说他们很多人打拳都是虚有其表而已。
老爷子说过的,古代的武术都是拿兵器的,只是很多兵器都不准民间使用,于是才逐渐演变成拳法的。有的是脱胎于枪,有的是脱胎于盾和刀,只有咏春拳是短刃刺杀术。
随着练习的逐步加深,文建凡也是越来越觉得老爷子说得不错了。而且一个被石友三随意烧毁的寺庙,估计也没剩下几个厉害人物。功夫再高,也怕菜刀,何况石友三属下拿的都是带子弹的枪呢。要是文建凡的年纪再大一些,力气再足一些,说不定真的会上山比一比。
少林寺一行令文建凡大失所望,寺庙里到处残垣断壁,没见到几个僧人,传说中练武的地方少林寺毗卢殿,也叫做千佛殿,地上虽然凹凸不平,但要说是练拳脚练出来,文建凡是不太相信的。
文建凡正准备回去,寺院里就传来了摇铃声。一位袈裟上打着补丁的和尚看着文建凡孤身一人,便邀请他一起吃顿斋饭。
“师傅,咱们这寺院里现在还有多少和尚啊?”文建凡好奇的问道。
“十七个,小施主莫非是想入空门?”和尚师傅一口的中原官话。
“不想,不想,我就是好奇,想看看少林的武术,还准备这几年捐笔款子修缮一下寺庙。”文建凡完全没有当和尚的念头。
“会武术的还剩三个,你要是能捐十元,表演给你看也不是什么大事。”这年月少林寺处境艰难,十几个人守着二十八亩薄地过日子,香客也没有几个,日子都快过不下去了。
文建凡从包里拿出贰佰元的信封递给了这位和尚,问道:“还没请教您的法号是?”
“行正,我是这个少林的住持。敢问小友是四九城的吧?瞧您这天庭饱满,地阁方圆......”
“停,停,停。您不是算命的先生,我也不是什么官家子弟,您算一算,整体修缮一下大概需要多少钱,如果可能的话,三年之内我就想办法捐给少林寺,不过到时候咱们需要签个协议。”文建凡不想和和尚说面相的事情。
老和尚有些气馁,三年,三年时间可太难熬了。看着老和尚无趣的表情,文建凡笑着说道:“别嫌时间长,我说过的话肯定算数,留个地址给你们,如果三年之内我没来,你们直接到我家讨要就是了。”
留下了四九城的地址,文建凡走了。武僧的功夫也就那么回事,棍法还行。
两百元换了顿斋饭和一本《易筋经》,只是这本书怎么看都不是佛家的典籍,更像是道教的功法。其中元精、元气、元神、导引、吐纳、清虚、阴阳等术语,文建凡怎么看都觉得货不对版。
回去拿给爷爷看看再说吧,等他老人家练了觉得好自己再练也不迟。
又是一段苦难的行程,这狗日的司机是要赶着去投胎么?文建凡自己也没忍住哕了出来。等到了郑市的时候,地上都是一滩滩的呕吐物。
在郑市休整了一天,文建凡取了寄存的行李,这才启程回四九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