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飞逝,转眼间三天已过。这一天清晨,天色尚未大亮,张牛角和褚燕便亲自率领着将近两万名士兵,如汹涌澎湃的潮水一般,浩浩荡荡地向着应陶城进发。
与此同时,应陶城中的守将也早早察觉到了城外的异动。当那密密麻麻的敌军身影出现在视野之中时,守将顿时大惊失色,急忙下令敲响战鼓,紧闭城门,并迅速组织士兵们四处布防,严阵以待,一场激烈的攻防大战即将拉开帷幕……
这些由各种途径拼凑而成的黄巾士兵,终究不像训练有素、纪律严明的官兵那样听从命令。张牛角深知自己所率领的这支大军存在着人员混杂、难以统一指挥调度的棘手问题。然而,为了能够一举攻克应陶这座城池,他毅然决然地决定亲自出马,身先士卒以激励士气。
只见张牛角转过头来,对着围聚在身边的众多头领高声喊道:“诸位兄弟!谁能率先登上那高耸的城墙,我便赏赐给他整整一百两黄金!一旦我们成功攻入城中,里面的金银财宝和美貌女子尽可随意抢夺!”听闻此言,张牛角身后的众头领顿时兴奋不已,他们扯起嗓子发出阵阵嗷嗷乱叫之声。
就在此刻,随着张牛角猛力一挥手中的兵刃,下达了进攻的命令之后,他更是毫不犹豫地一马当先,拖拽着沉重的云梯向着城墙急速冲去!与此同时,城墙上负责防守的官兵们见到黄巾军如潮水般涌来,纷纷弯弓搭箭,朝着城下汹涌冲锋的黄巾士兵射去。
由于这些黄巾士兵大多缺乏完备的盔甲防护,面对密集如雨的箭矢攻击,许多人瞬间就被射中倒地。而正在奋勇向前冲锋的张牛角,突然间也不幸被一支流矢击中,强大的冲击力使得他一个踉跄跌倒在地。
见此情形,紧跟在他身旁的护卫们急忙冲上前去,七手八脚地将受伤的张牛角迅速拖回到后方的营地之中。
经过一番查看,众人惊恐地发现,那支流矢竟然不偏不倚地射中了张牛角的心脏部位。此时此刻,原本威风凛凛的张牛角已然面色惨白如纸,气息微弱得如同风中残烛一般,生命垂危。
褚燕心急如焚地飞奔到张牛角身边,紧紧地握住他那逐渐失去温度的手,眼中满是难以置信和悲痛之色。怎么也想不到,这位英勇无畏、身先士卒冲锋陷阵的豪杰,如今竟会落得如此凄惨下场。
张牛角艰难地睁开双眼,用仅存的最后一丝力气断断续续地说道:“我……死后,就由褚燕兄弟你来接替我的位置吧!一定要继续完成我们的黄巾大业啊!”话音刚落,张牛角便头一歪,直直地离开了这个世界。
看着眼前已经没有了气息的张牛角,褚燕一时间百感交集,心中犹如打翻了五味瓶一般不是滋味。想当初,自己积极响应大贤良师的号召,毅然决然地投身于起义之事。
然而,自起事以来,却是屡屡战败,处处碰壁。本以为此次满心欢喜地投靠到张牛角麾下,能够迎来转机,开创一番新局面。谁曾料到,这刚刚燃起的希望之火尚未熊熊燃烧,张牛角却已不幸身亡。
褚燕沉浸在巨大的悲伤之中,久久无法自拔。但他深知此刻并非消沉之时,还有众多兄弟们正眼巴巴地望着他,等待着他的指示。于是,他强忍着泪水,努力让自己冷静下来。
稍稍平复心情后,褚燕缓缓转过身去,面对着身后的众人,高声喊道:“诸位兄弟,我张牛角兄长为了咱们的黄巾大业,不惜亲身涉险,奋勇杀敌,最终壮烈牺牲。
而我褚燕自问无甚德行与能耐,实在难以担此重任啊!不过,为了不辜负张兄临终所托,为了完成他未竟的伟大事业,从今日起,我褚燕决定改姓为张,从此名为张燕!我将继承张将军的遗志,带领大家继续奋战到底,誓要推翻这腐朽黑暗的统治,建立一个公平正义的新天下!”
随后,张燕望着那众多神情沮丧、士气低落的黄巾士兵们,心中不禁涌起一阵忧虑。他深知此时若继续强行作战,恐怕只会让局势变得愈发糟糕。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张燕果断地下达了撤退的命令,带领着这支残兵败将辗转前往太行山的其他偏远地区。
经过数日的艰苦跋涉,终于有一天,张燕率领着队伍来到了黑山山脉。他放眼望去,但见此地地域广阔,人烟稀少,四周山峦起伏,地势险要,实乃一处屯兵存粮的绝佳之地。张燕当机立断,决定就在这里安营扎寨,以图东山再起。
由于张燕所驻扎的地区名为黑山,再加上他一直以来都高举着“劫富济贫”的大旗,因此在这里深受那些流离失所的流民和贫苦百姓的拥戴与敬爱。平日里,张燕更是时常施行仁义之举,对周围的百姓关怀备至。久而久之,周边的百姓便亲切地称呼张燕手下的士兵们为“黑山军”。
随着时间的推移,得到了周边百姓全力支持的张燕也逐渐幡然醒悟,明白了一个道理:只有获得民心,才能真正拥有天下。从此之后,张燕开始积极地大肆扩张自己的领土,并致力于为那些饱受欺压的普通百姓伸张正义、打抱不平。
而整日沉浸于酒肉池林的汉灵帝更是麻木在众大臣的阿谀奉承之中,对于张燕及其麾下黑山军,更是不管不顾,众官员为了不打扰汉灵帝的雅致,又似从前一起,做起了缩头的鸵鸟,不再上表此事。没有了朝廷的镇压,黑山军更是愈发膨胀起来!
在张燕的领导下,黑山军日益发展壮大起来。不到几个月的时间,张燕手下就再度聚集起了数万名人马。而且张燕为“黑山军”建立了初步的赏罚体系,最主要的是对待百姓要求秋毫无犯。就这样,黑山军的威名迅速传遍了整个天下,成为了令人瞩目的一支强大武装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