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顺姬沉吟片刻,说道:
“铁山邑北边那条山谷要道的中间,有一段大约五里长的险要地段,可以用五十个火炮暗堡进行封锁。”
“铁山邑东边那条山谷要道的中间,也有一段大约五里长的险要地段,可用五十个火炮暗堡进行封锁。”
“如此一来,便只需100门火炮即可封锁那两条山谷要道,令闯入其中的敌军难以走脱,”
“小少爷这次带来的火炮也能剩下400门用于义州和昌城。”
李国助边听边点头,这时突然开口道:
“也就是说,不管是多长的山谷要道,其中的险要地段不管有多长,”
“你都认为只需用火炮暗堡封锁5里长的地段,就能确保没有敌人能够走脱吗?”
金顺姬点头道:
“嗯,我之前是说过每条山谷要道里险要地段的长度不一,应据此决定火炮暗堡的数量。”
“但我刚才想了想,又觉得大部分山谷要道中险要地段的长度应该都会超过5里。”
“而我觉得,只要能封锁住5里长的山谷地段,就足以歼灭任何来犯之敌了。”
李国助却摇了摇头,说道:
“在山谷中行军,部队肯定是要以纵队行进的。”
“如果一定要利用暗堡消灭来犯之敌的话,”
“我们用火炮暗堡封锁的山谷地段的长度就一定要超过敌军纵队的长度才行。”
“而敌军纵队的长度主要取决于敌军的人数和兵种。”
“估算的时候,我们当然要尽可能取最高值,”
“但也不能太贪心,比如想全歼一万大军,肯定也不现实。”
“那就假设我们能全歼的敌军人数最多为三千吧。”
“三千人的军队可能纯是步兵,可能是步骑炮混合的,也可能纯是骑兵。”
“纵队的话,肯定是步兵最短,骑兵最长。”
“所以我们就应该根据三千人的骑兵纵队的长度决定封锁地段的长度。”
“一列纵队是最长的,有可能会达到30里,但一般不会有骑兵这样行军。”
“最有可能的,是多列纵队的行军,”
“若按三列来算的话,长度最多可能会达到10里左右,”
“为了防止炮击之时,纵队头尾的军队纵马逃脱,”
“火炮暗堡封锁的谷道长度必须超过10里,至少得是15里,”
“要确保万无一失的话,就得20里。”
“也就是说,完全封锁北边那条山谷要道并没有错。”
“至于铁山邑东边那条山谷要道,倒是可以减掉10里的封锁,”
“省出来100门炮给义州和昌城的山谷要道使用。”
“但即使是如此,我们也未必能保证在山谷要道里全歼3000骑兵。”
“毕竟他们还是有可能排成两列行军的,而那样就肯定会有漏网之鱼。”
“到时就看我们是要放过前军,还是后军了。”
金顺姬听的连连点头,但脸上还是显得有些失望,不过她并没说出来,而是道:
“如果是我的话,肯定是放过前军,”
“因为就算逃出了山谷要道,到了铁山邑,我们依然有机会歼灭他们。”
“可若是放过了后军,我们就很难去追杀他们了。”
“而且他们还会把山谷要道里有暗堡的情报带回去,”
“这样敌人下次再来进攻的时候,就会有所防备了。”
“甚至还有可能针对暗堡,想出令我们猝不及防的对策。”
“嗯,你说的很对。”
李国助点头称是,突然笑道,
“没能给义州和昌城省出足够的火炮,你是不是很失望啊?”
“有是有些,但也没办法呀。”
金顺姬耸了耸肩,无奈地道,突然话锋一转,
“平安道这边有没有足够的火炮用于封锁山谷要道还是其次,”
“关键是南海边地一定要有足够的火炮用于封锁山谷要道。”
“可是封锁一条山谷要道动不动就需要数百门火炮,我们能造的出来吗?”
“这你就不用担心了。”
李国助笑着摆了摆手,
“永明枪炮厂现在完全有能力年产上千门火炮,并且还是战舰上用的中大型火炮。”
“海军需要的火炮很多,护卫舰至少得20门,战列舰至少得50门,至多120门。”
“在欧洲很多二流海军强国通常都有5000~门舰炮,大部分还是中大型火炮。”
“我们公司的海军不说门火炮,至少5000门是肯定要有的。”
“如果把这个产能用于生产轻型野战炮的话,年产5000门都不成问题,”
“完全可以满足用火炮暗堡封锁山谷要道的需求。”
“只是一般情况下,陆军是很难用到那么多野战炮的,所以以前才生产的比较少。”
“鉴于朝鲜也有封锁山谷要道的需求,以后我会卖给你野战炮的,”
“但你要保证这些炮只会被用于封锁山谷要道的暗堡,”
“千万不能出售,特别是卖给朝鲜!”
“好,我保证!”金顺姬信誓旦旦地道。
……
1621年9月27日,天启元年八月十二。
“小少爷,你果然是料事如神啊!”
金顺姬闯进李国助的实验室,兴冲冲地道,
“建奴的反扑果然来的很快,八月初七就有大军压向了镇江城,”
“毛文龙见守不住城,果然弃城逃走了,”
“我以为他会沿海路逃回辽镇,没想到竟是渡过鸭绿江,逃进了朝鲜境内。”
说到这里,她面色一沉,哀痛地道,
“还有,建奴果然大肆屠杀了辽南的百姓,我已经派船去辽南海岸接应幸存难民了。”
“建奴是谁领兵?有多少人马?”
李国助依然在做化学实验,依然淡定地问道。
这两个问题都不算是明知故问,因为建奴率兵反扑毛文龙的将领的确是存在争议的。
有说是皇太极和阿敏的,也有说是皇太极和代善的,
还有人认为肯定有皇太极和阿敏,代善可能有,也可能没有。
至于兵力则记载的更为模糊,有说数万的,也有说五千到一万的,还有说五千到八千的。
“领兵的是皇太极和阿敏,兵力大约有一万,镶蓝旗五千,正白旗三千,还有两千辅兵。”
“毛文龙如今在哪?”
李国助依旧淡定地问道。