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期的理论知识学习和培训,总是枯燥和乏味的,说的讲的,平时大家开会、读报、看新闻,其实都听过,甚至自己的发言稿里,也会经常用到。
进修培训,也就是把大家耳熟能详的理论,再翻出了一起去解剖、分析和消化运用。
按照培训安排,每周日学员可以休息一天。
岳父隋江波去京都开会了,董远方一个人周日休息也不想去省委家属院,还是决定住在宿舍。
不过,白天他又去拜访了自己的老师郑鸿斌教授。
“又从企业转到政府机关,还是管理企业,接下来对你又是一个考验”
郑鸿斌每次见到自己这个心爱的学生,总有无数的话想给他说。美好
虽然在外人看来,他已经足够优秀,但是他一直有欲栽大木柱长天的
美好愿望。
董远方在他心里就是那棵心中有丘壑,未来可期的森林大木。
“以前,你是企业管理者,可以亲手参与企业的管理,整合资源、技术创新、开发市场等等;但是现在,你的身份是主管工业的副市长,全市工业一盘棋,你需要依靠所有的企业管理者一起把全市的工业搞起来,你在这中间扮演的是引导者、协调者、管理者和支持者。”
郑鸿斌教授说的很在理,董远方拿着本子一边记,一遍点头赞同。
“职能的转变,对你个人能力的要求也会有相应的提升,以前你需要强大的执行力和组织力,现在光有这些是不行的,你还要具备强大的协调能力,更具前瞻性的战略眼光,打造自己的个人威信镇得住那帮人,还有能够给予大家必要的支持和帮助,所有的这些做好了,你的工作才能出彩,否则你会越来越难。”
郑教授虽然不在行政单位,但是几十年的管理教学积淀,他的眼光和理论,对董远方来说,具有深远的影响和教育意义。
“每次远方来看我们,你就说个不停,远方,赶紧去洗洗手,过来吃饭。”
老师喜欢董远方,师母看到他也开心。
郑鸿斌教书育人几十年,说是桃李满天下,但是真正平时就能来看他们,关心他们的人,也就董远方,其他学生,用人朝前不用人朝后,找到郑教授,多是有目的性的。
不像董远方,每次来嵩州,都会来看他们,纯粹是来看看老师,没有什么私心和目的。
告别老师后,董远方利用下午时间,开车到嵩州新区和机场附近转转。
嵩州新区启动已经有五六个年头,现在基础设施基本完善,高楼大厦雨后春笋间拔地而起,很有大城市的气魄。
董远方常来嵩州,却没有好好瞧一瞧。
机场附近转转,是因为知道这边要建成嵩州汽车产业园,而朝阳市有个大型的国营玻璃厂,主营业务就是汽车玻璃。
来看看这里的项目进度,后期对朝阳的玻璃厂,是个利好消息。
“远方,今天晚上有空吗,一起吃个饭吧?”
董远方从产业园出来,接到廉丹青电话,他犹豫了一下,还是答应一起吃饭。
都过去几年了,现在大家都有家庭了,就是普通吃个饭,都是副厅级的领导了,这点儿格局和心胸都没有?
说服自己后,董远方按照廉丹青说的地方,开车过去。
“你刚从机场过来?跟咱同学原广利一起去的?”
坐下后,廉丹青问起来。
“谁是原广利?”
董远方压根都没有好好看学员花名册。
“咱们同学呀,都上课一周了,大家都彼此认识了,你连他都不认识?”
廉丹青知道董远方低调,但是参加培训,最重要的意义其实机会结交人脉。
“我还真没在意,他是干嘛的?”
董远方这毫不在意的样子,让廉丹青怀疑,他怎么走到今天的。
“这次培训班,最耀眼的新星,嵩州高新技术开发区一把手原广利,原省团委书记。”
廉丹青把原广利给董远方介绍了一遍。
“有机会去拜访一下这位同学,帮忙引荐几家企业。”
董远方这样说,看来上道了。
俩人只是简单的吃个饭,没有叙旧,也没有畅想未来,聊聊这两年彼此的情况,彼此祝福对方过的更好。
董远方准备开车送她回去,她觉得天还早,公交车站离吃饭的地方也不远,她想走去坐公交车。
饭店门口,街头的风,裹着初冬的冷意,在路灯下打着旋儿。
昏黄的灯光,宛如一层薄纱,轻柔地铺在街道上。
俩人并排走在路灯下,廉丹青高挺的鼻梁,微微上扬的嘴角,似笑非笑,带着曾无比熟悉的神情。
那眼神,透着一丝迷离,一丝落寞,仿佛藏着无数说不出的心事。
曾经的故事,终究已散落在这昏黄的路灯下,成为回忆里无法触碰的过往。
一阵风吹过,董远方感觉到凉意,想拉上羽绒服的拉链,不知怎么一直拉不上去。
廉丹青看到后,俯下身子,帮他整理了一下,拉上拉链。
“谢谢”,董远方轻声说道。
“好了,公交站到了,你回去吧”
廉丹青劝董远方回去,明天还要上课。
董远方没有推辞,毕竟他们现在只是普通的朋友,既已送到公交站,董远方便返回去开车,开回党校。
看着他渐渐远去,身影在路灯的尽头若隐若现,廉丹青的记忆如潮水般涌来。
曾经,也是在这样的路灯下,他们曾紧紧相依,憧憬着未来。
那些甜蜜的誓言,仿佛还在耳边回荡。
可如今,他与自己之间,却隔着无法逾越的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