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元辉,抱着必死的决心,将麾下骑兵组成了一道肉盾城墙,终于阻挡住了梁山追兵。
不得不说,云天彪统兵有方。
从他往下数百骑,无一人投降。
尽皆战死。
使得林冲、关胜等人,亦是为之动容。
高廉逃回城中,又见云天彪伤重,知道城外营寨不可守。
便令人马急切撤回城内。
又驱使城中百姓上城墙,协助守城。
次日清晨,杨哲领梁山大军到城下。
将城池四面围定,又令人伐木,制作攻城器械。
看到城外梁山营寨延绵不绝,高廉站在城头,心中郁闷。
自己多年苦学,方才成就了这番术法,培育了三百神兵。
可是没想到,只是一个晚上,便前功尽弃。
法术被对方破了。
三百神兵,不曾留下一个。
高唐州内,自己最仰仗的两员大将。
云天彪身受重伤,至今昏迷不醒。
他的徒弟薛元辉,昨日领兵断后,便下落不明。
此刻梁山围城,恐怕是凶多吉少了。
想到这里,他暗自神伤。
北京城那么坚固,都挡不住梁山兵锋。
此刻自己倚仗尽失,高唐州城小墙低,又如何守得住?
如今之计,只有赶紧请援兵来救了。
东昌和寇州两地知府,都是自己哥哥高俅一手提拔起来的人。
若是得了音讯,必然会引兵来救。
想到这里,他慌忙急急忙忙回到府衙,修书两封。
差了两个帐前统制官,带着书信,从西门杀出,投西去了。
看到城中人马杀出,梁山众将便欲去追赶。
却被杨哲给拦住了。
当下,杨哲召集众头领道“此必是高廉派出去求救的人,咱们且放他们出去了,再将计就计。”
林冲闻言,便问道“不知道寨主有何良策?”
杨哲笑道“城中兵微将寡,高廉自知守不住,所以才会去求救。”
“咱们这里便作安排,差遣两支人马,诈作救应军兵,于路混战,高廉必然开门助战。”
“到时候咱们乘势取了城门,城中马灵和宋万两人,得了消息,必做内应,高唐州自然便破了!”
众头领听闻,尽皆大喜。
于是,杨哲令时迁赶紧回梁山,调拨秦明飞龙营,并呼延灼的铁甲营,皆以轻骑速来,依计行事。
那日,高廉自城楼上观望,见两名统制官,杀出重围,夺路去了,心中顿时大喜。
于是,令人每夜在城中空阔处堆积柴草,只等救兵来到。
便可放火为号,一起接应。
过了十几日,城楼上的守军,突然看到梁山大寨,不战自乱。
营寨后面,更是尘土飞扬,遮天蔽日,似有军马来到。
守军慌忙报之高廉。
高廉听了,喜出望外。
连忙穿盔戴甲,爬上城墙眺望。
只见西门之外,梁山大营背后,尘土滚滚。
两路人马,喊杀连天,直撞入梁山寨中来。
梁山营寨,顿时大乱。
军卒四散奔走,溃不成军。
高廉心下大喜,知道是两路救军到了。
于是,擂鼓聚将,尽点城中军马,大开城门,掩杀出来。
一路上横冲直撞,瞬间冲到梁山阵前。
却听得号炮响起,梁山阵中,突然奔出数彪人马,截住后路,尽投城门去了。
亦是此刻,城中突然火起,浓烟滚滚,四下大乱。
高廉心中猜到,必然是梁山欲夺城池。
想要回马,却见城门早落入梁山之手。
已然来不及救应。
正自惊心处,却见前方不远的梁山帅旗。
顿时有了主意。
当下仗剑策马,领着大军,直朝帅旗冲了过去。
心道若是先斩了杨哲,梁山大军必然自乱。
到时候,自己与两路人马,杀散敌军,再思虑复夺回城池。
方才冲入梁山阵中,却听得一声炮响,左有林冲,右有陈希真,各领一彪骑兵冲杀过来。
高廉不敢应战,慌忙夺路而逃。
麾下人马,一时间被骑军冲杀,折损大半。
高廉欲先与两路救应兵马汇合,只是左冲右杀,哪里见得半个援军。
茫茫四野,尽然都是梁山泊的旗号。
到了此刻,他又如何猜不到,是自己中计。
高廉惶惶如丧家之犬,只得引了数百残兵败卒,投山僻小路逃命。
行不到数里之里,却见小道上,又撞出一彪人马来。
马上坐着一个二十来岁的俊俏后生,手中提着一杆长枪,正笑呵呵地看着他“高廉,等你多时了,还不下马受缚?”
再看后生身后的帅旗,高廉已经猜到,便是梁山寨主杨哲了。
可不知道为何,看到杨哲那一脸人畜无害的笑容,高廉只觉得毛骨悚然。
他慌忙调转马头,正要奔回来路。
却见背后尘土滚滚,早有一彪人马赶了过来,截住去路。
为首之人,丈八蛇矛横举,正是一直对他紧追不舍的豹子头林冲。
林冲看到高廉,咬牙切齿,厉声喝道“泼贼,哪里走!”
高廉见陷入重围,慌忙口中念念有词,喝声道“疾!”
顷刻间,天空顿时黑云滚滚。
只是,他的话音刚落,却听杨哲身边,亦是有人喝道“疾!”
只闻得天空中,突然一声霹雳炸开。
黑云顿散。
说时迟,那时快。
林冲早领了骑兵,冲入高廉败军中。
手中蛇矛,奋力向前,正中高廉胸口。
顿时前入后出,扎了个透心凉,眼见不活了。
当下杀了高廉,杨哲领军回营。
孙安和杨志,早在城中马灵和宋万的配合下,夺了城池。
梁山大军进城,出榜安民,秋毫无犯。
又打开府库,救济城中受损百姓。
柴照在众头领的带领下,从大牢中救出了被打得遍体鳞伤的柴进和戴宗两人。
林冲却带人冲进高廉家,将他一门良贱老小,家丁丫鬟,杀了个干干净净。
按理说,杨哲并不赞同如此杀戮,殃及下人。
毕竟,府邸中难免也有良善之人,是迫不得已,卖身为奴为婢。
当日,在北京府的时候,杨哲连梁中书的家小都放过了。
不过,情况也有些不同。
当时他想让梁中书能够重掌北京城,防御辽兵,所以并未对他赶尽杀绝。
高廉,自然不能与梁中书同日而语。
尤其是,林冲此刻能泄私愤而杀人,正是代表着他的蜕变。
此刻的林冲,那股果敢狠劲,绝不是水浒传中的林冲可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